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最精的陆俨少展览来了!
恰逢陆俨少诞辰的110周年,陆俨少艺术院与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三馆共同推出“穆如•晚晴——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专题展”。
展览展出陆俨少作品300余件(套),题材涵盖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篆刻等,以及与师友之间的诗画往来,全面立体地展现了陆俨少书画篆刻艺术的成就,其中“自刻印”、“杜甫诗意百开册中散失的部分”、“60年代人物画册页”、“峡江系列”、“现实题材”等精品都是首次向社会公开亮相。
▲陆俨少
关于展览的缘起,陆俨少艺术馆馆长王漪介绍,与十年前先生诞辰百周年时,覆盖全国的展览不同,2019年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纪念展览则集中在上海这座城市,共同推出三场不同的展览,讲述陆俨少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成就。
▲龙美术馆展览现场
▲上海中国画院展览现场
▲陆俨少艺术院展览现场
但三馆在同一主题之下,各有侧重,
龙美术馆展览展品主要来自国内重要机构和私人藏家,私人收藏作品鲜少露面,有些之前从未向公众露面,全方位立体再现了陆俨少的艺术人生面貌。山水、人物、花鸟等绘画题材均有涉及,早中晚年作品也实现了全面覆盖。
上海中国画院的展览则侧重馆藏作品的展示,不仅展出了陆俨少捐给画院的大批人物画,还展出了其在70年代创作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展陈作品门类非常集中。
陆俨少艺术馆则突出其书法和杂件作品,展厅二楼陈列书法均为首次公开亮相,一楼陈列其花卉和小品,其中几张很震撼的手卷非常值得一看。
▲龙美术馆展览现场
作为陆俨少先生的学生,浙江画院院长孙永谈及展览时说:“自我拜师陆老以来,这次我第一次看到作品数量、种类这么多的展览。私人收藏的作品中有两三件极为精品。陆俨少百年诞辰纪念展大多是官方出面,这次是民营美术馆、私人藏家纷纷献力,相信这对传播陆俨少艺术成就是一个更好的开始。”
的确,关于20世纪的中国画坛,“南陆北李”总是被提及。在1978年晚年变法之前,除了江浙沪皖个别小圈子外,中国画坛知道“南陆”陆俨少的人,少之又少。
1909年,陆俨少出生在现今的嘉定南翔镇,一家经营米行生意的家庭。
儿时的陆俨少,还不识字便喜欢涂抹写画,凸显除了艺术天分。后来在小学时,邻居赠送了一本《
芥子园
画谱》,陆俨少开始自临学习中国画,因此这本画谱也成为了他的书画启蒙书。
1927年之前,陆俨少学习书画主要靠自学,中学考入上海澄衷中学,与其他学校不同,澄衷中学开设“读经复古”课程,要求每位学生每年自学一部古代经典。这让陆俨少对诗文、书画及刻印产生了兴趣,将读书、绘画、书法视为同等重要的事情,齐头并进,这也成为他后来提出“四分读书,三分画画,三分书法”治学思想的苗头。
▲陆俨少 《永州八记》之小石城山
▲《永州八记》之至小丘西小石潭
早期的陆俨少游遍了北方的山川和名胜古迹,他总结了北方的山川树木,山河走向和山峦位置,回到家后便将现实中的山水与古代山水画中的山水相比较,推断古人观察自然创作的方法,然后结合自己的笔墨创造出新的规律。
▲陆俨少 《梅石图》
他笔下描绘的多是高远或者高远及深远的意境,崇山峻岭,万木峥嵘,蜿蜒盘旋,这与宋元时期全景山水画的风格如出一辙。
总结这一时期,陆俨少的学习以摹古为主,他把传统文人画的“天然去雕饰”视为创作的最高准则,十分注重笔墨。也正是如此,陆俨少早期十分着重笔墨的细微变化,其作品呈缜密娟丽、神韵流动之感,较多留有古人笔意。虽然在章法上力求出新,但在营造整幅气势方面,尚未达到左右逢源的境界。
因为特殊社会背景,陆俨少平淡幸福的小家被迫举家避难入蜀,后由于战乱停息,陆俨少返回家乡,路经三峡时,引起了他的创新意识。作品也逐渐趋向写意,关注画面虚实变化,白为体、以黑为用的个人风格也逐渐显露出来。
▲陆俨少 《彝族青年男女自由的歌声》中国画
▲陆俨少 《托儿站》中国画
▲陆俨少《拖拉机》中国画
这一时期,是陆俨少艺术的成熟期。虽然在政治上饱受打击,但他始终奋求精进,又处于成熟时期,创作屡屡进入高峰状态。其间,他没有放弃对传统的钻研,但独立的创作已成主流,作品题材兼容古、今,形式风格有传统式、旧瓶新酒式、新探索式;画法则涵括了工笔、写意、兼工带写、水墨、青绿等。早期缜密娟秀和奔放纵逸两类风格,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陆俨少 《装满红心在背篓》中国画
▲陆俨少 《新建工业区安亭》
▲陆俨少《兴修水利 挖塘养鱼》
陆俨少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这一时期,陆俨少的书画风格从娟丽向浑厚苍润、犷放简约转变,糅南北二宗画风,个性鲜明,风格独具。而这时期最明显的代表,便是创作大量的《杜甫诗意图》。
▲陆俨少 《杜甫诗意图》
对此,我们可以从一组对比来看:
早年的杜甫过着十分优游的生活;青年时仕途极其不顺而陷入生活困境,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来到成都;隐居建立“杜甫草堂”,创作出大批流传于世的千古名诗;后思乡心切,乘舟出峡。
早年的陆俨少衣食无忧;青年时因躲避战争,陆俨少辗转浙江、山西、天津、烟台、宜昌,最终在重庆生活;在重庆7年间,陆俨少从真实的风景中体会杜诗,并创作一系列诗意作品;后回到上海中国画院。
同样的入川经历,同样被哮喘折磨的痛苦,同样的战火纷飞与颠沛流离,使陆俨少对杜甫惺惺相惜。但真正使陆俨少将杜甫视为知己与师长的,还是两人相同的家国情怀。
此次在龙美术馆展出的19件杜甫诗意图,其中,《陆俨少杜甫诗意册》十开为早年散失的三十五开中10件,它们历经周折,从海外流转回来,十分珍贵;7件是陆俨少艺术院馆藏,另外2件是陆俨少生前挚友收藏,“云山兴发”便承载了陆俨少先生与杜甫诗意的聚散离合。
陆俨少晚年的山水画可谓人书俱老,熟练的运笔能力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墨浑厚古拙的表现方法发挥至极,呈现出一番天真烂漫 。
▲陆俨少《峡江胜概大图》
从这一时期开始,陆俨少的创作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笔势由细密、灵秀转向宽博、深厚、老到;书写的意味与动感更强,并且更加讲究墨法,浑沦的湿笔勾点大大增多,整个作品的笔墨由缜密精致变为松厚丰润,成为风格转化的一大来源;“留白法”逐渐成熟。此外,陆俨少还探求了泼彩,泼墨加施青绿,大泼与细勾结合,增加抽象因素等。
三大展览立体呈现陆俨少的艺术人生
▼龙美术馆重点展品解读
▲陆俨少《古今人物山水册》
龙美术馆所藏《古今人物山水册》,是陆俨少1961年所画。这套册页共十二开,可以说对传统山水画法的总结,而且不拘于门派,南北二宗具有涉猎。既有学习宋人燕文贵、郭熙的图式皴法,又有拟写元人王蒙、倪瓒的笔意;既有唐伯虎坚硬爽朗的树石,又有石涛灵动活泼的笔墨。这套册页显然不是对临,而是陆俨少基于30年代在南京看到的故宫藏画。由此看见,陆俨少过人的记忆力和高超的理解能力。
▲陆俨少《古今人物山水册》
有意思的是,此套册页虽为仿古,其中两开出现了今天的事物,一为水文站,一为夜诊。尤其是夜诊中的自行车让整幅画既滑稽又活泼。然而,这新元素的注入却与传统画面融合地恰到好处,毫无违和感。
▲陆俨少《古今人物山水册》
为何陆俨少这么画,也许他在第十二开的题跋中,接着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阐述了原因:
“石涛有云:笔墨当随时代,此一句是顶门棒喝。因思予以前自谓学古人,实则仅仅得其糟粕而已。一千年来,山水画中颓废出世思想与今时代精神宁有些子凑合否乎?此犹水火不能相容,而予恬然自安,不思其过,又复侈言笔墨,夫所谓笔墨者,充其极不过优孟衣冠,今时亦何用此古人之翻板?离开思想内容,不反求诸本,孤立以言笔墨,未见其有当也。学古人要为今用,故必有所创,创而后能合,往者已矣,迷途知返请自今始。”
▲陆俨少《三峡图》
在“峡江系列”中,陆俨少艺术院藏的这件《三峡图》称得上是陆俨少先生晚年峡江系列的代表作。
此画尺幅巨大,留白、勾云、墨块、勾水等技法运用自如,奔腾的江水,流动的朝云,动态的山脉走势,使读者观之如有一副动态的画面呈在眼前。在笔墨的表现上,笔墨愈发老辣洒落,江水以陆式勾水之法写就,旋波洄洑,壮丽奇诡,两岸危岩峭壁,笔墨磊落洒脱,运笔轻重缓急,提按转承,山脉的蓄势由左上角而下,由高而缓。
山石之上林木、云雾掩映,林木以中锋勾其枝干,再以点叶写就而成,布局安排错落有致,朝云则以勾云之法,由左至右,通贯全幅,与山势、流水相呼应。使观者览之,峡江之险,犹若眼前。
▲陆俨少《毛泽东词意图》
这幅作品创作于1953年12月,横360厘米,纵144厘米。据丰子恺1955年10月发表的《中国画剧首创者李叔同先生》一文记载,此画是他1953年秋天在杭州虎跑山定慧寺为筹建弘一法师舍利塔,请几个画家联合创作的两幅巨幅山水画中的一件。画上有丰子恺题跋。
这幅画将毛泽东词中的磅礴气势形诸于笔墨。虽说是合作画,但作品风格统一、协调,无论是布局、用笔、着墨和色调,都极其完美。
▲陆俨少《巫峡高秋》
▲陆俨少《大厂村》
▲岑参太白胡僧图
纯水墨的《岑参太白胡僧图》浓缩了勾云、画水、留白、墨块四种技法、且画面左下相对细腻的双钩画法与右边的大写意、加之画面上方的云山更显气度,而画中题跋似乎信手拈来,却与画面节奏融为一体。
▲东蒙隐居图
▲归樵图
《归樵图》作于1959年,当时陆俨少已被错划为右派,被迫劳动改造,正是作者一生中最低潮阶段。加之陆氏有哮喘病根,宜于山中居住,而此时“蹉跌未覆”,作此《归樵图》,正是作者最真实的心灵写照。此作品缜密娟秀,灵气外露;学古又不泥古,既注重传统笔墨,又勇于创新。
▲楼外汀州图
此画颇得宋之赵大年(赵令穰)意趣,画风朴拙而不生硬,物象简括而不草率。曲曲直直、跌宕起伏,疏疏密密、交错参差。平淡天真中不失阳刚之美。真文人趣也。构景也是意味深长。画面用色秀润通透,清新淡雅。柳色芦草施之以汁绿色,浓淡有秩,远景分明。淡绿色的画面气氛中点缀一些赭石色,使之画面色彩不单薄。再加上山石用以纯墨色,置于前景,与周围形成了鲜明对比,特别有画面冲击力。
▼陆俨少艺术馆重点作品解读
陆俨少的书法,有两个特点:一是博采众长;二是自出新意。他在《学画微言》中关于临池学书的一段自白:我于书法,所用功夫,不下于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