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新网
实时、原创、专业的财经新闻集散地。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你需要选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罕见!两只新股因下跌触发临停! ·  2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学习一下动量策略# 2. ... ·  4 天前  
第一财经  ·  多家银行宣布:下调!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新网

封面报道 | 雾霾威胁

财新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13 12:35

正文


雾霾对人体危害多大?发展态势如何?治霾出路何在?



雾霾威胁


尽管并不意外,但人们仍然感到沮丧——公历2017年跨年夜,华北地区是在大雾霾中度过的。  

先是2016年12月16日,北京、天津、石家庄等20多个城市启动了重污染红色预警。一周后,冷空气救场,方才云开霾散。又过了几天,12月29日,重霾伴随大雾再次来临,昏沉如墨,芒刺如灼,直至2017年1月7日才告退,持续了破记录的九天。  

过去五年,雾霾逐渐潜入人们的生活。2012年起,雾霾与PM2.5成为流行语;2013年,首都空气污染指数数度“爆表”。几年来,尽管官方宣称,治理雾霾取得了很大成果,但这不能匹配公众的感受。时至今日,雾霾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部分;人们对雾霾的担忧日积月累,程度前所未有;因雾霾“逃离”北京的人大量出现;有关雾霾的事件,几乎成了所有人关心的大新闻。 

春节期间,北京再见蓝天。金色的阳光下,摘掉口罩的人们贪婪地吞入这清冽的冷空气,却无法挥去心底对雾霾的忧虑。正月十五之后,北京将恢复往日的喧闹和车流,周边的工厂也将继续开工,冬季供暖进入下半期,雾霾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拨开各种亦庄亦谐的调侃,以及稀奇古怪的传言,社会关注焦点无非是这几个:雾霾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雾霾到底是有所好转,还是越来越严重?治理雾霾,到底有没有希望?出路在哪里? 

——编者



上篇
 
霾锁愁城


文 | 记者 周泰来 周辰

2016年12月16日,从北京大兴西红门附近的高楼往南望去,土黄色的污染气团犹如一堵厚厚的墙由南向北滚滚而来。气团和天空有明显的分界线,分界线之上是蓝天白云,分界线之下是雾霾的世界。

在接下来的近一周里,雾霾覆盖了近五分之一国土。包括北京在内的20余座城市启动红色预警,100多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日均值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不少地方空气指数频频“爆表”。

这次雾霾结束之后不到十天,从2016年12月30日到2017年1月7日,北京又经历了长达九天的跨年重污染橙色预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陕西省共有60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及以上预警。其中一半城市启动红色预警。

两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给公众带来极大焦虑,多部门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声。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1月6日晚的媒体发布会上称,“看到这样的污染天气,我感到很内疚和自责。”1月7日,中国气象局向媒体介绍雾霾相关的气象情况,国家卫计委就雾霾与公众健康问题作出回应,北京市市长蔡奇召开会议回应雾霾问题。

自2013年9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大气十条”)发布以来,中国治理雾霾已近四年。2016年底的两场雾霾,使得民众不禁质疑,雾霾治理效果何在?为什么治霾四年后,仍会持续性发生遮天蔽日的雾霾?

……



中篇
 
危害几何


文 | 记者 苑苏文


雾霾时节,“过敏”高发。咳嗽、鼻塞、流涕;孩童的啼哭、父母的担忧⋯⋯久治不愈的雾霾,正化作中国发自肺腑的焦虑。

在许多人想像中,雾霾污染了他的鼻子和咽喉黏膜,有害物质甚至通过呼吸和皮肤入侵身体的每个角落——这可能不太准确,但雾霾影响健康是公认的事实。

大气污染还会加重已有的基础病症,直接引起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急性加重,还会对心脑血管甚至生殖系统造成损害。但到目前为止,由于雾霾成分复杂,难以模拟,至今仍未有明确可重复的实验可以证明,雾霾可引起某种特定的疾病。

近年成为中国人主要死因的肺癌,也不能贸然与雾霾挂钩。癌症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形成时间漫长,无法通过短期的动物实验来证明雾霾和肺癌之间的确切关系。城市雾霾的加重和近年来肺癌发病率的走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至今成谜。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大量临床统计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头顶那团遮天蔽日的迷雾,能吞噬人的平均寿命,成为社会发展的顽疾。

……



下篇
 
出路何在



文 | 记者 周辰

虽说“同呼吸,共命运”,但全人类共有的这片蓝天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珍惜。

1968年,英国生态学家哈丁(Hardin)用“公地悲剧”描述了产权不明带来的后果:“共有”的草场被每一个牧羊人以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侵占使用,最终公共资源消耗殆尽,所有人的生计都不可持续。

类似的“公地悲剧”在人类社会不断上演,投射出人性趋利的弱点。对此,道德说教苍白无力,只有用行政、法律、经济等一系列手段制定规则,订立契约,才有可能阻止悲剧发生。

对于雾霾治理来说,“公地悲剧”更加典型:污染物的来源、种类、多少,污染者的责任如何划分,更是一笔糊涂账。平心而论,政府对雾霾问题不可谓不重视,但依然显得“运动式”和“一刀切”,精细化管理不足。 

专家们认为,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厘清责任最好的方式是足够的信息公开,在责权相关方、研究者以及公众的共同参与之下,以翔实的论据为基础,有的放矢,把治霾的人力物力精准地用在刀刃上。

……


本文为2017年2月13日出版的《财新周刊》封面文章


财小新提示:


想阅读全文?有两种方式可选。


1,注册财新网通行证,每月即可免费阅读五篇《财新周刊》文章。


2,点击左下“原文链接”,长按下方二维码购买《财新周刊》阅读权限,一个月仅售40元,超值尊享!


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