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外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专业知识、手术技巧、最新进展,神外时间与你共享,敬请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神外时间

病例分享:「双管齐下」— 动脉瘤栓塞术中取栓一例

神外时间  · 公众号  · 医学  · 2018-03-27 2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美敦力神经介入病例大赛

优秀病例展示


Solitaire 专题 · 第二期



血栓事件作为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一个并发症,相信许多医者并不陌生。本次,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喻博主任、洪杨副主任,将为我们带来一则栓塞、取栓「双管齐下」的病例。




病例概要


基本信息: 48 岁  女性


◆ 主诉: 头痛伴恶心呕吐 5 小时。


无动脉瘤病史,Hunt-Hess 分级 II 级,Fisher/WFNS 分级 2 级。


CT 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裂和纵裂居多,左右基本对称。


CTA 示前交通动脉瘤,左侧 A1 优势供血。


DSA 证实动脉瘤存在,大小约

2.5*2.0 mm,瘤颈 1.5 mm。



诊断分析


前交通动脉瘤,左侧优势 A1 供血,对侧 A1 不发达,属相对宽颈动脉瘤。拟支架辅助栓塞,术中保护双侧 A2 动脉,支架置于左侧 A1 及 A2 中,以便更好覆盖瘤颈。术前未服双抗,拟术中静脉使用新维宁并术后口服双抗。



手术情况


Echelon - 10 微导管置于动脉瘤中心,并将 Rebar - 18 微导管置入同侧 A2 中,

释放 4*15 mm Solitaire 支架跨越动脉瘤颈,

应用 Axium TM PGLA 2.0 mm*2.0 cm,

1.5 mm*2.0 cm, 1.5 mm*2.0 cm 弹簧圈填塞动脉瘤。


并发症出现!

栓塞完成后造影见同侧 A2 不显影,考虑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立即准备行取栓。


Solitaire 支架可完全回收,弹簧圈位置稳定下,将 Rebar 导管置于血栓远端造影,提示 A3 以远动脉通畅,进而确定栓子位置范围。


再次释放 Solitaire 支架抓取血栓,成功取出。


原因: 术中行同轴技术置于左侧颈内动脉的 8F 导引导管,由于留置时间长于导引导管内部形成血栓栓子。



注意事项


1、在同轴放置导引导管时,内外套管内均应用持续高压肝素水灌注。

2、在导引导管从动脉鞘运行至降主动脉时应用肝素水冲洗管腔, 避免管腔内栓子进入颅内。

3、在取出内套管时,将 Y 阀开放至最大,高流量返血,使导引导管内可能存在的血栓和斑块能被血流反向冲击出来。

4、防止微导管通过时导致动脉内膜损伤及夹层形成。

5、防止支架展开不良,贴壁不良。

6、防止操作时间长,操作过程中导引导管内灌注水长时间不流动。



再次造影双侧 A2 显示良好,弹簧圈稳定,动脉瘤致密栓塞。


术后结论


考虑 Axium TM PGLA 弹簧圈致栓效果良好,不必过度填塞,且刚刚行取栓手术,未在放置支架,未使用欣维宁。


◆术前术后造影对比



术后随访


术后三个月 CTA 见动脉瘤栓塞完全,左侧 A1 及双侧 A2 通畅。



血栓事件处理方法及体会


1、如果主要分支内发生急性血栓事件,可考虑立即动脉溶栓或取栓手术,由于本病例使用了 Solitaire 支架系统,可以在支架释放但未解脱前提下完全回收,进而达到顺利收回支架再次释放取出血栓的效果。

2、取栓成功后需要评估动脉瘤栓塞稳定性决定是否留置支架,本例患者填塞动脉瘤使用了生物修饰圈 Axium TM PGLA 微纤毛可解脱弹簧圈,其独一无二的微纤毛设计使得即刻致栓效果温和,并诱导增强组织反应,促进血栓机化,增强血栓长期稳定性,故可以不必过度填塞致密,不需再次留置支架。

3、术中可根据情况联合使用动脉内溶栓药物,并酌情术后全身抗凝。



专家介绍

喻  博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2016 年中国医科大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中国转化医学联盟   理事

中华医学会辽宁介入分会   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急性卒中介入治疗协作组成员


2004 年开始,承担神经介入工作的开展,成功独立开展了九类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 1700 余例,查脑血管病例 7100 余例,填补了盛京医院介入治疗的四项重大空白(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颅内及颈动脉狭窄支架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急性脑主干血管闭塞取栓术)。 神经介入手术病例数每年约有 20% 的增长。



洪 杨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神经外科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核心杂志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十余篇,SCI 论文 6 篇。


主要从事脑血管病临床工作,北京天坛医院及上海华山医院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培训班进修,台北长庚纪念医院 ICAD 高级培训班学习。系统研究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静脉瘘、脑动脉狭窄及高血压脑出血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