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黑科技生活
”,关注中国第一黑科技微刊
来源自;中国经济大讲堂
1886年1月,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它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如今,它已经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 年,全国汽车生产1379.1万辆,销售1364.5万辆,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7年的数据显示,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跃升至40个工业行业之首。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电池技术、互联网、自动驾驶,未来汽车行业将迎来怎样的变革?知名汽车领域专家董扬做客《中国经济大讲堂》,对“我们如何圆‘汽车强国’之梦”进行深度解读,以下为本次演讲的核心内容。
1
汽车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如今,汽车已经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886年1月26日德国人卡尔·奔驰得到了他关于汽车的专利,这也标志着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汽车发明以后,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的范围,把人的活动范围半径由每天几公里、十公里,扩展到了几十公里、上百公里。有了汽车的发明、生产和应用,使得人类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
汽车产业是各个制造业里面产值最大、产业链最长、相关的产业最多的一项,它对于技术、经济的影响非常大。一个汽车一般有两、三万个零件,全世界汽车的产量,现在接近一亿辆,保有量超过了10亿辆,相乘起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总体上能反映出汽车产业的规模。汽车产业对经济贡献也非常大,以中国为例,现在中国汽车产业的产业总产值超过9万亿,对于中国税收的贡献、就业的贡献都超过10%,对于中国整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汽车占比也超过10%。
汽车产业对技术发展带动非常大。比如说计算机芯片,汽车是使用计算机芯片最多的产品。比如说工业机器人,汽车制造行业使用的最多,全世界接近50%的工业机器人用在汽车上,特别是轿车厂、焊装车间全是机器人,自动焊点率97%。
汽车产业不但发展了自身,它甚至改变了整个工业,汽车当之无愧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机器
。
2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在一汽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60多年来,从自力更生到市场换技术、合资建厂,再到自主研发,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汽车产销量最多的国家。这期间经历了什么呢?
1953年一汽建厂,1956年的7月15日解放投入生产,紧接着又生产出一款红旗轿车,这款车仿照国外的豪华车型,将各种中国的元素加入到里面。当时自力更生的时代,全国人民造汽车,其中有一个地方造了一辆名字叫永向前的汽车,这个车没有倒挡,所以真的是永向前,当然后来这个就没有真的使用。
1978年的时候,全中国汽车产量不到15万辆,完全不够用,而且前几年汽车行业一直缺重少轻,轿车近乎空白。
当时解放是一个载重4吨的卡车,东风是一个载重5吨的卡车,这是我国两个主流产品,除此之外,北京生产一些212吉普,上海生产一些上海牌轿车,各地还零零星星生产一些汽车,产量都比较小,没有轻型车、没有重型车,而且几乎没有轿车。1985年全国轿车产量不到5000辆。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产业其实和全国的各产业一样,抓住了机遇、对外开放、全面引进技术,这一阶段是我们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2000年到2008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其重要标志,这是对于中国汽车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关税下降造成了中国汽车市场价格迅速下降,看得上的车价格太贵,买得起的车性能太差。到2003年、2005年汽车市场变得大不一样,价格马上降下来举一个简单例子,夏利原来卖9万,现在卖4万,比原来配置还好,实话说,你不买都不好意思,
关税下降造成的整个价格下降,极大地繁荣了中国汽车的市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2008年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政府作出及时的决策,出台了几个产业的调整与振兴规划,汽车是第一个。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在1月份出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款规定:1.6升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这使得汽车市场有了进一步的扩大,汽车产业大概两年就翻了一番。
2009年以后,
不但市场在扩大,中国的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品牌的企业都开始正向设计 。
现在我们的中国品牌,个别的除外,完全是正向设计、自主设计的。而且不但中国品牌,合资企业也开始加大了在中国开发的力度。现在很多研发中心有大量的人才,也有很多海归人员。汽车企业形成了比较强的研发实力,能够积极开展自主的设计和研发。
中国能建成汽车强国。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发展,而
体现出一种产业转移的现象。
汽车产业发展有几条规律:
一、要有巨大的市场;
二、有很强的科技实力;
三、生产要素的改进。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应该走什么道路?
有人认为中国汽车制造不应该走技术引进的道路,应该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向航天、高铁学习,甚至提出中国汽车制造应该先做强、后做大。还有人提出,现在市场换技术是不是错了?引进技术对不对?据了解,汽车制造引进成本占汽车总成本不到2%。想要开发一个产品,开发成本至少要占总成本的3%到5%,如果是按企业初期,产值比较小的情况下,开发成本所占比例还要高于3%到5%,所以肯定是引进省钱,开发贵。
所以,在技术落后的条件下,如果有可以引进技术发展的机遇,就应该引进技术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产业抓住机遇,靠引进技术、全面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引进也有缺点。市场换技术是否正确要看你换什么技术。靠引进技术发展,可以换来制造技术,建成一定规模、一定水平的体系,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
。我们在抓住机遇、引进技术发展的同时,或者发展的后期,等我们有了市场,有了钱之后,应该赶快下定决心,搞自主研发、自主创新。
我们现在具备足够的条件,我们已经建成了上百亿规模的研发中心,大集团每年都是上百亿的研发投入,有条件、有钱、有设备、有人可以搞开发,搞自主开发,这些事情我们正在做。
外部挑战有三条:环境污染、 能源短缺、交通拥堵。对付挑战,不是一天能解决的。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产业自身内部,一个是外部。
产业内部就是要加强自主创新,发展电动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补齐传统汽车技术上的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好好修路。一个国内专家的报告指出,理想的不拥堵城市,道路面积应该占城市面积25%,目前这在中国所有城市都达不到。最好的城市大概是广东的江门,道路占城市面积的20%。
北京最早的时候,在这些路开通之前,大概道路面积只有城市的7%,现在到了13%。所以北京还有很大的欠账。
我们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要做很多的努力。汽车对人的生活影响太大。马路上人碰到人是很客气的,但车碰到车就不客气。如果是在在比较发达国家的马路上,有两个路口、两条路并成一条路,车辆会很自然地一辆隔一辆通过,在中国不行,很容易就形成拥堵。希望大家将来都能享受汽车文明,都要为汽车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4
未来汽车什么样?
汽车诞生已经一百多年,急需要进行一次动力领域的技术突破,以燃料电池技术和储能动力电池技术为代表的电气化驱动技术,由此快速进入商业化阶段。但是,电动汽车充电的便利性和续航里程目前仍困扰着很多消费者,未来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呢?
电动汽车未来会是汽车的主流。
电动汽车有一些天生的优势,电动汽车使用电力,所以在行驶过程中间不会造成有害排放,同时它可以通过刹车回收能量,从而减少能量消耗。如果将来电动汽车多了,电网智能化了,大家不仅可以充电,还可以卖电,用这种做法来平衡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