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鸿钧
: 转发微博
这几天中国制造出现了混乱,全球经济都很着急。供应链的网状节点,有些是死扣,很难解开。工业巨头都想避免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但这一点其实很难做到,尤其是对源头供应商。荷兰ASML再牛,它的镜头必须依赖德国蔡司,独此一家,别无二店。但有些依赖,则非常隐蔽。例如丰田汽车非常注意维持多元供应商的局面,但最后也很难解开汽车电子的硬结。以控制燃料喷射的ECU为例,1992年丰田对电装公司的依赖度是7%,到2007年只有43%;而ABS的ECU,从1992年的64%下降到2007年的1.7%。尽管如此,随着芯片的微型化发展,最深的地基越来越隐形地集中在寡头的手中。看上去丰田有多个供应商,但其实最后还是又回到了对瑞萨的依赖。结果丰田最后对于瑞萨的依赖,仍然是单极集中。这种风险在2011年关东大地震被集中释放出来。当时瑞萨工厂受损严重,因此丰田同一零部件的多家供应商全部断货。丰田只好派遣2500人前去关东现场究院瑞萨电子的工厂,这样一圈一圈地解开供应链的二级承包商,再到一级承包商复工,最后才轮到丰田的产能启动。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各级供应商都有严密的工艺流程耦合,涉及到几百个工序,一旦完成“生产线认可”,再次改动将是伤筋动骨的大事。因此临时换流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供应链死结不容易打开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