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公职素养
刘源团队公职入职、晋升、遴选、公选等免费资源平台,推送真题解析、热点综述、招考政策、招考咨讯,覆盖公务员遴选、干部公选、公务员国考、省区市县考,事业单位考、军转干部考等公职单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公职素养

好稿子!——荐读《好家风就像一所好学校——在郴州中院道德讲堂上的讲话》(湖南省郴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罗水平,2017年9月1日)

公职素养  · 公众号  ·  · 2024-03-31 07:53

正文

本篇选自 刘源团队资料大库“ 讲话发言 ”( 知识星球号64603280 )。 大库提供 万千 优秀文稿word版无广告下载,可微信 直接识别 如下二维码进入。
★本篇直读——
好家风就像一所好学校 —— 在郴州中院道德讲堂上的讲话 郴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罗水平 2017年9月1日

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全国最美志愿者”、郴州苏仙区义工协会会长首嫣嫣的故事视频《平凡小事见大爱》,感受到这位失独妈妈的大爱无边,她从悲痛中走出来,把对女儿的爱延续到社会,着实令人敬佩、令人感动。几位同事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我们一起分享了各自的家风故事,“全国法院先进个人”欧阳萍同志的家风是做人要坚毅、勤勉;“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王淳同志的家风是要讲孝道,以孝道为根本;青年法官廖军同志的家风是家和万事兴,要常怀感恩心,清白做人、重廉守节。听了以后很受感动,很受启发。

关于家规、家训、家风各有各的见解,不同的家庭就有不同的想法、看法和做法。不管怎么讲,它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家规、家训、家风熏陶下长大的,现在有的也成为了一家之长,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方法经营和操持着一个个小家庭,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和教育着下一代。从牙牙学语到坐立行走,从举筷夹菜到握笔写字,从穿衣戴帽到斟酒端茶,等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到处都有家规、家训的影子,到处都是家风的痕迹。打个比方讲,如果把家规、家训比作一条条小溪流,那么家风就是这些小溪流一点一滴聚拢成的小河。如果把家风看成是一个家庭展现给外人的形象,是个面子,那么家规、家训就是里子,是一个家庭内在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一种价值的传承。毫不夸张讲,家规、家训、家风就像一座无形的学校,一个无言的教悔,一种无声的力量,它会潜移默化地塑造一家人的品行,影响一家人的成长,甚至左右一家人的命运。所以,我就把今天讲话的题目定为《好家风就像一所好学校》,以此说开去,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并分享我的家风故事。

第一,家风不仅是一家之风,更是一国之风。 2013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 2015 2 月,在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在这里只是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讲话精神,其实总书记还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家风问题,家风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和反腐倡廉、社会风气、民族振兴等问题紧密相连,成为了国家战略,这和我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可以讲是遥相呼应、一脉相承。早在公元 241 年,《吕氏春秋》就指出,“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就把个人、家庭、国家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必须先“齐家”,再“治国”,“齐家”是“治国”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家庭、家族的家风形成与延续,不仅会影响个人的一生,还与社会的风气息息相关,更关乎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

《礼记》中讲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意思是,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有仁德、礼让之风,那么整个国家就会兴起仁德、礼让之风,可见家风和国家的紧密联系。如果老人无人赡养、子女无人教养,那么就不仅仅是亲情冷淡、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的问题了,更会对社会风气、社会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奴隶制、封建制王朝,历朝历代发展到后期,统治阶级几乎都腐朽到了极点,出现了“酒池肉林、烽火戏诸侯、指鹿为马、为什么不喝肉粥”等荒唐事,一个个士大夫家族贪图享乐,罔顾民间疾苦,最终导致国家走向灭亡,土崩瓦解。所以,只有每家每户、千家万户的家风好了,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只有每一个小家的家风都能淳朴纯正,才能树立正气浩然的社会风尚,社会文明进步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推动者与建设者。有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安徽桐城,桐城不仅是桐城派文学的发源地,也是黄梅戏之乡,但真正让人们津津乐道还是清朝宰相张英写过的一封信,“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最后相邻的两家都各自把墙向后退了三尺。这封信不仅在桐城留下了“六尺巷”的美谈,还为后世留下了礼让的美德,更造就了桐城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名。这就充分说明了好的家风不仅能影响邻里,更能影响一方水土,影响后世子孙。现在,我们把家风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好家风,点点滴滴涓流入海,汇聚成好民风、好行风、好作风、好党风、好国风,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家风不仅是一时之风,更是一世之风。无论古今中外,无论富贵贫穷,一脉相承的好家风才是“传家之宝”。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价值准则,是经过长期的沉积和改良,再代代相传。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代代子孙养成终身受益的品质,以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本,能够安身立命。我们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的教育和传承,留下了“孔融让梨”、“岳母刺字”、“钱财如粪土、荣华富贵如浮云”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把家风作为了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这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孙的心灵,塑造着子孙的人格。因为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为人处世方式。其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影响着人的一时,甚至影响着人的一生,更甚影响着上下几代人的走向,决定着一个家族的生命和延续。

我国古时候有一个著名的“官周律”,就是为官的周期律,来自于《战国策》魏公子牟的一则故事,原文是这么说的,“夫贵不与富期,而富至;富不与粱肉期,而粱肉至;粱肉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累世以前,坐此者多矣。”意思是说,显贵和财富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人一旦显贵,财富就跟着来了;财富和美味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人有了财富,美味就跟着来了;美味和骄奢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人只知享用美味,骄奢就跟着来了;骄奢和死亡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人一旦骄奢,死亡就跟着来了。后来这段话经人提炼后就成了完整的“官周律”,“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乎;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乎。”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得不讲,这个“官周律”说得实在太深刻了。毛主席在读《战国策》的时候,对这个故事就批了两个字“有理”,认为它深刻揭示了一个由官位到权势到财富到尊贵到骄横到犯罪的轨迹。我们党在十八以后提出了的八项规定、光盘行动、勤俭节约等精神,就是要力克“官周律”的问题。古往今来,那些遗臭万年的贪官污吏,和我们党已经查处的或者正在查处的那些贪官,没有一个人逃出这个“官周律”,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等等,就是典型例子。因为在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没管教好自己的子女,周斌、薄瓜瓜等放肆捞钱、生活腐化,导致家风败坏,家道中落。

所以好家风不能只教一时,不能只刮一阵,而要一代一代、一世一世地传下去,历久弥新,久久不息。历史上号称“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宋元明清四代 173 人做官,没有出现过一个贪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注重家风建设。《郑氏家规》写到,“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还有曾国藩四兄弟,家族延续快 200 年了,出了很多名望和人才,据统计有 240 多个,没出一个纨绔子弟。郑氏、曾氏两个家族算是真正走出了“官周律”,摆脱了“富不过三”的现象,好的家风当然居功至伟,但能代代相传更是难能可贵。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家风就是一个家族的风气、一个家庭的风格和每个家人的风尚,家风和一个家庭的兴旺、衰败紧密相连,也只有优良的家风才会让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绵延不断。

第三,家风不仅是一己之风,更是一家之风。说起“家风”,我们自然会想起老祖宗留下的教诲。比如“家训之祖”《颜氏家训》,“三不朽”的人格践行范本《曾国藩家书》,还有诸葛亮的《诫子书》,朱熹的《家规》,以及《三字经》《弟子规》等等,都堪称经典。里面有很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值得我们去把它变成自己的家规、家训。比如讲,号称“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林则徐,他给子女们的家训是,“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还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仅写下了“难得糊涂”的名言,还留下了家规,“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勉励儿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我们刚才讲的是古时候的例子,其实近现代还有很多,比如,周恩来总理就定了“十条家规”: 1 、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 2 、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3 、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4 、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5 、不许请客送礼; 6 、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7 、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8 、生活要艰苦朴素; 9 、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10 、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还有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女儿婚礼上讲到,“作为父母,我们向两个孩子说上三句话。第一句,是一副老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第二句,‘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第三句,‘心系一处’,要创造、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完善自己的婚姻。”短短三句,字字千金!

历数名人名家的“家风”,我们可以看出,家风看家长,家长之风遂成一家之风。林则徐、郑板桥、周恩来等名人名家他们不仅能够以己正人、以行正言,更能让自己的家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真正做到了“课子课孙先课己”,把正己之风变成了正家之风,也应了一句古话所讲,“遗子以财,不如传之以德。”须知,爱家、顾家、管家、治家,粗茶淡饭有真味,窗明几净是安居。家长就应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正家风、重家教、严家训,多与家人沟通,多做家人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得慈爱而示化,孰惠爱认为心”,才能让一家之风常亲、常敬,常正、常存。其实,“家风”不仅在名人名家中流传,在我们普通老百姓家也比比皆是。除了刚才三位同志讲的,在座的每个人,每家都有自己的家风,也有自己的家风故事。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是崇德明理、向善向上、讲求礼义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气象的生动写照。我从小就受家风的影响熏陶,得益于祖辈的言传身教,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下面就把我的家风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的父母虽是农民,都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在教育子女上却一点都不含糊。父母对我和兄弟姊妹的教诲一直都有这么几条是我无法忘记的,至今萦绕耳边,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第一条就是“要读书”。我的母亲目不识丁,但是她希望我们兄弟姊妹都能发奋读书,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她经常讲“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说得非常通俗,道理却很淳朴。可以说当年我的父母是“砸锅卖铁”供我们读书,从未因家境贫困而让我们中途辍学,我们兄弟姊妹也还算争气,勤奋学习,家里的读书风气在村里面也算小有名气,我和老大也通过读书走出了农村。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受这条家训的影响,我自己也经常鼓励小孩多读书,读好书,对小孩的学习十分关注,小孩也很努力,去年高考以理科 655 分的高分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

第二条就是“不要占别人的便宜”。我的父亲是抗战老兵,当过薛岳的警卫,去年清明节后离世,享年 95 岁。他一直都葆有一名革命军人的崇高气节,常常和我们唠叨“不要占别人的便宜”,教育我们做人要老实,不觊觎别人的东西,自己的东西也要珍惜。我参加工作以后,父亲更是很直白地对我说,“不要拿别人的钱”,对“廉洁”二字看得极重,生怕我们会行差踏错。父亲不但这么说,而且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我们,别人的便宜不要占,国家的便宜更不能占。记得在我们懂事以后,国家当时有政策,对抗战老兵实行优抚,我们兄弟姊妹很想帮父亲去办,但是父亲一口回绝了,坚决不准我们去办,他说他能养活自己,有田耕、有地种,身有力、体无碍,衣食住行都无愁,何必向国家伸手。父亲生前这么克俭,以至于离世前立下遗嘱,“丧事必须一切从简,葬礼只准办两三天,不准收别人的钱财”。父亲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按照老家的风俗,对上了 90 岁的老人离世后,一般葬礼要办 10 天,然而他考虑到子女工作,更不想子女因此犯错误,就做了这样的遗嘱。现在回想起来,父亲生前的很多做法,可能一般人家的儿女确实不好理解,但是我们兄弟姊妹看来,父亲这么做是有深意的,他是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告诉我们那些做人的道理。

第三条就是“心地要善良”。我的父母亲经常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俗语挂在嘴边,告诫我们做好事终究有好的回报,做坏事终究会有坏的报应。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坚持“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和气和睦为人,正气正派做事。一直相信“始种善因,终得善果”,用一颗宽容心面对一切,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回想父母当年对我说的那些话,我觉得一直都离不开“读书、勤俭、秉廉、为善”几个词,应该算是我父母所授家风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有源头可寻。我记得小的时候,家里有个厅屋,这个厅屋正对大门的墙上贴着一块很大的红纸,上面写着字,印象最深的几个字是“天、地、国、亲、师”,而且村里很多人家里都贴着有,每年在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的时候还会换成新的。那时我们对父亲年年都焚纸烧香虔诚供奉这几个字,觉得是封建迷信,不以为然。但是父亲当年对这几个字的解释,我们却牢牢记住了,他说,“这是祖宗牌位,不能忘本”。其实,这个风俗由来已久,是儒家文化的一种世俗化。最早还不是写着“天、地、国、亲、师”,而是“天、地、君、亲、师”。为了求证这几个字的来源和真谛,我专门查找了相关的典籍,发现大有来头。东汉时期,在《太平经》中出现了“天、地、君、父、师”的说法。北宋初期,就正式表述成“天、地、君、亲、师”。清朝雍正年间,成了风行全国的祭祀对象。意思是,天为父,地为母,天地于我们有化生之恩和养长之德。亲就是血亲先祖,祖先于我们有生身之恩。君师,就是圣王,是昊天上帝为天下生民所立的圣王,代上帝治教天下,反映了传统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取向,也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仁”、“孝”观念。后来随着我国封建王朝的灭亡,“君”也就演化成了“国”。如此看来,我父亲当年的解释也是对的。虽然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他的这个“本”,他在教导我们时所蕴含的“读书、勤俭、秉廉、为善”道理,源头不正是“天、地、国、亲、师”,不正是“敬畏天地,忠诚国家,孝敬长辈,尊师重道”。

回首往事,父母已经不在,然而幕幕音容犹在眼前,谆谆教诲犹记心间。每念及父母,我心灵深处的那份魂牵梦绕,都久久无法平息,常念之,不禁泪痕点点。想来,这份思念的源头,正是那家风的传承,那根从未断过的脐带,父母过去那声声的叮嘱,叙叙的唠叨,才会徐徐传来。(来源: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如果你雾里看花本篇文章和公职笔试面试热点的关系,请参加 刘源团队最低3650元学1年:公职素养训练营“365读书会” 。如果你也想实操写出好文章 ,请参加 365“写材料”训练营(实用实战辅导班,直面机关内常用材料写作能力提升、直面公职笔试大分值题提分) 》。
★★更多刘源团 队遴选选调笔试面试有关学习资源——
2024年中央遴选《案例分析一科(B类)》真题一题一题详细解析130分钟(刘源老师2023年12月3日讲解)视频回放及PPT下载 处级免费课视频回放:2024年度中央遴选选调《案例分析与对策性论文一科(A类)》真题及其答案解析90分钟(刘源一题一题详细解读) 中央遴选选调新手必看!刘源老师深度解读2024《案例分析一科(B类)》《案例分析与对策性论文一科(A类))》应试策略 2025年度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长线班辅导方案( 《案例分析一科(B类)》 高强度、过程式、个性化服务,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职级) 。★ 2025年度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处级公务员笔试长线班辅导方案( 《案例分析与对策性论文一科(A类)》 ,处长、副处长和调研员)
中央遴选面试真题及其答案解析免费短视频课8场次90分钟上线(刘源团队重磅“短、准、深”解析2023年面试真题,每场5-20分钟) 2024年中央遴选选调面试辅导班服务体系(刘源团队2023年12月推出) 2013-2023年10年来中央遴选选调面试真题89套次集合打包(刘源团队学员反馈还原整理汇编版) 中央遴选选调面试形式一览表(2016-2023年度各部委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结构化小组面试、结构化面谈等情况汇总) 面试题库:中央+地方30个省区市遴选选调面试真题全汇总(内附2000分钟典型真题解析) 遴选选调面试真题答案解析和面试答题技巧、备考策略免费课视频集锦(2021年以来刘源团队16场次900分钟) 。★ 大手笔!免费送面试基础素养班15节课大约49小时的授课视频和配套PPT(适合遴选选调面试、国考面试等公职考试的面试素养提升强化) 面试各类课程一览表(刘源团队中央机关和地方省区市遴选选调公务员+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国考省考公务员面试,日常开设、随报随学) 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结构化小组面试、集体面谈面试等小众面试形式解析及典型题和答案讲解(刘源面试长线班授课视频180分钟免费) 。★ 领导干部公选面试辅导免费课150分钟+收费课360分钟+公选领导干部面试真题库50套题(刘源团队2023年10月集锦版)
2025年度中央遴选选调政策参阅:2024年度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公告 。★ 2024年中央遴选选调笔试出成绩后,面试、考察等程序官方规定必看必知15条!“事非经过不知难”,每一步都要走好,坚决不能出错! (刘源团队学员中央遴选上岸之笔试、面试、考察全流程经验心得谈5000字荐读)活学活用“333”方法论 答出遴选笔试面试好文章 。★ 中央遴选经验谈之“报考-笔试-面试-政审考察”一条龙经验交流公开课80分钟视频(刘源团队曼路老师2022年1月讲述亲身经历) 。★ 中央遴选高分前辈备考经验分享课250分钟视频回放(刘源团队2021年及其之前免费课) 。★ 中央遴选选调录取榜(2015-2019年) 。★ 43个部委272人公示:中央遴选选调录取公示榜(2020年度刘源团队12月28日梳理自官方公示公告) 。★ 37部委330人拟任职公示:2021年中央遴选选调拟任职人员公示一览表(荣誉榜) 。★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外交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等35部委公示255人(2022年度中央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 。★ 36个部委275人中央遴选拟任职人员公示公告(2023年度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考试,截至2023年8月30日)
《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修订后发布(重磅全文) 。★ 公务员录用面试组织管理办法(试行) 。★ 《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并附《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 。★ 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试行) 各省区市遴选选调60场笔试、面试真题解析2021-2023年公开课视频回放一览表(刘源团队) 各地遴选招考公告均第一时间在各省区市QQ小群发布(刘源团队供免费学习分享讨论等使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