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东医疗
广东医疗改革与医疗服务平台,致力推动提升医疗质量,增进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发布医改政策、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权威信息。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改善医患双方医疗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蓝钻故事  ·  42年前旧作被扒,这一幕震撼上亿人 ·  昨天  
十点读书  ·  30-50岁投资自己最清醒的方式 ·  4 天前  
蓝钻故事  ·  马云过关了 ·  3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排队3小时,云贵菜正在血洗北上广CBD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东医疗

【围观】惊了!塞在牙缝里的草莓籽,发芽了

广东医疗  · 公众号  ·  · 2021-02-28 00:04

正文

近日

江苏一位口腔医生在网上发文

说帮病人在牙缝里

掏出了一颗草莓籽

过分的是, 它居然发芽了…


这位口腔医生在网上分享 经历后,网友们都很好奇,记者就此咨询了医院口腔科医生。


口腔环境是很好帮助这些草莓籽生长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人体的口腔环境和外界是相通的,所以也有细菌的繁殖在里面,常规的口腔里就不是无菌环境 。” 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罗宁介绍。


除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口腔里的食物残渣,也为草莓籽提供了糖分及其他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



看到患者有如此离奇的经历,很多网友也关注起口腔健康问题。


医生说,不少人都是因为牙疼才会就医,但是往往一些全身性疾病,比如细菌性心内膜炎、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肾小球炎等,究其根源也可能是因为口腔内存在病灶。


因此, 口腔的日常清洁必不可少。


“有条件的话,每顿饭后都要去刷。没条件的话, 早晚两次是要保证的 其他的情况是随身携带牙缝刷、牙线。”罗宁提醒。


医生说,漱口水、电动水牙线都可以作为辅助清洁手段,但是不能代替刷牙。 尤其不建议长期使用 漱口水



“不管是哪一种漱口水,不建议一直使用,可以定期用一下 ,特别是含有抗菌成分的医用的漱口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有抗菌成分的漱口水,会改变口腔的菌群环境。”罗宁提醒。



除了日常清洁以外,定期的口腔检查也很重要, 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就到正规的口腔医院检查一次,并且配合牙结石治疗, 做到有坏牙早治疗,无坏牙早防护。


网友评论


刚过完年,最忙的是嘴,最累的是牙,我们牙齿每日接触冷、热、酸、甜、软、硬、爆、脆等各种温度、化学、机械刺激。



饮料糖果蛋糕要适量

软饮料(可乐、果汁等)、运动饮料、酸味糖果、能量饮料、水果和醋等食物对牙齿有一定的损害,尤其是甜饮料中添加了大量的游离糖,是牙齿致龋的罪魁祸首,且过量摄入亦危害全身健康,建议减少酸性食物和甜饮料的摄入。进食酸性食物和饮料后及时漱口,至少1 h后再刷牙。



不吃过烫、过酸或过甜的食物


牙本质敏感是口腔常见的一种牙齿疼痛症状,罹患率高,任何过冷过热或过酸过甜等刺激均可能引起牙齿敏感,引起疼痛。春节期间,要注意均衡饮食、尽量避免吃酸冷烫热的刺激性食物,避免牙齿敏感。


控制辛辣食物,远离口腔溃疡

饮食上尽可能避免辛辣食物,远离口腔溃疡。口腔溃疡表现为口腔黏膜表层的小范围缺失,通俗来讲就是嘴里有小块皮掉了,直接将下面的肉暴露出来,在吃饭、说话时避免不了会有一些摩擦,所以会引起很明显的疼痛。而辛辣食物引起口腔溃疡的概率极高,所以,一定要控制食量,能少吃则少吃。(温馨提示:常见的口腔溃疡一般一星期左右就能自愈,但是如果超过3周还没自愈,建议及时到正规口腔医院就诊。)



漱口、刷牙更不能少

春节期间很多人会忙于各种聚会应酬,对口腔的护理敷衍了事,致使口腔内的细菌急增;而大量吸烟、饮酒、通宵熬夜使口腔内的唾液分泌减少,牙周组织的防御能量下降,口腔内菌群失衡,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引发急性牙髓炎、急性冠周炎、牙周脓肿等发作,进而引起疼痛。因此,口腔护理更是重中之重,牙刷牙线牙缝刷漱口水更不能少,至少早晚各刷一次,并且使用牙线、牙缝刷将牙缝等清理干净。


避免用牙开酒瓶

过年聚会时,免不了喝酒,常常有些人找不到开瓶器,就会用牙齿来开启酒瓶,这种方法对牙齿损伤巨大,容易造成牙齿松动,甚至牙隐裂,那可真吃大亏了!


牙疼服药莫饮酒,避免药物反应

过年期间发生牙疼,人们常会口服药物,口腔常用的药物有头孢和甲硝唑等,这些药物会和酒精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引起严重不适,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建议服药期间,避免饮酒。



建议年后做口腔检查

过年期间,胡吃海喝、熬夜喝酒,作息不规律的频率大大增加,口腔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导致口腔潜伏疾病复发。因此,建议年后假期归来对口腔做个全面检查。




最后,

祝大家牙好体健,

吃嘛嘛香,笑口常开,

牛运冲天!



来源:江苏新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编辑:陈佳、曹思扬

责编:陈广泰


猜你 喜欢





【注意】男子连吃5个橘子,吃进ICU!医生:这类人群千万要注意......
【提醒】知名女星因一个小动作入院手术!这个坏习惯很多人都有
【关注】两款国产疫苗款同时获批上市!世卫专家提醒重视“新冠后遗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