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经社
政策前沿 财经动态 思想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日女报  ·  明星夫妻,正式宣告离婚! ·  10 小时前  
南昌晚报  ·  明星夫妻,官宣离婚! ·  17 小时前  
FM1017城市之声  ·  《哪吒2》破130亿!《哪吒3》开始画了?最 ... ·  昨天  
FM1017城市之声  ·  《哪吒2》破130亿!《哪吒3》开始画了?最 ... ·  昨天  
阜阳新闻综合频道  ·  歌手周深,传来喜讯! ·  2 天前  
阜阳新闻综合频道  ·  歌手周深,传来喜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经社

中国“最牛”市长,拿着人生最重要一笔钱,干了这件事......

政经社  · 公众号  ·  · 2019-10-20 09:19

正文

来源:商高教育、德国优才计划优选


他曾得朱镕基亲自提拔,

最终当上一名市长,

可翻看他的履历才发现,

中国没有一个市长能比他更厉害,

他的多重身份令人无比吃惊!


他不但是享誉全球的中国“钢铁天王”,

还受习近平主席委托,

承担一件中国“千年大计”,

不光如此,他还获得过,

和朱光亚等人一样的顶尖科技大奖,

而刚刚,他拿着人生最重要一笔钱,

干了这件事......


他,就是徐匡迪。



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父母,

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逃亡,

当时上海沦陷,

父母和很多难民一样坐上火车逃难,

日军的飞机在后穷追不舍,

当时母亲正怀孕在身,

为躲避日军的轰炸,

父亲和母亲一起下了火车,

在冬天满是泥水冰冷刺骨的稻田里,

艰难跋涉两个月,才逃过这场劫难。


之后的1937年12月11日,

在战火枪炮的轰鸣声中,

他在浙江和江西交界的一个庙里,

呱呱坠地了。

父母亲希望他能够记住国耻家仇,

给他取名为“徐抗敌”,寓意

“男儿当自强,抗敌保家乡”,


他从一出生开始,

就被赋予了家国希望。



之后一家人逃难到云南,

他就读于西南联大附小,

到了1944年,

抗日胜利的号角即将吹响,

他的小学老师半开玩笑地说:

“我们抗战快胜利了,你一直‘抗敌’,

胜利了以后你抗谁啊?”


这个问题他回答不出来,

老师就用毛笔写下两个字:匡迪,

说:“匡扶正义,迪吉平安,

给你爸妈看看吧。”

父母一看,都说这个名字好,

从此,他就改名叫“徐匡迪”了。


无论是“抗敌”,还是“匡迪”,

都赋予了他浓厚的家国情怀。


1954年他高中毕业后,

听说祖国的钢铁事业缺少建设人才,

于是,

他毫不犹豫考入被誉为“钢铁摇篮”的,

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后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

可他当时一点都不懂什么叫钢铁专业,

第一次实习,就吓了一跳:

哎呀这么大的炉子,这么热的温度。

但是只要国家需要,他就义无反顾,

他说:我们这一代人,

因为中国受的苦难太多了,

总想的是为国家多做事情。


就这样,

他怀着钢铁报国的远大志向,

开始了一段光辉的“钢铁人生”。



那时1959年,大学刚毕业,

就赶上了文革,

而他仍手不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他说:

“学习,我觉得是不管在什么年龄,

什么时期对人总是开卷有益的。”


1971年他重回学校,

顺利通过学校考试,

成为全国第一批带研究生的导师,

这一刻,他那压抑很久,

深深蕴藏在心底的爱国热情被解放了!


之后十年里,

他从事电炉炼钢、喷射冶金等研究,

对我国钢铁行业,

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贡献!


研制成功SGDF型喷粉罐,

成功生产高纯管线钢的真空循环脱气,

被英钢国及日本公司采用;



研究成功超低硫钢冶炼技术,

在英国申请了专利,

(那时中国大陆还没有专利制度),

瑞典、日本、俄罗斯、北美,

都争相采用此技术,

生产防腐性好、强度高的管线材料。



主持制订上海钢铁工业“三优”规划,

使得上海钢铁工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他为中国钢铁事业发展殚精竭虑,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专著6本,

成为中国喷射冶金领域,

有名的“四大天王”,

在钢铁领域的国际权威,

提起他的名字都要竖起大拇指:

“这位可是中国钢铁界的一尊大神啊!”


也正因为他,在冶金领域,

外国人从此对中国刮目相看!


1984年,他应世界顶尖喷射冶金公司,

瑞典兰塞尔公司之邀,

当上公司总工程师,

而他一出手,

就让国外见识到中国人的厉害!


通过从国内带去的炼钢镜,

他判断出其中一炉钢的出钢温度不达标,

然而其他研究人员都认为没有问题,

他坚持自己的判断。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

由于温度不足,

导致近200吨钢水冻在钢包中,

自此以后,每当试验炉出钢时,

对方总要他用“中国眼镜”,

看一看温度如何。



完成原定项目后,

兰塞尔公司高层给他极高的评价:

“徐匡迪的工作,

超过所有其他工程技术人员。”

为吸引他留任,兰塞尔不但开出高薪,

还提出把他的夫人及子女接到瑞典,

可他毅然拒绝了。


1985年他如期回到祖国,

被安排当上海市高教局长,

他欣然就任,

没想到紧接着,

他的人生来了个360度大转弯,

一下子从教育界跨进政界。


他突然从政,很多人都饶有兴趣,

还有的说,

他的从政完全是因为朱镕基的关系,

其实,这个故事说来有趣。


1990年底,上海市委书记朱镕基,

带队出访欧洲,

临时要加一位教育界人员,

他被选中了,

这也成为他人生转折的最大契机!


这次出访中,

有一站是巴黎的证券交易所,

在与交易所总经理的交谈中,

因中方找的翻译不懂经济专用名词,

一遇到疑难单词,他就帮着解释,

比如可转换债券、指数期货等,

朱镕基听了有点怀疑,

问他:“怎么会懂这些东西?”

他说:

“我前几年在瑞典工作时,

对这些都接触过。”


于是在回国飞机上,朱镕基对他说:

“把你调到计委当主任怎么样?”

他摇摇头:“你找错人了,

我是一个不喜欢计划经济的人,

我怎么能够去当计委主任。”

没想到朱镕基哈哈大笑:“哎呀,

我终于找到一个不喜欢计划经济的人,

去当计委主任了。”


(朱镕基)


回国后,

他马上就任上海市计划委员会主任,

此后三年,

他顺利完成上海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1995年2月,

他以极高票数当选上海市市长,

这时的他,

既是教育家、经济家,

还是政治家、科学家,

这么多身份集于一身,

已经令人无比惊讶,

可令人佩服的是,一个月后,

他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为中国唯一的院士市长!


但他更厉害的,还在后头!



他刚当市长时,

上海面临的问题有太多太多,


污染严重、工人下岗、交通拥挤、

住房困难、基础设施落后、

国企没有竞争力......


可以说是“临危受命”的他,

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治理。


(1990年的浦东陆家嘴)


1997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

尽管浦东建设起高楼大厦,

却迟迟引不来投资,

70%以上的楼都空着。



那段时间,

他急得没有安眠药睡不着觉,

采取了很多办法招商引资,

终于使浦东顺利建设起来,

很多下岗工人因此得到新的工作,

解决了生计问题。


(经济迅猛发展的浦东)


以前的苏州河污染十分严重,

河面飘满垃圾,蚊蝇滋生臭不可闻,

行人掩鼻而过,周围居民不敢开窗,

整个河的河水都是腐烂掉了,

远远看过去,根本就是一条“黑河”。



(污染严重的苏州河)


他现场察看后马上着手治理,
要求政府部门全力以赴,
经过综合调水、河道疏浚、
污染源治理、原地净化等措施,
终于让苏州河焕然一新,
周围的人民群众,
也终于摆脱了臭气熏天的生活。




(治理成功的苏州河,是“上海的一面镜子”)


他关心发展教育,
尤其关注贫困学生的成长成才,
在他的倡议推动下,
上海市第一所免费高中久隆模范中学,
于2001年9月正式成立。



他任市长期间,
上海发生了两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影响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第一件是2001年,
中国承办了一个重大外交活动,
亚太地区级别最高、
影响最大的组织APEC顶级峰会。


(各国首脑穿唐装参加会议)


会议中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他让全世界见识到中国人的聪慧。


因为这是“9·11”事件发生后,
美国总统小布什首次出访,
安全工作至关重要,
美国的安全官员,
反复多次检查周围环境。


突然在开会前三天,
他们提出,
美国车队经过的浦东世纪大道上,
有几十个窨井盖,下面是下水道,
说这个不安全,
他反复担保绝对没问题。


可会前记者招待会,
美国记者仍抓着窨井盖问题不放,
他十分机智地回答:
“我只可以告诉你绝对保证安全,
但是如果告诉你是怎么保证的,
可能就不安全了。”
大家都鼓掌:“这个回答特别好。”


(徐匡迪和美国代表团合影)


进入21世纪后,
世博会如同奥运会一样,
成为世界各国争办的大型国际活动。


2001年5月,上海市政府提出,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申请,
得到全中国人热烈响应,
获得国家批准后,
同年11月底,
他带着全中国人申办世博会的梦想,
作为申博代表前往巴黎。


在国际展览局大会上,
他用娴熟流利的英语,
用饱含深情地声音,
做出上海申博陈述,
获得满场热烈的掌声,
赢得了首轮角逐胜利。


12月3日,
一个好消息振奋全国,
经过国际投票表决,
中国上海,
成功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


这一举,
彻底奠定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位,
这一步,
是中国迈向世界至关重要的一大步!




他的市长生涯,对上海来说,
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但他也是真辛苦,
每天早晨7点钟离开家,
晚上不到11点半回不到家。


在他带领下,
上海逐步变成真正国际化的城市,
市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上海,
也成为一个很多人都向往去工作、
去生活的地方。



他为百姓谋福利,百姓记他在心中!
他在上海的民望一直非常高,
每当说起他,上海市民都会竖起大拇指:
“外语顶呱呱”,经济“老懂行啦”。
在老百姓眼中,
他是一位从容不迫、儒雅博学、
干练亲和、办事公道的好市长。



上海的干部们提起他也是赞不绝口,
他却谦逊地说:“市政府不是衙门,
而是一个议事决策的机构,
全靠大家高效率地合作。”



2001年底,他宣布不再担任市长,
他来的突然,走的也很突然,
上海市民更十分惊讶,
这么一个有民望的市长,
怎么说走就走了?



他解释说:“国家对干部的任命有规定,


所有省部级官员,
如不属于工程技术或文艺行业,
在65岁必须退下,
我已65岁,该退了。”


而离开市长的位子,他又摇身一变,
成了勇挑重担的科学家!



他卸任市长后,
来到北京就任中国工程院院长,
平时只要不外出,
他每天必到工程院上班,
有时周末也去,
他办公室的一面墙上,
挂着英美俄瑞典等国,
工程院外籍院士证书,
唯缺德国,
他笑道:“那是因为德国没设工程院。”



他在中国工程院度过8年时光,
这8年中国工程院快速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今日女报  ·  明星夫妻,正式宣告离婚!
10 小时前
南昌晚报  ·  明星夫妻,官宣离婚!
17 小时前
阜阳新闻综合频道  ·  歌手周深,传来喜讯!
2 天前
阜阳新闻综合频道  ·  歌手周深,传来喜讯!
2 天前
大叔爱吐槽  ·  不就堆个雪人,看把你们能得!
8 年前
广东配音最前线  ·  靓女宿舍里直播,上铺却火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