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体育产业生态圈
我们专注于用商业的角度解读体育,用专业的态度还原一个更加真实、职业化的体育产业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鹤城发布  ·  刘国梁,最新表态! ·  3 天前  
鹤城发布  ·  刘国梁,最新表态! ·  3 天前  
青岛日报  ·  刘国梁建言WTT:取消强制参赛政策 ·  3 天前  
青岛日报  ·  刘国梁建言WTT:取消强制参赛政策 ·  3 天前  
天津广播  ·  最新 | 刘国梁:建议取消! ·  3 天前  
天津广播  ·  最新 | 刘国梁:建议取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体育产业生态圈

体育人自救术:大赛停摆阴云之下,不妨积极修炼内功!

体育产业生态圈  · 公众号  ·  · 2020-02-23 20:45

正文


随着各项体育赛事IP的停摆,我们也有了更加充分的时间,去冷静思考我们的产业,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我们自身......


文 / 付能量

编辑 / 郭阳



01

体育大年冷开场,只能喝西北风了?


2020年本是一个值得所有体育人期待的大年。作为一个整数年,奥运会、欧洲杯、在上海的S10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以及排球、乒乓球等诸多世界级单项赛事,都聚集在了这一年。


集聚效应让体育迷沉浸在各种体育赛事当中,对于品牌主来说,这也将是一个发力体育营销的重要时间节点。


毕竟,按照《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3万亿,从业人数超过600万——前景本该是光明的。


图片来源:国家体育总局官网 


不过,这本该风风光光赚钞票的大年,却迎来了当头一棒。


新冠病毒打的我们「措手不及」。中超、CBA联赛在内的几乎所有赛事纷纷延期,女篮女足奥运会预选赛从中国移师海外。日本疫情蔓延,导致东京奥运会被罩上了阴云,现在意甲又因为疫情延期4场,欧洲杯又让我们捏了一把汗……


作为体育产业核心的赛事IP停摆,周围扩散开的体育健身、场馆管理、教育与培训乃至用品制造行业,都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冉冉升起的体育服务产业,更是受到严重打击。


覆巢之下无完卵,在朝阳产业了十多年之后,在这样全方位的打击力度下,本该大年的体育产业也陷入了全面的停摆。太阳何时出现,何时才能复工,还是个未知数。


「钱多事少离家近」是很多人总结的最理想的工作,但体育产业则是钱少事多离家远,只靠情怀苦苦支撑。在疫情冲散了体育大年的开头之后,大家更是非常担忧——看来今年也要喝西北风了?


在西贝老板表示「账上资金只够2、3个月工资时」,体育公司的情况,其实只会更糟。一张网上流传的截图是: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300名员工的K歌之王,就已经走上了这条遣散员工的道路,体育公司何时到这一步,还是个未知数。


当然,疫情之中,我们绝不是吃饱了撑的来贩卖焦虑,我们更希望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不妨从了解体育人「贫穷」的现状开始。


02

体育人,真的很穷吗?


理性分析,中国的体育从业者真的很穷吗?或者换一个表述手法——我们的薪资真的很低吗?


大家不妨先看一下由孙文海老师在2019年10月25日发布的《中国各阶层收入统计表》,了解一下我国各个阶层的普遍薪资状况,然后再和体育产业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判断。


数据来源:《中国各阶级收入统计表》孙文海2019.10.25


由此表不难看出,中国有88.2%的人处在无产阶级的阶段,也就是年薪的天花板在17.04万元,月薪的天花板在1.42万元。那么中国体育从业者的薪资范围普遍在什么水准呢?


去年的八月,为了探究国内体育从业者的生存现状,ECO氪体旗下的体育圈「上场」招聘平台,集中调查了行业35岁以下从业者的生存、发展状况,并制作了一份《2019年中国体育新青年就业发展报告》。


延伸阅读:《单身狗,加班多,升职难,但依然热爱 | 2019中国体育新青年研报》 


我们以5年以下从业者为例,月薪8-20k的从业者占比为49.35%,也就是有将近一半的人,薪资水平能够达到全国前15%的水平。


这么一看,你还会觉得体育从业者的薪资很低吗?



03
我们认为自己薪资低,原因何在?


那么,为什么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都还是感觉我们的薪资水平普遍偏低呢?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知识付费时代,媒体贩卖焦虑是标配,公众号里充斥着「咪蒙助理月薪5万」 、「入行3年年薪百万」等字眼。这样的对比,让我们觉得我们的薪资相对较低。


第二,随着「46号文」后体育产业一度走上风口,资本助推下,5年80亿、外援数千万工资等数字一直在轰炸。这样的天价赛事版权和金元联赛与我们的薪资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了我们一种错觉,就是行业很有钱,但是我们不赚钱。


延伸阅读:体育产业,真的火过吗?》 


第三,大多数人加入的是体育产业创业公司,这类小公司多数企业采用扁平化管理,年轻员工没有明显的晋升通道,对于什么时候加薪升职,我们自己可能也说不清楚。


第四,体育产业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有直接联系,但反过来看,区域经济发展的越好,生活成本就越高。因此,体育从业者在这里即便挣得多,花的也不少,到头来剩下不了多少。


第五,也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我们对于薪资的水平没有概念。



延伸阅读:体育人破简计划正式开启,2020年成长在路上》 


在做简历咨询服务时,当我问到一位留学生,你觉得3-5年的体育行业工作经验,薪资范围应该在什么水平?他回答说「感觉应该在30-36万吧。」


的确,这个范围如果说放在互联网程序岗,努努力就能够达到。而天赋过人的程序员,年薪能够超百万。


但在薪资结构与晋升通道如今都不明显的体育产业,这样的薪资在短期实现,需要极为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六,则与人生阶段有关。如果把我们自己放到一个更长远的时间线当中。也就是将我们的一生划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


图片来源:舒伯的职业生涯彩虹图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作为新兴产业,体育产业的大多数从业者年龄在18-35岁,仍然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和建立阶段。我们还年轻,而我们的行业也处在朝阳阶段,这个阶段财富积累确实是比较困难的,提升自己则更为重要。


这6点看下来,你是不是也有共鸣呢?

 


04
未来是创造出来的,不是预测出来的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反正工作无法推进,近日来有很多从业者都在预测体育产业在疫情结束之后的发展趋势。


一些人认为,国家会更加重视人们的身体素质,而体育正是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家会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扶植力度。


有些人会认为,等疫情结束之后,行业会有所好转,比如健身领域、或者体育零售。但不会那么夸张,比如来个大反弹什么的,因为体育的需求依然不是刚需。


有人说,强者愈强,这次疫情之后能活下来的公司都是找到生存法则的公司,他们会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


但是也有人说,疫情对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会有很多公司因此而倒闭,即便是活下来,企业身上多少会留下一些疤痕,前景不容乐观。


图片:黑天鹅事件与灰犀牛事件  

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即便是最顶级的经济学家,也很难准确预测出市场发展的未来,黑天鹅与灰犀牛都会存在,谁也不好说未来会发生什么。


不过,我们能改变是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