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是全国首批九家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单位之一;主要服务对象有政府部门、旅游风景区、旅游企业、房地产企业、文化团体、投资集团、度假区、公园、酒店等,以“创建国内一流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为目标的科技创新型旅游智力全程服务机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民宿发展为浙江乡村带来了什么?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 公众号  ·  · 2018-07-24 12:5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个民宿就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引领当地乡村发展,带动当地百姓致富。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是人的回归、文化复兴、理念提升。民宿发展对这三方面都可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民宿为城乡统筹、区域统筹架设了一座桥梁,为乡村发展带来了人流、资本、信息、理念、文化和发展希望。”




正如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杨建武所言,近年来,百花齐放的浙江民宿结出累累硕果,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让乡村“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发展的资本,综合带动了乡村生态、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可以说是,民宿发展美了环境、活了文化、旺了乡村。


美了环境 留住乡土风貌


“自备洗漱用品,住宿垃圾分类自清……”在台州市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仙山舍”民宿内,前台工作人员正在给客人讲解“绿币”的兑换标准,并引导满足兑换条件的客人前往游客中心兑换“绿币”。


“‘绿币’是淡竹乡的特有‘货币’。”淡竹乡党委书记王策介绍,淡竹乡针对游客食、住、行、娱、游等环节中的低碳旅游行为,制定了《淡竹乡绿色生活清单》,列出7项“绿币”兑换条件,每条对应不同的“绿币”数额,引导游客绿色消费。体验完“绿币”兑换的上海游客陈先生说:“这样的绿色生活方式,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是对游客绿色消费的一种积极引导与鼓励。”


“淡竹乡的民宿业主都会主动号召自家客人参与当地的保护环境活动。”淡竹乡撩车村两卷民宿老板李爱芬说,在淡竹乡推行“绿色公约”10条、整理“绿色资产”列表、罗列“三绿清单”等工作推进过程中,总能看到民宿业主和民宿客人积极参与的身影。


“民宿行业的参与让村里生态环境极大改善。”王策说。截至今年4月,淡竹乡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普及率达100%,主动参加平安巡逻、河道清理等志愿服务的游客达到180多人次,一次性洗漱用品使用量减少了1400余套。


乡村是人与自然有机结合的产物,如果说淡竹乡是从自然环境入手,那么丽水市松阳县则是以人居环境为切入点,留住乡土风貌。


松阳县四都乡西坑村,保留了12幢清代古民居、祠堂等古建筑以及30余幢民国至上世纪70年代的民居。前些年,随着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存下来的古民居人去楼空,逐渐残破不堪。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外地从事长途运输工作的西坑村村民丁永长回到了家乡,与合伙人谷增辉一起,将自家和租来的几栋老房子在保持老屋原始风貌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改造。2016年4月,“云端觅境”精品民宿诞生并迅速火爆。在正式营业之前,十几间客房已全部被预订完。


与西坑村类似,松阳县越来越多的古屋正以民宿的形式得以重生,民宿发展在松阳古村落保护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民宿,黄泥老墙、青红瓦片焕发了新的活力。


杨建武说,浙江民宿发展得益于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下的环境基础,也促进了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要发展民宿,当地必须要进行环境整治,既要确保民宿围墙内部干净整洁,又要做到整体环境和谐美观。正是民宿的发展,让当地百姓看到了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增强了百姓的生态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了乡村环境的改善,也让游客体验到了乡村的生态美景,增强了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了文化 传递精神内核


7月3日晚,2018“秀山丽水”松阳乡村音乐会在四都乡西坑村“云端觅境”民宿的露台上拉开帷幕,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地的萨克斯演奏家轮番演奏中西知名乐曲,当地村民陈可昕、包新旺等则用笛子、二胡演奏《红梅赞》《父亲》等乐曲,让中外游客听得如痴如醉。加拿大音乐家威廉姆·斯威特把当晚的一些节目视频发到了网上,分享给全世界。当地村民丁绍春兴奋地说,“从来没有想过,能在家门口欣赏到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音乐会。”


类似“云端觅境”民宿带动当地文化发展的例子在浙江不在少数。如今,浙江民宿不仅留住了乡村原始风貌,为乡土文化的存续提供了土壤,还成为文化展示、传播和交流的重要窗口。


开化是浙江美食之乡,开化青蛳、开化清水鱼、马金镇豆腐干等美食不仅味道可口,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彰显着独特的美食文化。


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龙门客栈·地字15号”民宿的手工豆腐体验作坊里,老板汪金女每天都会教客人们制作手工豆腐。


她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杭州、宁波等大城市的人,专程跑到我们这来,吃完了就来体验下怎么做,光磨豆腐一年都能赚两万多元。”


近年来,龙门村将美食与民宿紧密结合,既丰富了民宿产品,又弘扬了乡土文化。村里每一家农家乐或民宿最少结对3家种养农户,由农户为民宿经营户提供高山蔬菜、土鸡、清水鱼、笋干、菜干、豆腐、野葛粉、野蜂蜜等40余种农副产品,乡村美食文化以民宿为平台得以传承、传播。


象山茅洋乡文山村是一个以鱼鲞闻名的小渔村,这里的“文麓雅苑”民宿结合渔文化,开发出了带领客人捕捞海鲜、制作鱼鲞、晾晒苔条等体验型产品;温州永嘉县蓬一村是谢灵运后裔聚居地,坐落于此的“墟里贰号”民宿将山水田园文化融入骨子里,闲暇时客人可陪着村民溪边洗衣服、晾酸菜、晒红薯干、酿烧酒、晒索面;嘉兴海宁市新仓村梁家墩是钱塘江流经之处,当地的“行乡子”民宿可以让客人感受钱江大潮及源远流长的钱江文化……在游客的吃喝玩乐、谈笑风生之间,乡土文化活了起来。


浙江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在民宿发展中融入乡土文化,创造出特色业态、特色产品等,以互动体验的方式传递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核,既带活了乡土文化,也提升了乡村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乡村旅游。


旺了乡村 突显综合效益


举办草坪婚礼、拍婚纱照、开同学会、办生日派对……在武义县大田乡大公山村的“网红”民宿“一水间”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乡村。“一水间”是当地精品民宿的佼佼者,今年上半年共接待全国各地游客1.8万人次,营业额达27万元。


“一水间”不仅自身实现盈利,还带动当地村民增收。民宿所在的大公山村以前是经济薄弱村,得益于农村产业融合用地政策,大公山村集体经济获得较大发展,村集体年收入增加至10万元。村民也从中获益,就近实现了就业,并增加了农副产品销售收入。此外,在精品民宿的示范引领下,全乡特色民宿和农家乐发展迅速,目前大田乡已有民宿13家……民宿经济带动乡村发展红利正在持续释放。


如今,类似大田乡这样的故事正在浙江全省各地不断上演。2017年,磐安县尖山镇陈界村80多户民宿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总收入达630万元,村集体收入40多万元;宁海县民宿旅游营业收入1.6亿元,带动农副产品销售6亿元;江山县耕读村2017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带动全村人均增收6000多元……浙江省旅游局数据显示,2017年,浙江省民宿总经营收入为53亿余元,其中客房直接收入46亿余元,其他收入7亿余元。


正是因为民宿经济的火热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乡村的发展前景,让外出务工的青年返乡就业,城市年轻人下乡创业,企业家回乡兴业,据统计,浙江全省至少有2000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店长管理经营着民宿,全省首批122家精品民宿户均从业人员8.33人。


民宿为乡村带来的不仅是人才,大量资本、技术、信息、文化、理念等要素也向农村流动,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吸引10多个国家的友人来此兴建民宿,“洋家乐”声名远播;丽水引入VR技术对民宿进行拍摄,让散落乡间的民宿得以用更立体、现代的姿态与游客见面;浦江新光村把创客工场搬进百年古宅,打造出“旅游+互联网+农业+创客”的“浦江模式”。


“民宿是新时期浙江乡村振兴的重要业态。”浙江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民宿有利于乡土文化的存续和弘扬,既留住了乡村的核心吸引力,又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成为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