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5月7日,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听取集团技术委员会工作报告。
杭迎伟说,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上海建工尤其要在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等领域,当好建设行业的科技创新国家队。
要凭借技术能力和科技创新的策源能力,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企业的发展效率和效益,更要依靠科技创新来发展新质生产力。
研发机构建设和培育卓越工程师,也是今后工作的重要方面。
杭迎伟说,自2022年7月集团成立技术委员会以来,在总工程师办公室的牵头推动下,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成效明显,进一步提升了集团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导向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很好地发挥了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对上海建工来说,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基于“创新是第一动力”这样重大的战略判断,上海建工就一定要扎扎实实落实好党中央、市委市政府的具体决策部署。谋创新就是谋发展。
我们要强化“国家队意识”、塑造“工程师气质”,首要的,就是要当好建设行业的科技创新国家队,特别在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等领域,要当好科技创新国家队。“国家队”并不是一个称号,更多的是一种使命、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了“新质生产力”,我们传统行业也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而
想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
,一方面是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赋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另外一方面是面向未来、超前准备打造更多的科技创新“核爆点”“撒手锏”。
对于企业来说,技术领先是市场开拓的重要依托,市场与技术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那就是凭借先进技术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有这样
四个方面
的要求——
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好科技创新工作
科技创新事关上海建工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我们如何凭借技术能力和科技创新的策源能力,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企业的发展效率和效益的问题。比如,能够建造超过600米的超高层是一种技术能力;而策源能力在于创造市场价值;技术要解决效率和效益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提升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科技创新的集中度和显示度,要在上海建工的
三全战略
(全国化发展、全产业链协同联动、打造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四大攻坚
(市场开拓、经济效益、科技创新、数字赋能)、
五大事业群
(建筑施工、设计咨询、房产开发、城建投资、建材工业)、
六大新兴业务
(城市更新、水利水务、生态环境、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新基建领域)中得到体现。
当前,要重点扎实推动“五个一批”清单任务,即统筹一批创新技术应用、攻坚一批创新技术突破、储备一批前沿创新技术、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建筑机器人。
“五个一批”是上海建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
要坚持以应用为导向迭代升级、持续提升,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实现
科技创新成果在于应用,应用是科技创新的生命线,成果应用越多,科技创新的活力就越足。我们上海建工的“机器人方阵”,包括喷涂机器人、装备机器人、淋水机器人等等,都能够节约人工、减轻劳力,虽然不一定都是人形,但切切实实是帮助我们开展生产的重要工具。当前的经济价值不一定最明显,但也应该按照市场化的规律去推动和应用。
包括我们在打好数字赋能攻坚战中,要打造的企业版“一网通办”(网上办事)、“一网统管”(企业管理驾驶舱)、“一网赋能”(让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位技术人员有一个赋能的网上平台),这些都需要技术来支撑创新。
要重视强化研发机构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