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养
以视频形式呈现优质育儿、父母教育内容,推荐高品质成长教育资源。助力中国新一代父母升级,由著名主持人周洲匠心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青藤爸爸  ·  幼儿通识1001夜 | ... ·  21 小时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中年人血脉觉醒的表现,排名第一竟然是…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养

歪果仁惊呼!中国的第5大发明居然是它?

有养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01-03 14:00

正文


本周六,就是小寒了。

大家放心,小寒不用吃饺子。


友情提示:小寒的到来,意味着全年最冷的日子已经开始了。在小寒的后面,只剩下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然大寒听起来就比小寒要冷, 可小寒才是一年中名副其实的,最冷的一天。所以,出门的话务必要注意保暖哟~


言归正传。大家都知道,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都将一年划分成了四个季节,只有中国进行了更精细的划分:根据天气变化,将一年划分成二十四个阶段,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24节气,用一张图举个栗子:



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的是,在2016年末,24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歪果仁纷纷惊呼:这一定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可如此让人惊艳的24节气,别说孩子,居然连许多成年人都不知道它的由来。


正巧前几天,一条讲24节气的视频在YouTube上突然翻红,向全世界安利了一波24节气。爸妈们不妨也带着孩子学习一下~



在开始科普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黄道”:


黄道是地球公转的轨道—— 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年正好公转一圈,回到原位,太阳如此“走”过的路线就叫 “黄道”。



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意识到了黄道的存在。 春秋战国 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 日晷 (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到了西汉时期,古人又将黄道精确地分成了24个部分 每一个部分,分别对应到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位置) ,每个部分代表着一个节气。


简单来说:24节气就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可爸妈们知道,24节气最早的用途么?

事实上,24节气最早的作用,是用来帮助人们进行农作的:


二月份惊蛰时,人们开始播种。



到了5月芒种时,人们又开始插秧。



收庄稼的时间,一般是在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几个节气完成的(农作物种类不同,收获时间不同)。


但有一个特殊的节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演化变成了节日——清明。 清明节来源于节气“清明”,与此时天象物侯的特点有关, 清明节后气温变暖,雨水增多 清明同时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



最后,简单说说节气吃什么的习俗: 小暑、立冬、冬至要吃饺子;立春吃要春卷;夏至要吃面等等……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反正到时候,上一届爸妈会提醒你的。


怎么样,没想到24节气中,有这么多有趣的知识吧?爸妈们快快带着孩子一起补上这堂“节气课”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