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365天
香港求学攻略分享,全港最大高校社群,带你体验365天香港求学实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能带我一个吗?人家不收研究生学历的 ·  2 天前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抑郁并没有消失,只是转移了 ·  2 天前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这也太哑了!你怎么讲话会发射激光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365天

孤独的最高级别,我在香港一个人去做手术!

香港365天  · 公众号  ·  · 2025-01-05 19:15

正文





在转瞬间,小编已经作为一名三年的港漂了,若要谈起最艰难的时刻,小编觉得最难熬的一段便是那个需要独自前往医院接受手术的日子 (尽管只是一次小手术)

虽然手术规模不大,但它仍是一次经历: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被全身麻醉,再度苏醒,然后经历康复的过程。

首先,先给大家科普一下在香港,对于就医的选择:

  1. 公立医院是香港居民的首选,每次就诊费用仅为 50 港元,但挂号确实颇具挑战。对于非紧急病情,有时候恢复了都未必能及时就医。

  2. 私立医院则提供相对便捷的预约服务,但价格昂贵。通常在香港工作的人,如果就职于一家优秀的企业,公司可能会提供商业医疗保险。或者个人也可以自行购买相应的商业保险。

  3. 港硕还可以选择购买学校提供的团体医疗保险,小编记得,当年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团体医疗费用大约是 400 港元左右。另外,学校的医务所就医,费用一般会比私立医院略低。 (不过根据小编的经历,好像也不是很便宜)

  4. 若前往深圳就医,或许可以省下看病的费用,但长途来回的奔波确实会让人疲惫不堪,有些折腾。这种选择通常适合一些非急需就医的情况,例如补牙、做CT或X光检查等。


(图源:医管局)

前段时间,小编感觉胸部某处隐隐作痛,于是在工作顺利通过试用期、获得商业保险后,决定在保险提供的医疗服务名单中选择一位医生进行咨询。

起初,小编并未做足够的功课,随便找了一位医生看诊,但其态度不甚友好。该医生很快就开出了两项深度检查的单据,这让小编觉得不太可靠。


随后,小编在网络上认真查阅了病人的评价等信息,决定换一个评价较好的专科医生。结果证明,有了比较才会有收获,第二位医生显然更为专业,提出进一步检查的要求也更加有条不紊,而非一口气开出多项检查单。

需要提醒大家留意的是,就医专科医生通常需要由普通科医生开具的转诊信,否则可能无法使用保险等福利。因此,请务必认真阅读自己的保险条款,确认是否可以免除转诊信要求。否则,看专科医生的每次就诊费用通常会高出几百元。


(图源:网络)

1

手术前期跟进


小编的状况其实并不算严重。第一次就诊后,医生根据超声波检查结果告知了我的当前情况,并建议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半年后复诊即可。

为了节省时间和费用,我当时直接预约了半年后的复诊及超声波检查。 在复诊时,医生发现情况未见好转,经进一步商讨,我们决定立即进行手术处理。

在确认手术后,医生询问我希望在哪家医院进行手术。 (我所选择的医生合作的医院基本覆盖了新界、九龙和港岛,患者可以根据需要和居住地选择就近的医院)

确认接受手术治疗后,我选择的私家医院并未能立即安排手术 (可能因为情况不紧急) ,预约最终定在半个月后的一个周六早上进行。

2

提前入院接受手术


因为手术预约在周六早上,根据要求需要提前六小时禁食,医生建议我提前一天下午入院。于是,周五下班后,我就屁颠屁颠地前往医院。

抵达医院后,整个流程非常舒心。作为初次就诊该医院,我首先在登记台填写基本信息,一位护士姐姐递给我一支全新的笔,并友善地说道:“这支笔以后都可以用哦。” (我的心在想,这肯定是计算在我的收费单里了)


完成登记后,一位导诊员带领我前往相应楼层,医护人员负责进行各项检查、签署文件、告知注意事项等, 他们的态度无比和蔼, 让我没有一丝的担忧。

随后,我被带进自己的病房。由于普通病房已满,医院将我升级到了双人间,内设独立卫浴 (仅供患者使用,家属需使用外部公共洗手间)




3

手术当天


因为我的手术安排在早上8点,不到7点,医护人员就来唤醒我了。他们让我洗漱并穿上手术服。 (值得一提的是,前一晚我也不需要换成医院提供的病人服装,整晚都穿着自己的衣服过得舒舒服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