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道略演艺
演出市场晴雨表:持续8年的演出监测数据,深度专注的演艺产业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江国际集团  ·  江苏先锋丨决战决胜,奋力实现“全年精彩”! ·  昨天  
好地讯江苏  ·  吴中度假区全新低密项目公示,规划24幢6F叠墅 ·  4 天前  
中江国际集团  ·  一封感谢信 ·  4 天前  
好地讯江苏  ·  吴中核心挂牌1宗商住地,紧邻地铁,起价150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道略演艺

剧场如何经营与定位?伦敦的同行们是这样做的!

道略演艺  · 公众号  ·  · 2017-06-24 10:39

正文

近年英国本土的艺术资助大为缩减,迫使大部分剧院需要“自谋生路”,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打开市场、稳定观众群体。


来源│新剧本杂志

作者卓梦婷

作为世界戏剧的中心之一,伦敦有着遍布整个城市的大小剧场。从效果华丽的音乐剧,到当代剧作家的优秀作品,到先锋新颖的小剧场制作,都能在伦敦寻觅到。每个剧院背后都是一段历史,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经营方式与定位。

伦敦西区剧院地图

在伦敦多样而精彩的剧院生态中,首先要说到伦敦西区(WestEnd)。西区地理上位于伦敦市中心偏西,不仅剧院密集,也满布各式商城、餐厅,日夜游人如织。最为“剧院区”的西区包括了四十余所大中型商业剧场,可容纳人数最少为350人,最多超过2000人。西区剧院制作的戏剧作品多为主流话剧、音乐剧,近年最著名的包括《战马》、《歌剧魅影》、《狮子王》、《摩门经》、《深夜小狗离奇事件》等。与这个地理框架相对的,是“外西区”(off-West End)。出了西区,并不代表剧场艺术就走向了小众;实际上,英国国家剧院、莎士比亚环球剧院、老维克剧院等都在西区之外,其剧场规模与主流程度,与很多西区的商业剧院不相上下。另外,也有少数地理上位于西区的剧院,并不一定会被称为“西区剧院”,如皇家歌剧院(Royal Opera House)、孔雀剧院(Peacock Theatre)、特里斯坦·贝茨剧院(Tristan Bates Theatre)等。

西区剧院与非西区剧院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经营模式。钱从哪里来?西区剧院靠卖票、打广告、卖酒水等维持运营,而非西区剧院也常被称为补助型剧院(subsidised theatre),以NPO(非营利组织)模式运营,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及其它渠道的资金资助。不同经营模式带来的差别显而易见:西区剧院票价较高且逐年攀升,少有学生票等折扣票价;部分大型非西区剧院虽然票价也可能超过50英镑,但是对学生及年轻人有多种折扣模式。西区剧院票务多由代理公司运营,很多剧院甚至连自己的主页都没有,自然也很难说得上有自己的独立特色。

伦敦西区宫殿剧院

西区的运营模式决定了制作人必须依照市场行情调整战略。一个典型的西区音乐剧制作通常在6周后可以开始回本;如果6周后依然上座率不佳、票房无法盈利,可能就要提前结束演出,以减少损失。补助型剧院则是可以接受公众捐款的注册慈善机构,其网站上往往会有请求捐助的提示。除了英格兰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 of England)、地区发展署(RegionalDevelopment Agency)的公共资金,若干基金会也是这些剧院背后的大金主,如杰伍德慈善基金会(JerwoodCharitable Foundation)是皇家歌剧院的大赞助者,而皇家宫廷剧院的两处剧场空间也以杰伍德命名。这类剧院往往也有付费会员计划,交一定的年金成为会员可享优先订票权等。“为座位命名”也很常见,在许多剧院都能看到印有捐赠者名字及寄言的椅子。

一个戏剧作品若能在西区上演(或从非西区搬到西区重新制作),则证明其有足够的卖点,商业价值得到了肯定。若要寻觅最高艺术水准的演出,西区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比起一些连网站都没有、仅作为一个“场馆”而存在的西区剧院,许多非西区剧院更注重打造剧院的艺术特色,确保核心观众群不会流失。比如,要看最好的现代舞,必然是在赛德勒斯·威尔斯(Sadler’s Wells Theatre)剧院;要看世界级的欧洲巡回作品,必然是在巴比肯中心;要看“新写作”剧场,则有皇家宫廷剧院(Royal Court Theatre)、布什剧院(Bush Theatre)、汉普斯特德剧院(Hampstead Theatre)。

“新写作”(New Writing)剧院是英国剧场生态里的一大特色。在英国戏剧产业里,剧作家的地位往往高于导演,大多数主流剧院在节目单上,都直接将剧作家名字置于作品名之后,而导演名字则常被省略。在这样的氛围下,“新写作”成了许多戏剧工作者默认选择的创新方式。“新写作”的背后是“新剧本”,也就是“新作家”。从狭义上说,“新写作”应该反映当下时代的精神、尝试富有实验色彩的文本结构;而广义上说,只要是当代作家的作品,只要不是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这一类的经典剧作家的作品,都可以说是“新写作”。

英国皇家宫廷剧院

位于伦敦一区偏西南的皇家宫廷剧院,可谓“新写作”发展的样板。创立于1956年的皇家宫廷剧院,其自我定义为“作家剧场”,许多业已成名的剧作家从这里开启了职业生涯,包括贝克特、约翰·奥斯本、戴维·黑尔、萨拉·凯恩、卡里尔·丘吉尔等。皇家宫廷剧院有西区敲门砖之名,能在此上演的剧作很有可能被西区制作人看中,重新制作后在西区的剧场上演。这所“作家剧场”为创作者所做的,远不止提供表演场地。剧院接受公众投稿,没有国籍限制,人人都可寄去稿件供文学部门选拔。如果剧本入选,剧院将组织一系列工作坊及会议,帮助作家完善剧本,最终呈现在舞台上。剧院还组织了年轻作家戏剧节、年轻作家培养计划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发掘和培养新秀。

布什剧院

另外两家有着相似“作家剧场”模式的剧院——成立于1959年的汉普斯特德剧院和建立于1972年的布什剧院——也有着自己的特色。汉普斯特德剧院现位于北伦敦,就在著名的皇家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对面。五十年前,哈罗德·品特的先锋之作就在此剧院被人所知。布什剧院位于西伦敦,对外形象相对更活泼和年轻化一些。“绿色布什”(BushGreen)是一个网上剧本发表平台,既推动无纸化运动,也让各地的剧作家得以与同行交流、获得反馈。

芬博罗剧院

除此三家剧院之外,伦敦还有一些小型剧院,在作品质量上丝毫不逊于这些历史悠久的剧院。位于伦敦西南的芬博罗剧院(Finborough Theatre),成立于1980年,是一所由酒吧改造成的仅有50座的小剧场。剧院外面看上去不起眼,但历年来获奖无数。艺术总监尼尔·麦克弗森眼光独到,许多在此上演过的优秀剧作获邀走进了皇家宫廷剧院,甚至登上了西区的舞台。剧院并没有受国家资金补助,票房和酒水收入只维持收支平衡,日常运营几乎全靠志愿者维持。剧院公开征稿,但偏好要求写得直白清楚:莎士比亚等名作改编不要、看上去更适合商业剧场的不要、都市情感剧不要、儿童剧不要、过去25年间在伦敦上演过的剧作不要、1800年之前写的剧本不要……这种“挑剔”体现了剧院的态度,拒绝了平庸之作。另一个以小见大的剧场同样也在酒吧楼上,那就是成立于1982年的503剧场。相比起声名在外的大剧院,503剧场的征稿态度更显得宽容鼓励,甚至来者不拒。一稿没有通过,可以再投稿。剧场还会组织许多写作竞赛、剧作评奖、速写活动等,而这些活动仅仅由剧场的20人核心团队完成。

503剧场

在伦敦,还有许多剧院,虽然是上演了大量“新写作”的知名剧场,却并没有自己的专门部门负责审稿,如伦敦西南理查蒙德的橙树剧院(Orange Tree Theatre)、伦敦市中心的唐马仓库(DonmarWarehouse)、北伦敦的大门剧院(Gate Theatre)灯。因此,这些剧院并不长期公开征稿,而是内部不定期策划演出或由文学中介代理寻找剧本,或以“作家实验室”等方式为特定剧作家提供支持。

小维克剧院

除了这些著名的“新写作”剧院,在伦敦也有几所“导演剧院”。小维克剧院(Young Vic)和艾尔美达剧院(Almeida Theatre)尽管也发掘了许多当代新作家,但相对而言更强调导演的个人特色。“导演剧场”不可避免地带有欧洲大陆色彩,因而小维克剧院里也常能见到欧洲大陆导演的身影。比如,阿姆斯特丹剧团艺术总监伊沃·凡·霍夫与英国演员合作的《桥头风景》、在荷兰驻留的澳大利亚导演塞蒙·斯通的《耶尔玛》都在小维克剧院首演。小维克剧院还组织各种工作坊和培训活动,帮助新一代导演发掘潜力,其特色的“导演诊所”类似于“新写作”剧院组织的“剧本医生”。艾尔美达剧院则有自己的“导演库”,比如剧院的导演罗伯特·艾克是近年来英国最炙手可热的青年导演之一,用创新的手法改编经典剧作,获得了成功,成为英国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明星导演”。

还有一类剧院——有时它们不叫剧院——比上面说的都更小众;这类剧院节目单上的主角既不是“剧作家”也不是“导演”,而是“艺术家”本人。这类剧院不征集剧本,但不定期接受各种不同的表演作品申请,只要求一定要有创意。在这些空间,观众可以看到由表演者自发创作的编创剧场(devised theatre)、不依赖语言的视觉剧场或形体剧场、与视觉艺术高度交互的行为艺术、大胆的酷儿剧场、强调与观众互动的游戏剧场,或各种探讨族裔、政治、性别的作品。

巴特西艺术中心

这类非传统剧院,也许更应称作综合表演艺术中心,如1974年开始运营的巴特西艺术中心(Battersea Arts Centre)、1979年成立的艺术行政(ArtsAdmin)、1997年开张的卡姆登人民剧场(Camden People’s Theatre)、2000年间成立的“富杂”艺术中心(Richmix)、2015年成立的哈克尼展室(Hackney Showroom)……如果说作家剧场、导演剧场与戏剧院校同在一个系统,这类艺术中心则与艺术学院关系更为密切。而且,无论是表达的形式还是探讨的内容,这些空间里展演的作品都要更大胆激进、更先锋。正因为综合艺术中心的存在,可以说拯救了一批在“夹缝”中创作、无法归类自己作品的表演艺术家。有鉴于此,伦敦的许多剧院也调整了艺术方向,为更多的艺术作品提供表演空间,比如,索霍剧院(Soho Theatre)采取了兼容并包的艺术策略,既接收剧本也培养新生艺术家,大中小三个空间能灵活调整适用于不同的作品演出;椭圆剧院(Oval House)和庭院剧院(The Yard Theatre)既支持“新写作”,也支持跨界表演艺术。

《桥头风景》剧照

除此种种之外,伦敦还有更多数不尽的小剧场和酒吧剧场(pubtheatre),比较热门的有西伦敦的德雷顿酒吧剧院(Drayton Arms Theatre)、西南伦敦的兰多剧院(Landor Theatre)、东南伦敦的新伦敦剧院(New LondonTheatre)、北伦敦的老红狮剧院(The Old Red Lion)等等。乍看上去,这些剧场和503剧院“楼下是酒吧,楼上藏着剧场”的模式类似,但这些酒吧剧院与上述剧院有着本质的区别,如前所述,在于剧场对节目单和演出季的态度。尽管一些酒吧剧院会对表演内容有所选择,如兰多剧场给予自己的定位就是“音乐剧小剧场”,但更多的此类剧场,只是在制作过程中充当场地租赁方,和前述为创作者提供多样支持的机构并不一样。

相对西区成熟稳定的商业制作而言,非西区制作更多元、更大胆、更关注社会问题,更注重行业内的交流学习、给年轻戏剧人提供机会。但是,一些大型机构和剧院所出品的戏剧作品,其实也有着市场化的趋势。英国国家剧院近年来的戏剧作品就显得相对保守,尽管在2013至2014演出季期间的“戏棚”(TheShed)中展演了不少大胆创新的戏剧作品,但现在却又似乎走回了安全区,新的戏剧作品多数是为了“保证能让观众买票”而制作的,缺少了新意。“国家剧院现场”(NT LIVE)是个成功的文化项目,在世界各地大受欢迎,但这些得以全球传播的成功制作,很多与典型西区制作非常相似(甚至本身就是西区制作):有炫目的歌舞、有明星加盟、有著名的原作背景等。

英国国家剧院

这一趋势和现实的资金考虑不无关系。近年英国本土的艺术资助大为缩减,迫使大部分剧院需要“自谋生路”,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打开市场、稳定观众群体。2016年底,英格兰艺术委员会发布的英格兰剧场分析报告显示,无论剧院规模性质,全英格兰86%的运营资金来自于私人而非公共资金,亦即是票房收入、酒水场刊等周边收入、私人捐赠等占整体运营资金的大头。即使是补助型剧院,其73%的收入也来自私人渠道,仅有24%来自英格兰艺术委员会的公共资金。

一些大型机构凭借着业内网络和观众基础,依然能拉到赞助继续做大制作;而且从SOLT最新年度简报来看,2016年,其成员剧院总盈利还有上涨。但统计数据说明,补助型剧院来自私人渠道的收入里,就有78%被称为“业内标杆”的几所大型剧院所瓜分;全英国四分之一是小剧场,而所有小剧场加起来的所获收入,不过其中1%而已。

汉普斯泰德剧院

经济基础影响上层建筑,成功的文化产业,更多是要靠市场、还是靠政府,也是决策者长期辩论的话题。充足的国家资金支持能让文化机构更加“任性”、更加大胆;但钱若来得过于轻易,也可能会让创作者失去拼劲,不思进取。英国剧院会否会逐渐陷入僵化?还是会在困难的经济条件下,发展出新的独特模式?让我们拭目以待。



道略演艺ID:paresearch

9年演艺市场监测数据,持续专注演艺产业研究

微信/QQ:188 722 967;手机:1580 160 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