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nowYourself
深夜友好型公号。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KnowYourself

“他的爱像一道伤口,伤口久久灼痛。” | KY随笔:悉达多

KnowYourself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5-28 23:29

正文


文 / 悟空少女



(1)

 

起飞不久,我读完了《悉达多》。此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对写出这本书的人的崇敬与好奇,以及对将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友人的亲切之意——虽然仅是见过一次,那次所说的话中,称得上是对话的一句都没有,在我心中他却已是真正的友人。


小时候,几乎假期的每一天,从早到晚我都在书房,和一墙壁的书一起。雨果和郑渊洁一样是我最喜欢的作者,全书背诵的是《道德经》和《人间词话》。十三岁时我已能通读红楼,后来的三年里我又反复将前八十回读过多次,我感受到一种超过我语言表达能力的美,朦胧中被它吸引又被它驱使。我也读许多被称为是“不入流”的科幻小说。


但我从未读过一本像《悉达多》这样的书。我想说的和想问的一切都在这本书里。我一气将它读完,随着它感到心神激荡,有时不得不暂停几秒平复这种激荡;随着悉达多的求道,几度落泪。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想着一位我最亲爱的朋友。我一直觉得他比我要远远更接近智慧。我是个多年里试图用头脑解决困惑的愚人,而他混沌一体的样子就是智慧本身的样子。智慧从来都不能避免痛苦,智慧是承受痛苦。他十九岁的时候曾跟我说,有些事情无法用世间的言语来解释。他曾经也像年轻时的悉达多一样,和我说,有时看到那些人投入在世俗的生活里,会突然感到跳脱,甚至有些怜悯他们。游离于世让我痛苦,但有时又沾沾自喜。我就觉得我和他们是不一样的。

 

他走在悉达多走过的路上,我在路上遇到他,能看懂他在走的路。尽管从来没有同路人可言,每个人都只能自己走自己的路,但我们之间情谊的实质,就是这种“我知道你也在路上”的缘分。

 

我想过,为什么有的人在这路上而有的人不在?不,其实所有的人都在这路上。所差别的,只是悉达多也说过的“是否对此有一种‘自觉’”而已。而“自觉”是否是有用的?还是平白给自己增添了烦恼?终于领悟了智慧的悉达多没有回答,愚钝的我自然也尚无结论。


 

(2)

 

(第一部)


“所有的人都热爱悉达多。悉达多令所有人喜悦。所有人都对他兴致勃勃。


可是他,悉达多,却无法让自己喜悦,无法让自己略有兴致。


悉达多心中的怅然一日胜过一日。他开始感到,他可敬的父亲和其他智慧的婆罗门已将他们大部分智慧传授给他,而他依旧灵魂不安,心神不宁。”

 

他选择成为苦修的沙门。“他们是人类王国的异乡人。孤独、绝尘、与世界为敌。”


然后选择不再做一名沙门。“至今我在沙门处学到的东西,在花街柳巷的酒馆里,在脚夫和赌徒处,我都可以学到。”禅定和醉酒一样,“那不过是逃避‘我’,是暂时从‘我’的折磨中逃出来,是对生命的虚无和痛苦的暂时麻醉。”他决定背弃一切法义,去潜入自己的最深处。

 

(第二部)

 

悉达多重新看到世界。“以怀疑熟视,这一切注定被思想洞悉,一无是处。因为它们并非本质。本质位于可见世界的彼岸。可现在,他获得自由的双眼流连于尘世。他不再问询本质,瞄准彼岸,他在世间寻找故乡。”

 

“所有这自古有之的一切,悉达多一直熟视无睹。他从不在场,而现在,他归属其中。”

 

“如果你将一颗石子投入水中,石子会沿着最短的路径沉入水中。恰如悉达多有了目标并下定决心。悉达多什么都不做,他等待、思考、斋戒。他穿行于尘世万物间正如石子飞入水底——不必费力,无需挣扎;他自会被指引,他任凭自己沉落。目标会指引他,因为他禁止任何干扰目标的事情进入他的灵魂。每个人都能施展法术。每个人都能实现目标,如果他会思考、等待、斋戒。”



悉达多进入了尘世间,他学习经商,学习情欲,学习像世人一样生活。“他全神贯注,激情饱满地和众人游戏着。这游戏令他快活,偶尔让他愉悦。但是真实的生活却擦身而过,无法触及。他冷眼旁观,寻得开心。而他的心,它存在的源泉却不在。那眼泉十分遥远,渐渐消失在视线之外,与他的生活无关。几次,他为他意识到的这一切感到惊恐。他希望自己也能满腔热情,全心全意地参与到孩子气的日常行为中。真正的去生活、去劳作、去享乐,而不只是一位旁观者。”

 

他遇到一个和他一样的女人。“你随时可抵达内心安静庇护的一隅,如同回家。我亦如此。只有少数人才有这样的内心,尽管人人都可习得。”

 

“他羡慕他们拥有,他却欠缺的对个人生活的重视,羡慕他们强烈的快乐和恐惧,羡慕他们为不安又甜蜜的幸福感而不断坠入爱河,羡慕他们不懈地爱自己、爱女人,爱他们的孩子,爱名望金钱,羡慕他们热衷于诸多盘算和祈盼。他无法效仿这孩童般的快乐和愚蠢。”

 

但世俗的生活还是侵蚀了悉达多。悉达多变成了一个世人,他沉迷于性爱、酒肉、财富、赌博。曾经他唯一会做的思考、等待、与斋戒他都不再做了。他真的像世人一样生活,像世人一样腐朽。有一天,他猛然惊醒,他已多久没有精进。“他走过多少平庸、荒芜的路。”“河水映出他灵魂骇人的空虚。”

 

他寻死,而又得到感悟而心生。他找到平静,却又爱上了自己的儿子。爱让他完全成为了一个世人,他因为爱做出愚蠢的事。

 

“‘人独自行过生命,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

 

“他的爱像一道伤口。”“伤口久久灼痛。”

 

“母亲对孩子盲目的爱,父亲痴愚盲目地为独子骄傲,卖弄风情的年轻女人盲目狂野地追求珠宝和男人猎艳的目光——对现在的悉达多来说,所有这些本能、简单、愚蠢,却极为强烈鲜活的欲望不再幼稚。他看到人们为欲望而活,因欲望不断创造、出行、征战,不断受难。他爱他们。他在他们的每种激情、每种作为中看到生命、生机,看到坚不可摧之物和可敬之处。世人和学者、思想者相比应有尽有,除了唯一微不足道的东西:自觉。对生命整体的自觉思考。”

 

“一切未受尽的苦,未获得的救赎都会到来。”“河水咏唱着,满载渴望,曼在燃烧的苦痛和无法满足的欲望,奔向目标。人们抵达目标,又奔向新的目标。”“每个人都奔向目标,被折磨,受苦难。”

 

悉达多告诉一生探求道的朋友,“一个探求之人,往往只关注探求的事物。他一无所获,一无所纳。因为他一心想着探求,被目的左右。探求意味着拥有目标。而发现则意味着自由、敞开、全无目的。可敬的人,你或许确实是为探索者。但你却因为努力追求目标,而错过了眼前事物。”“真的反面同样真实!也就是说,只有片面的真才得以以言辞彰显。可以思想和言说的一切都是片面的,是局部,都缺乏整体、完满、统一。而我们周围和内在的世界却从未沦于片面。”

 

“世界并非不圆满。世界并非徐缓地行进在通往圆满之路:不,世间的每一瞬间皆为圆满。”

 

“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你看,我们陷入简介分歧、言辞之争。我无法否认,我的爱之言辞悖于乔达摩的法义。为此我十分怀疑言辞。因为我知道,这种悖论只是幻象。我知道,我同释迦摩尼乔达摩信念一致。”

 

悉达多的微笑,让他的朋友忆起了一生中爱过的一切,忆起一生中宝贵和神圣的一切。

 

(3)

 

我常常觉得,我的使命,是去爱那些我遇到的,像悉达多这样的人。我会深深地爱他们,懂得他们,并不从他们那里获得同样的东西。我对他们的爱,有一天会成为他们所领悟的智慧的一部分。而我也会从爱他们的使命里,获得我所需要的宝贵和神圣。我可能是一个器具。等我完成了作为一个器具的使命,可能我也就能够成为一个世人。

 

我会像一道伤口一样爱着你们。

直到我痊愈。

 

以上。

 

备注:本文谈论的内容已经超出心理学范畴,请勿盲目学习吸收。而喜欢今天这篇文章的人,都是我的友人。假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