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锭
总重:166.6g
编号:JHZLFW-01114
银锭,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种货币,它是通过白银熔铸成锭,在市场中广为流通。银锭开始于汉代,其后铸造并没有间断,不过真正盛行是在明代,到了清朝银锭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因以“两”作为重量单位,因此常常被人称之为银两。
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最繁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又分为四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近日,玖泓文化有幸征得清代“银元宝”两锭,该银锭总重166.6g。此银锭呈成元宝型,银锭中间镌有一“福”和“禄”字。造型相当的精美,可谓是稳重秀丽又端庄。其品相完整,包浆深厚,手感沉重;表面圆润光亮、有层次感,流传至今品相依然完整,是难得一见的银锭精品。
银锭到民国时期都还可继续使用,直至新中国成立,银锭才逐渐退出,不再作为货币交易。因此导致其存世量非常之稀缺,在拍卖会上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可遇不可求的存在。当前,钱币收藏市场一片火热,银锭这种不能出现在流通市场中的货币,成为了重要的收藏对象。
在银锭板块中,清代银锭是中国银锭发展史上最鼎盛时期,根据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表现也不尽相同,形式多样、名称繁多,收藏起来乐趣多多,深受集藏爱好者的喜爱。而且,银锭承载着较多货币文化和历史文化,虽然已经退出了流通市场的舞台,但它的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
唐代四兽铜镜
重:380g 直径:12.37cm
编号:JHZLFW-01106
铜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生活日用品。在铜镜未出现前,人们最初用水映照,冶金术发明后,才有了铜镜。我国的铜镜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经历了商、周、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晚期还在一些地方流行,这前后有3800年左右的时间。
古铜镜是用铜、铅、锡合金铸成的青铜镜,传世和出土数量都很多。自战国时代开始,至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时代的铜镜,它们形状、纹饰各异,种类繁多,铸造精美,是古代青铜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极高的考古和收藏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已形成了铜镜文化及古铜镜收藏热。
玖泓文化征集得一古铜镜,唐代四兽铜镜,直径为12.37厘米。整体保存完好,制作精良,形态美观,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春秋战国至秦时期,铜镜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慢慢走向民间,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唐朝建立后,随着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铜镜铸造业获得了很大发展。铸镜工匠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纹饰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格。唐代铜镜的发展道路不同于汉、明,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研究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风俗、手工业发展和青铜铸造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近年来,古铜镜拍卖行情屡创新高,成交量也几乎翻了一番,甚至被收藏界称为“奇葩藏品”,颇为热门。古铜镜究竟有何奇特,怎样的铜镜才有收藏价值呢?其实,古铜镜并非越古老越值钱,考量标准主要看制造工艺和图案的精良程度。一般来说,精美的唐代铜镜最为值钱,而此铜镜形制规整,纹饰清晰,具有很高收藏价值,适合入门收藏。
广州玖泓文化创立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服务展览企业。凭借几十年管理的实力沉淀以及多年文化艺术品运营的经验积累,打破行业高额成交记录,是各界人士高评、业内公众熟知的国际服务展览公司!玖泓文化在为客户藏品提供安全、快捷、高效率、高质量的成交。致力于艺术品的流通环节,真正为客户服务,为卖家和买家构建一个健康、良性、高效的流通平台。
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广州玖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1277-998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28号(正佳广场玫琳凯隔壁)广晟大厦20楼2008
服务有限公司:
http://www.zgjhwhzl.com/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