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一部改编自1963年皮埃尔·布勒同名小说的电影诞生了,它就是《人猿星球》。在当时该片的一个宣传册上,赫然写着几个字——「我们时代的寓言」。
《人猿星球》(1968)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的作者导演不断在科幻片的哲理和诗意上推陈出新,好莱坞的科幻片也逐步发展为成熟的类型片。
虽然出了《2001太空漫游》这样一部风格独树一帜,重体验而非叙事的重磅之作,但仍然有不少人对好莱坞科幻片的印象是,特效堆砌,情节剧,大量动作场面,只负责满足观众一时愉悦。
《2001太空漫游》(1968)
直到《人猿星球》(以下把这系列影片简称「人猿」系列)出现,它既强调了观影的愉悦,又兼顾了主题的深刻。「我们时代的寓言」——此话不假,「人猿」系列影片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微缩寓言,人与猿互为他者,又互为镜像,其折射的,既是复杂的人性,也是不同时代中人类社会的坎坷命运。
于新千年启动的《猩球崛起》系列沿袭了上世纪「人猿」系列对现实的写照,同样可看到影片对当下时代的种种影射。经过了几十年的变迁,在新系列中,我们既能看到跟当年所关注议题的区别,又能看到它跟昔日旧作的呼应。
「人猿」系列一共有五部,前三部评价很高,立意深刻,后面两部就稍微弱一些,仅靠视效和动作戏支撑。《猩球》三部曲的时间线发生在「人猿」前三部之后。
《猩球崛起》(2011)
每部科幻片都至少涉及一个科幻元素,这个元素也往往折射出当时最热门的科技议题。六七十年代是太空竞赛和核恐慌的时代,诞生于其间的「人猿」系列影片自然借用了这些最火热的议题,包括时空穿越、核武器制造的地球毁灭等。
在「人猿」系列中,人类乘坐飞船抵达了一个星球,发现这个星球的主宰是猿族,人类则是被奴役的物种——跟地球完全相反。精彩的在于结尾,主角在这个星球上发现了废弃的自由女神像——这里是2000年后的地球。
至于为什么地球会被猿猴统治?「人猿」系列给出了一个相当宿命论的答案。第三部,猿猴兹拉穿越回2000年前的地球,也就是人类统治的地方,向人类透露了原因,一名会人类语言,叫做凯撒的猿猴领导了起义,推翻了人类的统治。巧合的是,凯撒就是兹拉肚里的孩子。
《逃离猩球》(1971)
这个「未来决定未来」的悖论回答跟「猩球」系列相比,并没有那么「科学」,但它并不意在揭示人类为何会失去原本的地位,这种刻意抹掉因果逻辑关系的手段把整部影片的重点转向了荒诞的反讽——给你戏剧性地展现出一个人与猿地位颠倒的世界,亦即,一个身为主流社会的他者所感受到的世界。这跟六十年代风起云涌的他者政治不无关系。
从「人猿」系列到「猩球」系列,我们也能看到时代恐惧的变迁。
在冷战时代的想象中,核武器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首要因素,人们恐惧的是可能一触即发的核战争,这在「人猿」系列第二部中便有展现。
当冷战的硝烟散去,姓资姓社的意识形态对立轰然倒塌,大型战争的恐惧消散之后,短暂的和平时光到来,另一种跟战争的反面——人类的幸福和延续相关的恐惧又逐渐浮现出来。
《猩球崛起》(2011)
相比「人猿」系列反讽式的充满悖论的宿命观,21世纪的「猩球」系列给出的答案则为人类的陨落加上了一个更现实的注解——是人类为谋求幸福而拼命发展科技的通天塔致使人类掉下了统治万物的神坛。
在今天的想象中,人类的首要威胁不再是毁灭性的核武器(虽然有,但关注度已经不及冷战时代),而是原本旨在通往人类幸福的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工程。《猩球》展现的便是后者。
新系列中,人类为研制出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在猩猩身上做实验,导致猩猩智力大幅提升,凯撒就是其中之一。后来这份药物被证明对人类有害,猿流感自此爆发。
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人类恐惧的核心都在于自我毁灭。
《猩球崛起》(2011)
在跟我们的时代更加贴近的「猩球」三部曲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对这几年风云变幻的世态的影射。
《猩球崛起》第一部上映于2011年,讲的是凯撒独立意志觉醒,带领猿族摆脱人类奴役的故事。
这一部可以看做是六十年代「人猿」系列所表达的思想的延续——将他者政治进行到底。猿族身为被人类经济利益所残害的动物,同时还影射着一切被奴役、被剥削、被边缘化的少数群体。
《猩球崛起》(2011)
凯撒是第一位觉醒的革命领袖,为了鼓舞同胞摆脱奴役地位,他从曾经的主人家中偷取了药物(也就是猿流感病毒),将它散播在同胞之间,智商大幅提升的猿类独立意志觉醒,在凯撒的领导下展开了革命。
在最新上映的第三部中,我们看到,这种病毒能让猿类变聪明,理解到人类语言,而另一方面,却能让人类失语。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所谓「猿流感」,在这里正是指的思想。凯撒散播药物等同于散播思想,散播启蒙的火种。
《猩球崛起2》(2014)
如果说第一部中的凯撒是位革命者,那么第二部的凯撒便是一位坚持和平共处的鸽派领导人。他相信理解和信任能让人与猿和平共处。但显然,很多问题比他想象得更加复杂。
影片开头,人与猿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领地,互不侵犯。这时候,人类失去了供电,需要重启一座发电厂,这座发电厂刚好在猿的地盘。人类当中有人建议向猿族和平请求,也有人建议发展武装力量硬取,但他们还是先尝试了前者。
猿族这边,凯撒同意人类的和平请求,但曾经惨遭人类虐待的猿族二把手库巴不同意,他坚持认为人类不可信任。在一次不经意的擦枪走火中,库巴的心意越来越坚决,他拿起人类的武器,刺杀了凯撒。人猿战争自此打响。
《猩球崛起2》(2014)
如何应对一个矛盾冲突横生、不同势力彼此碰撞的世界?这不光是一个爱与恨的问题,其中的利益纠葛、历史恩怨和种族冲突相互缠绕,主张和平的凯撒也无力扭转越来越混乱的局势。
这跟当下的世界局面非常相似。前些年以美国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在不断向全球输出自由包容的文化多元主义,沿袭六十年代民权运动的少数派政治在这些年间异军突起,大有席卷全球之势。
身份政治运动此消彼长,女性、LGBT、有色人种等群体纷纷打出了「尊重差异」,「包容多元」,「自由平等」的旗号,而在文化多元主义看似和谐多元的包裹之下,却是越来越严重的现实矛盾——主要体现在美国社会内部的阶层冲突,以及自由世界与极端穆斯林社会的经济、宗教和文化冲突。
《猩球崛起3》(2016)
忽略了现实矛盾的文化多元主义很容易陷入相对主义的旋涡之中,包容多元的文化姿态已经无力扭转白热化的现实冲突。当年的革命精神逐渐僵化为如今的政治正确,终于到了去年,矛盾显山露水,美国社会的内外冲突一触即发。
这时候,我们迎来了「猩球」系列的终章。
当主张对猿类赶尽杀绝的人类上校采取孤立主义建起高墙,攻击意见不合的同胞,将美利坚国旗踩在脚下时,不少人认为这是在影射川普对外来移民的抵制,对国内少数派政治的鄙夷。
《猩球崛起3》(2016)
上校的核心目标是维持人类的延续,在他看来,如果不让猿类和染病的人类彻底消失,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这跟以川普为代表的白人至上主义者的「种族灭绝论」(White Genocide)非常相似,他们认为移民的侵入最终会导致美国本土白人沦为少数和边缘。
持不同政见的人类之间互相残杀也从某种角度反映了美国社会内部的冲突与动荡。
再回过头来看凯撒。这一集中,上校杀了他的家人,他第一次感受到刻骨的仇恨,他的视线中不断出现库巴的影子,过去一向主张和平的他也走上了复仇的道路,结果是让自己的族群再次陷入奴役状态。
《猩球崛起3》(2016)
在这一部中,与其把上校和凯撒看作是白人和外来文化的冲突,不如说是当下两股美国内部社会意识形态的碰撞。上校代表「净化美国」的民族主义极右势力,而凯撒则代表着当下面对仇恨和敌意而陷入困惑和自我冲突中的自由、包容、多元的(曾经的)美国精神。
前两集的凯撒虽然历尽艰辛,但他始终是一个意志坚定,有明确态度的领导者,而这一集中,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挣扎、困惑与无助,这跟当下的美国所经历的阵痛非常相似。
影片明确表达出,仇恨会让族群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至于如何重拾幸福与和平,神谕般的雪崩是猩猩的救星,但很难是我们的。
往期
精彩内容
这部六年前的意大利电影,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明年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提前揭晓!获奖者来头好大
21世纪最牛的十部黑帮片、三部黑帮剧、三部黑帮纪录片
Le Cinéma 虹膜定制帆布包
电影台词主题
亚麻轻薄款
惊喜发售中
【轻·走马包】
水粉 / 墨绿 两色可选
迷影人的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