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E别的
VICE是全球最大的青年文化媒体公司。这里有身临现场的体验报道、被忽略的群体、刺激你思考的不同角度、令人不适但真实的社会观察、以及题材多样的纪录片和在线视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泽连斯基宣布新制裁 ·  昨天  
参考消息  ·  伊朗:准备给美国“一个机会” ·  昨天  
参考消息  ·  三国元首一国总理,密集访华 ·  昨天  
参考消息  ·  官宣!泰国总理将访华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IE别的

哥们儿,别再问我玩 DOTA 还是 LOL 了

BIE别的  · 公众号  · 国际  · 2016-11-30 15:42

正文

报名已经结束,狂欢还在继续。点击上方了解此次演出阵容


我一个 DOTA 信仰粉为了社交玩起了 LOL,而且感觉很不错。




定义朋友:

在生殖巅峰时期叫上你与三里屯的某位随机女子在星空下来一场徜徉微风3P 之旅的人;

当你在绿皮车上被大红花包裹住胸脯摇往新疆阿勒泰充军时,站在车站门口热泪盈眶喊道 “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嫂子” 的人;

在你不小心欠了两万块赌债时,把钱甩在你脚前,却又狠狠抽了你一大嘴巴子然后抱在一起走向明天的人。

其实回到 DOTA 和 LOL 风云争霸之前,随便满足以上任何一点的人都是我老铁。而现在,求你了,不问我玩 DOTA 还是 LOL 就是一辈子的好兄弟。

影魔男的心路历程

我爱 DOTA,真的。曾经我得意洋洋地告诉朋友,上帝给了男人两个礼物,一个是女人,而另一个就是 DOTA。无须赘述其精妙绝伦之处,因为你在贴吧、知乎、天涯,甚至仅靠卖广告位苟延残喘的猫扑上都能找到各种点评。

为了表达对 DOTA 的忠诚,我甚至给女朋友取了一个外号 “食人魔法师蓝胖”,而她必须叫我 “影魔”(是的,DOTA 英雄名称是我们分手前的最后一个外号)。

如果再把这种爱拆解开,那就是将人生最浓墨重彩的大学四年完全祭祀给了电脑。大一伊始,我的生活就很规律:中午起床玩两局热热手,吃完饭后到十一点寝室关电闸才是重头戏。之后的两个小时会利用笔记本电脑的剩余电量观看几集教学视频,最后躺在床上看游戏攻略直到手机电量也消耗殆尽。

为什么这么沉迷于 DOTA?也许除了其本身的游戏设置,它还让我找回了久违,或是从未体验过的成功。

我可不是 之前那篇 中对 DOTA 一无所知的菜鸟。回看2年前的比赛,我凭借4200积分身处 “很高水平” 级别 (虽然达到这个水平仅仅意味着游戏开始)。详细一些说来,就是我可以同时操作五个角色。一个在上路找机会杀人,一个在中路与对方玩家抢着砍小兵,一个在下路保护队友,最后两个在没人看得见的地方打怪升级。天,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办到的。就跟每个小孩儿都会本能地在泥塘里踩一脚,就是这样做了。

而这带来的好处是,我可以在和朋友一起玩游戏时,抢先选择喜欢的位置,让别人辅助我。

这并不意味着友谊产生了阶级区分,而是感受到他人对你的需要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之一。就好比经过被冷风贯穿的胡同时,你渴望怀里有一个烤红薯;或者在脏歌厅不知为何与隔桌打起来时,你甚至希望健身房那个老烦你的私人教练立马现身。

我在自己的游戏团队中就会扮演这个角色。每次连续输上几把时,大家就会一致请求我玩核心位置,带领大家吹响反击的号角。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先是假装无奈地表示自己想玩辅助,毕竟大家兄弟一场,偶尔做做贡献也没不叫个事儿。在大家的劝阻下,我也很快顺应天命,选择好自己要玩的英雄,各位队友立马挑选与我搭配的角色。在游戏开始那一刹那,各种购买物品的声音响起,那些东西都是为了保卫我的安全和增强续航专门挑选的。我会带上两个看起来非常强壮、血槽长到随便挡刀的马仔队友,一起牛逼哄哄的走到升级点。有时候一两名挑事的马仔会在公屏上来一句 “对不起,这把我要赢” 嘲讽对方。打完这句话时,团队语音一般都会激动地响起,“这把就靠你了啊。”

你说,这他妈和皇帝登基有什么区别?

唯一的区别在于,我能感受到与队友心灵相通的乐趣。如果你也坐过黑车,那你一定明白这种感受 :十字路口繁忙的交通让所有的士都处于载客状态,突然一辆黑色的捷达从某个小路口快速转出,隔你20米时猛地减速。透过半升的副驾窗,你和捷达司机眼神交汇了那么零点一秒。微微抬颌,你们立马就明了了对方的心意 —— 他是一辆黑车,而你是一名需要坐黑车回家的人。没有任何语言,你打开车门、落座,再次猛地加速,只剩一缕废气留在马路。

DOTA 也能给你这种感觉。你悄悄地绕到对手后面,他正在与你的队友互相试探,意图抓住彼此破绽。而队友看见你的到来,使了一招拖刀计佯装不敌。你扎上前去,电脑屏幕突然闪出好几个技能的光芒,敌方死亡。你与队友没有任何交流。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是每一个男人毕生的追求 —— 在胜利中沉默。

我所有的游戏伙伴都来自网络,现实里从未有人一起战斗过。在大学快要结束的一年,网络上的伙伴也纷纷因为各种事情离开了。他们发来消息,“鸽了”,这是不会参加邀约的意思。清晨独自从网吧走出,形势非常严峻。我自以为是正统的游戏玩家,却发现玩了四年,其实根本没有享受到与朋友面对面坐着共享竞技的乐趣。手里握着滚烫的包子,狠狠说道,“肉包子是吧,两口咬死你!

所有人都在玩 LOL,就连女同学都是如此。而自己还像一颗嚼不烂打不破的豌豆,点开 DOTA 客户端。

大家围坐在酒桌上时,谈论的话题往往是 LOL 的精彩集锦和比赛对抗。新朋友讪笑着上前,“哥们儿玩 LOL 不?” 其实这句话和敬烟一样,都是走个形式,向对方表达 “哥们儿看起来挺顺眼的,聊两句?” 这意思。但我无法接下去,“不玩,玩 DOTA。”看着对方摸摸头走开,我也只好闭上嘴接着吃东西,听听其他人聊我根本听不懂的 LOL。

本就寥寥的社交手段随着 LOL 的风靡遭到重创,如此情况下,改旗易帜也显得理所当然。我告诉自己,对 DOTA 的爱要像格桑花一样永远盛开在内心的高原。

LOL 也一样好玩

下载好 LOL 后,我很快找到了自己适用的英雄 “狂野女猎手”。它可以丢出一把长枪,然后变成豹子扑在敌人身上,通过各种细微的操作爆发出非常高的伤害。但是由于自身血量太少,极易死亡。

刚开始玩的时候,一名随机匹配到的队友说道,“不会玩就别玩,这英雄考操作。”说实话,这句话除了让我更恨 LOL 以外,并没有别的什么作用。因为 DOTA 经历让我轻松拿下了当场最佳战绩。

可无法否认的是,自己依然会从 LOL 中得到快乐。我喜欢躲在丛林里预判敌方的走位,然后在它身上来一套暴击。如果没有得手,我会在冷却时间过后再来一次,变身豹子扬长而去。你肯定能明白这场面有多潇洒吧?有时候队友会打出 “牛逼”,而失手时则只能由家中女性长辈代为受辱。

我马上就回到了自己的真实水平,白银二。如果花费了在 DOTA 上同样多的时间,我会到达黄金或者铂金。在我之上,是无数天分极高的选手,而之下,是更多的大众玩家。这和 DOTA 一模一样。

背叛 “信仰” 的快乐

在一段时间的游戏后,我算是想明白了,其实两款游戏区别其实并不大,无非是一些设计思路上的差异把所有的细节都妖魔化了。

比如说 LOL 为了增强新手友好度,取消了 “反补” 这一设定。这会让游戏前期的雪球效应明显减少,且大大降低博弈难度。所以很多人说对比起 DOTA,LOL 是给小孩玩的游戏。但问题是,如果最终博弈的双方是成年人,那么连过家家都会被弄成后宫大戏 —— 成年人会探索游戏的边界与规则。比方说,好吧,我举不出来例子,因为我还爱着 DOTA。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