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钱谈创新
原创内容、只谈创新,由上海知名实战派创新研究专家钱致远老师主持,以精益创业和迂回式创新(颠覆式创新)的方法论为指导,一起了解创新潮流、解剖创新案例、理解创新规律与方法、捕猎创新机会。适合创业者、创新公司、各类投资者和对创新感兴趣的朋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派THU  ·  【CUHK博士论文】大规模3D神经形状建模: ... ·  3 天前  
数据派THU  ·  NeurIPS 2024 | ... ·  2 天前  
数据派THU  ·  【AAAI2025】TimeDP:通过领域提 ... ·  2 天前  
扬州广播电视台  ·  扬州大女主!你不会不认识吧 ·  2 天前  
扬州广播电视台  ·  扬州大女主!你不会不认识吧 ·  2 天前  
天池大数据科研平台  ·  一文漫谈DeepSeek及其背后的核心技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钱谈创新

城市快送之迷局!

老钱谈创新  · 公众号  ·  · 2017-09-28 21:05

正文

# 创新三板斧 #实战案例分析系列。


(友情警示:本文后半部分会顺手解剖几个互联网创新的惨案,胆小勿入。)



从下单到货物送达目的地,在数小时之内的,才是快送。


淘宝店基本上隔日及之后到,所以不算快送。当年大家都是快递,今天就是慢递了。


京东商城,上午下单的话,当天下午或晚上,一般可以到,历时6hrs及以上。


而如果从自己方开始发货,当日需要送达的话,顺丰同城当日达,是可以做到的。历时6hrs左右,必须上午发货。


其他快递,一般就做不到了。


但是最快的,比如说30分钟能到货的话,现在也就是饿了么等做网上订餐的,因为餐饮店一般在3km以内,餐饮嘛,也就图个快字,所以很多骑电瓶车的快递员就守候在餐饮店区域,随时抢单待命,不快都说不过去了。


而如果从自己方开始发货,也能够在2hrs以内到达同城目的地的话,除了自己以最快的交通工具亲自跑一趟之外,现在也有了同城的快送服务,其中比较知名的是闪送App,就是代人跑腿业务。专人专事的特快专递,才够快,一旦要讲究节约型、规模型,需要多人中转与配合的,往往就不够快了。


除了一种情况,就是那些非偶发的、已经例行化的急件快递,一般来说在2hrs左右也是可以同城到达的,这个需求早就可以满足了。最早的,特快专递员骑着自行车(后来是摩托车),在各个电影院之间穿梭,传递电影拷贝,而到了数字化电影时代,就不需要了。之前也有大公司在各个分部之间或公司之间快递急件,比如说在上海,就有一群中老年人组成了以轨道交通为枢纽的接力队:专人从园区的公司取件,快速送给地铁站内不出站的接力人员,他们再乘地铁到各目的地地铁站,同样不用出地铁站,由站外人员再次接力,把文件送到目的地公司,由此形成了一个稳固、有序而快速的同城急件快送服务网络。是不是有些城市内胡志明小道的意味?!重点在于稳固与例行化。


而那些普通用户们,时不时来一发的急件,今天忘了这个,后天又忘了那个的,都是瞬间着急,而自己又脱不开身,那么这样的需求,关键时刻也找不到有效而稳固的服务网络,找到了可能也无法传递,因为是个人用户不是企业用户,目的地大相径庭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捏着鼻子,自己承受吧。


这么多年了,那些把手机落在哪儿、忘记带身份证了、把文件资料漏了一份的......都是这样自认倒霉,自行解决或强忍痛苦......


今天,我们终于等到了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大时代,可以比较方便地找到靠谱的人替我们跑腿了。他们都是零散的个人,在可以信任的平台上就近接单,然后专人直送目的地,摩托车往往是标配,距离往往是10km以上,耗时也往往在1~2hrs。对用户来说,既然是很急的跑腿,自己又做不来,那么所花的钱,就必须是所有快递方式中最贵的了,20~30元都是比较便宜的了,40~50元的也有。嫌贵了,要不,就慢慢快递吧,或者自己跑一趟?


为什么没有其他同样有效、但更低成本的快送网络?


曾经有人试图做过。


第一个是人人快递。 让城市里面的每个人,作为其他人的兼职快递员,顺路跑腿带货。理想很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而且城市这么大,终归那时那刻那地,有人会符合你的要求,可以帮你送一次的。但是这个太理想化而低频次的服务模式,不能持久。兼职做的,赚的是小钱还费时费力,不如全职做的,索性一心一意靠跑腿赚钱了。这个类似于顺风车,真正的c2c的顺风车做不起来,穿着顺风车马甲的黑车,反而愿意做,这就又成了全职的天下了。



另外一个是快书包 ,也是从先锋成了先烈。快书包尝试在1小时之内,可以把网上电商的货品快递给你。然而并没有聚焦到特定品类,使得我们特别需要1小时就能到货?后来我们知道,网上订餐是需要1小时之内的。只是饿了么是从校园起家,聚焦而爆发后再跨入白领市场的。除此之外,直接从城市白领市场发起,轮着看各个品类,都是偶发、低频的,同时对于一般商品,用户也不愿意为了加急而付高价。比如说,同样一本书,你愿意在当当上买7折的,但是隔日到货,还是快书包上可以1小时就到货,但是全价无折扣?想一想还是买打折的吧,明天到就明天到吧,不在乎急不急了。


快书包的经营品类,几年之内转来转去,一直无法聚焦,也一直烧钱流血不止,后来就停止运营了。其实当时如果痛下决心,从定位于电商(念念不忘卖东西),索性转移到纯快递跑腿业务,也是未尝不可的。毕竟,一方面不需要复杂的运营与商品库存了,资金量可以要求很低,只是有合作关系的跑腿业务员即可,不用养着很多人了。另一方面,跑腿的收费还可以更贵一些,同城快递一般3~6元一单,跑腿费则可以提高到20~50元一单,救急就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用户花钱心甘情愿,把事情办成了,不差钱!


人人快递、快书包虽然都out了,但就在这片大用户群、低频、偶发、救急的市场内,慢慢跑出来几家快送的跑腿服务商。根据IT桔子的数据,在同城配送相关的投资事件中,有超过30%发生在2016年底至2017年上半年。据网上报道说,闪送、人人快递、UU跑腿、极客快送、快服务等企业在今年总计获得了超过1010亿元的投资(数据有待进一步核实)。


其中闪送现在37个城市,每天合计有10万单,客单价约30元。这得益于中国人口众多、一二线城市的人口数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大城市级别的。大流量下的低概率低频次的需求,也可以积累成很大的需求绝对量。


这也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看得见的大块大块的肉都被瓜分完了之后,那些更加边缘不起眼的地方,也开始热起来的必然。这就有了一种被历史选中的感觉。


故事的套路是一样的,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巨头也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一块,当仁不让开始插一手。


饿了么和美团,目前都已经在自己App的主页菜单中,推出了跑腿代办业务,包括代买和代送双向业务。而且美团的收费比饿了么貌似要便宜一些。



巨头入局,资本热捧,接下来这一片快送市场会怎样发展?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从某年某月某日开始,国家严格禁止酒后驾车,市场就涌现了酒后代驾的业务,e代驾很快就异军突起,占据了酒后代驾市场的高份额,而且赚钱还不含糊,毕竟也算救急,收费不讲价,要不喝酒的司机冒着被交警抓获的风险自己开车,或者在平台之外找其他代驾人员,不熟悉而且价格只会更贵。酒后代驾市场格局很快稳定下来,e代驾摩拳擦掌准备进入各种代驾的场景领域,看起来大发展指日可待?


但是后来大家都知道的,滴滴打车在互联网打车市场异军突起和合纵连横之后, 带着数亿用户的流量,水漫金山一般 ,顺带推出了自己的代驾业务,然后的结果就是,作为专业而深度的小平台,e代驾的酒后代驾业务量很快就流失大半。


为什么会如此?



因为在e代驾上的无论是用户还是代驾司机,都是没有真正的忠诚度和粘度的,大家与平台是plug and play的关系。一旦有一个具备更大用户群、更大流量、更大知名度和推广力度的平台出现,大家就西瓜偎大边了,强者恒强。归根结底, 滴滴打车的商业基因RPV与e代驾的RPV是一致的,所谓打败你与你无关,后来者迂回崛起后,顺手就淹没了先行者。


同样被滴滴打车所淹没的,还有在此之前已经耕耘商用互联网专车数年的易到用车。后来的更low的大众平台模式,打败了先行的更专业、更贵的小众模式。



更早一些的,互联网艺场直播,并不是YY首发首创,但是YY很快带着自己的数千万游戏公会用户,一举推出艺场show而攫取了最大的果实。甚至到了后来的移动直播时代,YY晚了一些切入,但也还是占据了一席之地。包括后来者MOMO,在社交网络做成了之后,抓住移动直播的机会,而占据了直播市场的一席之地。反而是纯粹的直播平台,例如映客和花椒等,业务流量得不到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补充(要自建用户流量),且战且退且转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