专栏名称: 伽罗生活
很多又好又便宜的生活用品,你并不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中航工业党组领导到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工作 ·  18 小时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身为父母的网友们要注意了 ... ·  2 天前  
冷兔  ·  以防你没见过喜欢玩踏板的狗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伽罗生活

你或许没听说过这位设计女神,但很可能见过她的小板凳。她的设计能让你的灵魂自由!

伽罗生活  · 公众号  ·  · 2023-05-15 13:41

正文


JALO HOME ∣ ISSUE 308



个人认为,人的审美趣味或者说偏好,大体可以分成几类:


多数人喜欢温和的、让人舒服的感觉,所谓如沐春风;也有很多人喜欢那种酷酷的感觉,虽然有点儿让人敬而远之,不那么好接近,但其实内心是很向往的;还有一种是华丽的,这也是一种内在的气质,不管是繁复的,还是简洁的外表或者外形,最终都能让你感觉到华丽、高贵,甚至有那么点儿高不可攀。


可能有些以偏概全,也可能有点儿草率,这三种审美趣味,我觉得可以简单的套用到现在流行的几种家具风格上。


MCM风格就是那种比较温和舒适,还有点儿高雅的风格;意大利和法国的现代家居设计,其实是现代设计的主流,展现出来的就是华贵。其实不光是家居设计,你放眼奢侈品设计、服装设计、鞋包设计,大体都是这种风格。大牌的家具和大牌的包包,在设计语言上,是相通的,给人的感觉是接近的。


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MCM,也不是现在的国际主流意大利和法国的现代设计。今天谈的是那种有着一种酷劲儿的设计,这种设计风格正在从一股潜流变成显流。这几年在国际上都很流行的侘寂风格,来源于它;这几年越来越为人熟知的昌迪加尔系列家具,也是这种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由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开创的现代设计风格流派,这个流派的旗手当然是柯布西耶,但实际上撑起这个现代建筑和家具设计流派的,有很多大师,比如

皮埃尔·让纳雷(Pierre Jeanneret)、让·普鲁韦(Jean Prouvé)、夏洛特·贝里安(Charlotte Perriand)等等。


MCM风格也好,现在主流的意大利和法国设计也好,都是对古典风格有继承的。虽然MCM风格把古典繁复的雕饰去除了很多,虽然现代意大利和法国家居设计,已经没有那种极繁主义的繁琐了,但从外形轮廓到追求的审美感觉,你能够看出来从古典到MCM和意大利法国设计的继承关系。


MCM风格


意大利家居设计


但柯布西耶开创的现代设计风格,完全是反古典的,你几乎找不到任何古典设计的痕迹,甚至故意反着来。


我在法国多地,在印度的昌迪加尔,甚至东京,都看过柯布西耶的建筑,还有一些家具。每次看,都会感觉到一种深深地震撼 。这种震撼跟古典一脉的设计带给你的感觉完全不同,柯布西耶的现代设计是通过最简洁的东西,给你最通透的思考。这几年在国际上流行的侘寂风格,为什么大多选用了柯布西耶这个流派的法国设计大师作品,就是因为侘寂(何为侘寂风格我们写过两篇稿子,戳 这里 看上,戳 这里 看下)追求的空灵的禅宗意境,跟柯布西耶的现代设计思想,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


柯布西耶在印度昌迪加尔设计的高等法院


柯布西耶设计的Villa Savoye


柯布西耶设计的Marseille公寓


这个流派大师众多,群星璀璨。伽罗生活虽然已经推出过皮埃尔·让纳雷(Pierre Jeanneret)的昌迪加尔系列家具,让·普鲁韦(Jean Prouvé)的彩色金属柜子,还有夏洛特·贝里安(Charlotte Perriand)的自由桌和黑白柜子,但其实没有系统介绍过他们的作品以及设计思想。 所以从今天起开一个系列,逐一介绍,从贝里安(Charlotte Perriand)开始。


生活在巴塞罗那的插画家Federico Babina 非常喜欢将建筑和插画结合。他设计了一副扑克牌将12位当代国际知名建筑师画在了“J”“Q”“K”中,其中的Queen就是贝里安。


插画家Federico Babina将贝里安设计为扑克牌里的Queen


这如实的反映了贝里安在现代建筑和设计史上的地位。说贝里安是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女性建筑和设计大师,并不为过。但事实上,即便在法国,也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慢慢发现了贝里安的重要性。贝里安1903年出生,1999年去世,活了96岁高寿。但她真正被大众所知,也只是80多岁的时候。在此之前,她的设计作品,大多被普通人归入柯布西耶、皮埃尔·让纳雷甚至让·普鲁韦名下了。


在中文互联网世界里,大概在2008年之前,可能都搜索不到夏洛特·贝里安(Charlotte Perriand)这个人。


夏洛特·贝里安(Charlotte Perriand)


为了复现贝里安的作品,我们查过很多她的资料,去了解她的设计思想,她的作品序列。去巴黎的时候,会搜索有她作品的画廊专门去朝拜。


她的作品虽然多变,但从始至终如实贯彻了柯布西耶的设计理念。极端的简洁、朴拙,绝不去追求所谓的精巧(跟MCM那些丹麦木匠家具大师截然相反)。她的设计,功能性会一望即知,绝不遮掩,会强调木材与金属的结合,会强调色彩的多样和缤纷。


但更具有个人风格的却是,她的设计会给你一种独特的感觉——自由感。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一种肆意汪洋的感觉。这种感觉,从她早期的作品LC4躺椅,到中期的书架系统、很多人都不陌生的小板凳,到著名的自由桌,都有充分的体现。


这种流动和温柔感觉的展现,跟她的女性视角相关,也跟她终生热爱户外运动有关,这让她善于发现自然界的美。甚至也跟她在日本或者越南多年游历的经历有关。


贝里安曾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


总是给人阳光、健美、开朗感觉的贝里安



展示一下夏洛特·贝里安(Charlotte Perriand)的经典作品:▼


1. LC4躺椅




这是贝里安的早期作品。贝里安24岁时候加入柯布西耶的设计师事务所,跟柯布西耶和让纳雷一起工作了十年。著名的LC2和LC3、LC4都是那时候的作品。中国人最熟悉的柯布西耶风格家具,也是这几件。


虽然有足够的才华,因为太年轻,贝里安那个时期在人们的心目中,应该只是个柯布西耶的设计助理。所以,慢慢地到最近这些年,人们才会把这几件划时代的钢管家具,列为柯布西耶、让纳雷与贝里安的合作设计。


左一柯布西耶,左二贝里安


贝里安(左)与柯布西耶(右)


LC4躺椅融合了优雅外观、功能主义、对称与非对称特征,并且坚持了柯布西耶“只为放松”的设计原则。


传统而言,大件家具都会用厚实的衬垫包裹框架结构将其隐藏起来,不过LC4躺椅却反其道而行,有意将其轻量而实用的框架展现出来。钢管材质虽然会令人联想到坚硬的机器,却正好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依靠钢制椅腿的支撑,人能够自在地躺于其上,圆形颈枕部分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快100年过去了,这个设计依然让你觉得毫不过时,看着就时尚,看着就舒服。所以你知道,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有多高大,又有多超前了吧。





也顺便看一下LC2和LC3沙发。伽罗生活也复刻过LC3,在钢管折弯方面花了大价钱。但最终放弃了,因为我们用不起国外版本LC3使用的牛皮(至少要60元每平方英尺),不想折损大师设计的表现力。对于大师设计来说,外形结构和材料使用,同样重要。


LC2是LC3的另一变体,座椅更紧凑,椅背也更高。它们都像是在一个立方体中为身体削减出座位,用简洁的设计、干净的线条在最小的空间内提供最大的舒适度。它们所表达的是,即使缺少地面空间,设计也不应该妥协


LC2沙发


LC3沙发


2. 自由形态(Forme libre)桌子


贝里安的人生分为几个阶段。早期是跟柯布西耶和让纳雷一起工作了十年。二战前期和二战时期,她到了日本,之后去了越南。在亚洲,她更多了解到敦实厚重的木材对于家具制作的意义。所以,二战之后,她的很多作品,不仅仅有金属元素,不仅仅有金属喷彩色油漆的典型的柯布西耶风格,也有了她自己的对于厚重的木材使用而形成的独特风格。


这种经历变化对设计的影响,在多位法国现代风格设计大师身上都有体现。最著名的肯定是皮埃尔·让纳雷(Pierre Jeanneret)的昌迪加尔系列家具。你可以认为,这个系列的柚木家具,是一种对印度本土实木家具的改造。


左起:贝里安、柯布西耶、让纳雷

让纳雷的昌迪加尔系列家具


自由形态(Forme libre)桌子是一个庞大的设计系列。有至今可能都没人能数的清楚多种版本。


柯布西耶一系的设计师,基本都是左派知识分子。他们基本都有一颗为穷人盖房子造家具的心。所以,很多时候,他们设计的房子和家具,都会选用当地最常见,也比较便宜的材料。


比如,这个自由形态(Forme libre)桌子因为用料太多,动辄桌面厚度有八九厘米,所以,有大量松木版本,当然,也有同样大量的橡木版本。






3.书架系统


很多设计大师都设计过柜子系统,甚至复杂的全屋家具系统。这种系统设计的思路,肯定是从建筑设计里拿过来的。


贝里安的书架系统是存世的大师书架系统里的佼佼者。


她的书架设计体现了她家具设计上大多数的理念。比如,厚重,使用超厚的原木色木板;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直观表现就是无限位,门板抽拉超级方便;极端自由,在横向方向,纵向方向上,都有无限的可能性,这个也可以归入开放性的一类;另外则是,金属和木材的结合,色彩的多样性。当然,这种色彩虽然有贝里安自己的特色,但还是没有跳脱柯布西耶的窠臼。 这种色彩,让·普鲁韦(Jean Prouvé)也经常在用。


普鲁韦(左三),贝里安(右二)


让·普鲁韦(Jean Prouvé)设计的金属腿椅子


普鲁韦设计的边柜


2014年 Louis Vuitton春夏的Icon系列,就大量使用贝里安的书架系统作为出镜道具拍照。






关于这种模块系统,贝里安曾经说过:“我用可互换的‘模块’组成了衣橱,正如我对标准化所探索的那样:4条长裙、短裙的下装以及针织衫、衬衫、胸衣的上装,这些模块相互组合,足以有至少16组不同的搭配。再加上围巾、披肩、各式各样的珠宝和手套,我组合出了太多惊喜和梦幻——看似风格恒定不变,实则从未重复自我。”


如果你看懂了这段话,再去看贝里安纷繁多样的书架系统,就能充分理解这个体系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