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
·
芒格说:“
每个人的一生中,大概只需要掌握100个重要的思维模型,便能提供一个背景或者框架,使他具有看清事物本质的非凡洞察力
”。
一切都是模型,模型无处不在。
我们将信息、数据、资料系统提炼后便形成了知识,将知识系统提炼后便构建成了模型,将模型结构化组织起来便形成了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的这个构建过程非常类似于建造一座城市,
提炼模型就如同修建房子
,
模型、知识、信息等的联结关系就如同纵横交错的道路
。
模型思维就是用模型解决问题,类似于函数y=f(x)
。
-
-
x就是输入,代表各种变量,也就是我们收集的各种资料、信息和数据。
-
我们都学过函数,函数是如何运算的呢?
就是输入一个自变量x,经过f(x)的计算,就能输出最后的结果y。
-
比如,函数y=2x+1,输入自变量2,经过函数2*2+1的运算,就可以输出结果5。
模型与函数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输入相关的信息、资料和数据,经过模型的分析,就能得出相应的结论,解决对应的问题。
也就是说,
模型需要输入信息x,并能得到一个有意义的结果y。
单点知识只能解决单一的相同的问题。
但是在职场中,我们每天遇到最多的不是相同的问题,也不是不同的问题,而是相似的问题。
而
解决相似的问题,靠单点知识是不行的,需要依靠由单点知识建立的模型和知识体系
。
高手与低手的最大差别,不在于高手有多聪明,有多好的记忆力,以及有多棒的天赋;
而在于建立的模型,以及调用模型的速度
。
大家想一下,上学时候,学渣与学霸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是因为学霸更聪明吗?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最关键的是,学霸脑子里已经形成了知识体系和架构!遇到问题时,他能够马上按图索骥,沿着知识脉络,对应到某个知识点,调用某个模型和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学霸之所以为学霸的关键,是
知识体系的建立,模型的构建以及调用。
进入到社会和职场以后,我们每天由解题变为解决问题了,每天都在决策,面临的环境也更为复杂,影响的变量也更加多元化。
而几乎一切的决策,都是由大脑中已有的模型所决定的。
有时候我们感觉别人反应很快,只是在拍脑袋,那只是我们的感觉而已,别人大脑中储存的决策模型和知识体系在背后支撑了最终的决策,只是这些很隐性,我们很难发现而已。
如何使用模型呢?有两种方式:第一种直接调用已有的模型;第二种构建自己的模型。
已有的模型,可以是前人留下的模型,也可以是你自己已经验证过有效的模型。
调用已有的模型,就如同调用函数一样,不仅会极大地提升做事的
效率,还可以增强结果的说服力
。
所谓的调用,前提是已经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大部分模型做过系统梳理。
比如以下麦肯锡的这些经典模型,还有其他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思维模型等,具体可扫码了解。
当我们具备一定的知识体系时,调用已有模型可以按照以下五步进行操作:
打个比方,我要研究微信、瑞幸、茅台、抖音这四家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如何调用模型呢?
(1)
检索出合适的模型
竞争环境是指企业在被竞争者、替代品、潜在进入者、供应商和购买者包围的环境里处于什么样的境地,竞争压力如何,处于被动还是主动地位。
根据我已有的知识体系,我知道分析
竞争环境最常使用的模型就是
五力竞争模型
。
(2)详细了解模型
五力竞争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可以用来分析一家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
他认为一家公司的竞争环境受5种力量影响。这5种力量分别是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替代品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通过对五力模型的详细了解,我们可以知道:
x就是输入五种力量的信息,y就是通过对五种力量的分析输出四家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
(3)输入x,收集五种力量的资料和信息
输入的x,也就是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
竞争者的竞争程度、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威胁、供应商议价能力、购买者议价能力。
(4)将信息输入到模型中
具体结果如下:
通过模型分析,可以判断出5种力量的强弱,从而评估出四家公司的竞争压力和竞争地位。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越激烈,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的威胁越大,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越强,代表一家公司面临的5种力量越强大,面临的竞争压力越大,在竞争中越占据被动地位。
-
微信和茅台面临的五种力量比较弱小,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比较弱小,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
瑞幸
面临的五种力量比较强大,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比较强大,在竞争中占据被动地位。
-
抖音面临的五种力量比较中等,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处于中等水平,在竞争中占据较为主动的地位。
当已有的模型无法解决问题时,这时就需要构建新的模型了。
知识积累永远是构建新模型的第一步
,
没有知识、信息、资料和数据,是无法构建新模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