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火星财经
火星财经系集新闻、资讯、数据等于一体的区块链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由资深互联网团队倾力打造,已完成来自IDG等投资机构的多轮融资。致力于为中国及全球用户提供快速、全面、深度的资讯及数据服务,推动区块链产业的迅猛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工信  ·  最新解读!事关湖北汽车以旧换新 ·  昨天  
中国市场监管报  ·  最新召回!涉及这些品牌 ·  昨天  
小新说车  ·  新增2座版,还有开孔机盖!小米SU7 ... ·  昨天  
汽车最前线  ·  买车比买iPhone还便宜?补贴完不到1万, ... ·  3 天前  
汽车金融大全APP  ·  抵押解押上牌过户,全国可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火星财经

秘密研发5年、员工996,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国内媒体怎么看?

火星财经  · 公众号  ·  · 2019-08-13 09:30

正文

众多财经媒体纷纷报道,实则呼应央行在数字货币研究和推广上的动作,进一步打消公众对中国区块链和加密金融发展的担忧。



本文旨在传递更多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文 | 文学

出品 | 火星财经APP(ID:hxcj24h)


央行数字货币距我们越来越近了。


8月10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经过5年研究, 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呼之欲出,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上层是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层是商业机构。


就在一周前,央行召开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明确指出下半年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步伐,跟踪研究国内外虚拟货币发展趋势,继续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



央行频频表态,足见其对法定数字货币的重视,也吸引了国内主流财经媒体的报道热情,《中国证券报》、《经济参考报》、金融界等纷纷跟进,要么起底央行数字货币的最新进展,要么解读央行数字货币的意义, 火星财经APP(ID: hxcj24h) 根据公开报道梳理如下:



《中国证券报》: 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证券报》近期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报道较为频繁。


8月10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结束之后,《中国证券报》先是跟踪报道了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伏军等人的观点,而后发表综述文章《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与比特币相比大不一样……》,全文超过3000字,引得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在中文世界引发热议。


△《中国证券报》官网对央行数字货币的部分报道


该文章不仅介绍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模样”、应用场景、与比特币的区别,还提到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的好处及背后逻辑。 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影响,文章引述了穆长春的观点:

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流通中货币债权债务关系,为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央行的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


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现有货币投放体系和二元账户结构,不会对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形成竞争。


由于不影响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不会强化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由此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据百度百科显示, 《中国证券报》是1992年新华通讯社出版的报刊,是全国性证券专业日报,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报纸、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披露保险信息报纸、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披露信托公司信息报纸。


从背景介绍中,不难看出《中国证券报》与监管机构的联系,而在其办报宗旨中,还包括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经济、金融、证券的方针政策,由此可以推断,未来《中国证券报》仍会持续跟踪报道央行数字货币的最新进展。



《经济参考报》:有助于优化央行货币支付功能


事实上,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最新进展,《经济参考报》早在8月5日便进行了披露。


《经济参考报》记者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查询系统了解到,截至2019年8月4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申请了涉及数字货币的共74项专利。


在文章中,《经济参考报》提到了央行研究局兼货币金银局局长王信的观点:

央行的数字货币在中国定义为M0,是现金一定程度上的替代,央行货币的数字化有助于优化央行货币支付功能,提高央行货币地位和货币政策有效性;


央行数字货币利率可成为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可通过调整央行数字货币利率影响银行贷款利率,有助于打破零利率下限。


与此同时,《经济参考报》还引用了业内人士的观点: 中国创造出了世界上最多的数字资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具有优势,也需要在该领域有所作为,而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进程也值得密切关注。


△在《经济参考报》官网首页,不乏央行数字货币相关报道。


据百度百科显示, 《经济参考报》是由新华社主管主办的报刊,创刊于1981年7月1日,是中国最早的全国性经济类报纸。 《经济参考报》以“经济参考”为统领,突出前瞻性、探索性和监督性,强化深度报道、观点报道和国际报道。


由此可见,《经济参考报》具有官媒和财经媒体的双重属性,报道内容集权威和专业于一体,不管对于主管部门的决策具有参考意义,也更加有利于公众读懂央行数字货币。



金融界:巨大商业机遇孕育待发


作为一家中文财经网站,金融界在报道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观点的同时,还引用了CF40常务理事、中国银联董事长邵伏军的观点: 未来数字货币的发展,最大可能是基于国家信用的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


金融界指出, 持续趋严的监管思路或将为数字货币的快速落地奠定基础。 数字货币或将凭借区块链技术,以其可追溯性等特点,重构金融体系,巨大商业机遇孕育待发。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界还在文章尾部附上了受益股,相关上市公司分别是:

飞天诚信:在数字货币方向上目前推出了硬件钱包;


新国都:已成立了区块链研究中心,跟踪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支付中的应用;


奥马电器:从2016年初开始研究数字货币及区块链技术,参与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原型设计。


据百度百科显示, 金融界创建于1999年8月,由美国IDG、新加坡VERTEX等共同投资兴建,是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经网站之一, 网站涉及财经、股票、基金、期货、债券、外汇、银行、保险、贵金属、房产等诸多金融资讯与财经信息。


与其他财经媒体不同, 金融界在报道央行数字货币时提到了相关的收益股,从侧面反映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影响不再局限于币圈,而会关系到整个金融圈, 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传统金融人士的关注。



《北京商报》: 央行旗下公司热招区块链人才


《北京商报》从人才招聘角度报道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最新进展。


8月11日,《北京商报》发文指出,据拉勾网招聘信息显示, 8月9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旗下公司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公布了31个在招岗位,其中该公司正在以30k~60k的薪资水平招聘区块链研发工程师和研究员。


来自拉勾的HR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区块链目前的招聘薪资25k-45k是正常范围,通常能达到13-16薪,看应用要求和面试导向会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对于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开出的薪酬水平,该HR表示,是在正常范围内。


文章还引用了分析人士的观点: 该公司此时积极招聘人才可能是为了尽快实现研究成果的落地。 但仍需注意相关风险,国盛证券区块链研究所宋嘉吉此前在报告中指出,仍有可能面临区块链技术发展不达预期以及监管政策的改变两项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该文章还被置顶为北京商报网首页头条。


据百度百科显示, 《北京商报》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是北京地区发行量最大的综合类经济日报。



火星财经APP(ID: hxcj24h) 了解,《北京商报》此前曾多次报道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仅火星号便收录了《北京商报》自去年8月以来的十余篇文章。



界面:这一思路或许能保护商业银行


与其他财经媒体道相比,界面的报道更多地表达了背后的思考。


8月12日,界面高级编辑黄锫坚撰文《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一文详解中国数字货币研究国家队的思考与忧虑》。在作者看来,姚前所提到的分层并用和穆长春说的双层运营应该是一回事, “这一思路或许能保护商业银行,也便于央行监管或中央财政拨款等,但对普通用户,是一种毫无必要的累赘……当然,或许姚前和央行数字货币的成熟方案有其他未曾言明的考虑。


据百度百科显示 ,界面是由上海报业集团出品、2014年9月创立的新闻及商业社交平台,布局40个内容频道,提供专业有趣、以商业为主的全品类新闻资讯。 2018年2月28日,上海报业集团宣布界面新闻与蓝鲸、财联社正式完成合并。



值得一提的是, 在界面官网搜索“央行数字货币”时,出现的相关新闻多达6971条, 包含各类快讯及深度报道,既有原创,也有转载,足见界面对此类报道的关注力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