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好无趣,周末一刷朋友圈,就看见同事们在打网球、玩桌游、看展、徒步,而我基本不出门,只会待在家里刷短视频,看似我也在娱乐但实际没多大乐趣。我也想出去玩,但没啥兴趣爱好,不知道玩什么。自己连玩都不会好悲哀啊。”
很多人在下面表示扎心了,这说的不正是自己么。不会玩这件事,其实从小就开始了。小时候,玩在家长眼里就不是一个正当的需求,它只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而那些少数会玩的同龄人则被看成是无人管束的“野孩子”。我们被允许玩的时间少之又少,更别提在玩这件事情上有什么造诣。
长大后,我们却发现“会玩”其实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能力:
-
会玩的人有着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独处时更有能力抵御孤独;
-
通过玩,能结识各种各样的人,ta们会成为我们的人脉或是亲密的朋友,甚至还可能是伴侣;
-
总能发现生活的乐趣,投入当下,不容易陷入空虚之中;
那么同样是花时间、花精力,到底怎样才算是会玩呢?不会玩的人有办法改变吗?今天的文章就来聊聊「玩」这件事~
玩商(Leisure Quotient)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在休闲娱乐方面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会不会玩。玩商高的人不仅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意思,还能让其他人也同样享受与ta共度的时间,不会觉得无聊。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会玩必须是制造新奇刺激的体验,或是通过花钱来购买乐趣,虽然有些玩乐确实需要付出金钱成本,但会玩并不局限于此,它更多指的是一种
把日常(routine)变得有趣的能力(Barnett, 2007)
。
比如,把礼物设计成解谜游戏的奖品,需要对方成功解开才能获得;出门旅行时积极和当地人搭话,了解到了很多攻略上查不到的民俗文化;很喜欢做饭,从制作普通的家常菜,到最后能自由创作出新的菜色。
可以说,
会玩的最高境界是能对生活进行再创作
,玩商高的人不会受到环境的限制,接触到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ta们创作新的生活体验的素材。
而那些不会玩、常常感到无聊的人,可能只是把玩当成了一种消磨时间的途径,在这种心态下,我们只会处在一种
被动参与
的状态:玩乐确实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得到了短暂的放松,但我们也只是旁观者罢了。
心理学家迈克·拉克(Mike Rucker)认为,
追求有趣的经历可能比寻求抽象的幸福目标更有价值(
Rucker, 2023)。
玩乐容易让我们进入心流的状态,专注当下的体验和与他人的链接,从而忘记时间忘记烦恼。
同时,会玩还能愉悦自我,调节我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不管在其他地方受了什么委屈,至少我们能有一处可以掌控的、允许宣泄情绪的小天地,补偿我们的心理缺失。
除了这些非功利的好处,会玩也具备现实意义。
有研究发现,如果你拥有一项与你的工作性质相差较大的兴趣爱好,并且你是在非常投入地去坚持它,而不是三分钟热度的玩玩,这将
对你的工作效能提供积极的影响
(Kelly et al., 2020)。比如办公室白领下班后常去打篮球、打网球,这将能大大提升ta们白天的工作效率。
会玩还能拓展你的人脉,增加你的社会资本(
Kim et al., 2021; Lee et al., 2018)。我听过一个关于因为会玩而找到工作的故事。朋友非常喜欢钻研德扑,ta在某份工作的终面中聊到了这个爱好,恰巧面试的老板也有相同的爱好,于是这成了ta的加分项,最终ta拿到了这份工作。虽然这只是一场巧合,但有一项爱好无疑能帮助我们更快地和他人破冰,打开新的可能。
其实,KnowYourself只想做一件事:
让每个人都拥有幸福的能力。
为了让你认识自己, KY准备人际、性格、职场、情感、健康等等心理干货;为了让你减少焦虑、睡个好觉,KY准备了正念冥想课;为了让你拥有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KY准备了婚姻与恋爱共练营;有任何疑虑困惑、生活烦恼,都可以关注KnowYourself体验
一对一在线聊愈
。我们承诺“科学、专业、严谨”,每一个迷茫的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指引。
“我那么努力控制饮食、试着增加运动量,体重怎么还是
下!
不!
来
?
”
“有时忍不住多吃,吃了又怪自己意志不坚定。我真的
非!
常!
挫!
败!
!
”
稍安勿躁,
减肥也可以很简单
。心理学会告诉你:减肥难,也许是因为你缺少一个纤瘦身材的好朋友。来和我们一起看看,
如何利用心理学舒适减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