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千帆育儿网
上海地区的育儿探讨(包括园托择校,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开学+换季」衣服怎么买最划算?进来抄作业~ ·  19 小时前  
科学家庭育儿  ·  央视又曝光“毒”童鞋!甲醛超标6倍!这种鞋你 ... ·  19 小时前  
丁香妈妈  ·  警惕我们的这种「关心」,正在消耗孩子 ·  昨天  
掌上铜山  ·  一地明确:生三孩奖3万! ·  昨天  
掌上铜山  ·  一地明确:生三孩奖3万!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千帆育儿网

『经验分享』学钢琴要绕过的那些坑,钢琴十级老母亲陪练有感~~~

千帆育儿网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05-23 11:01

正文

(本文系千帆育儿网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到朋友圈,以及其他公众号用微信里的转载功能原样转载,但是不免费开放白名单。)




小时候学了电子琴10岁的时候又转了钢琴,磕磕碰碰到了高中也算考出了十级。等到孩子需要启蒙时,怕教不好又没有精力,在家附近找了个老师。跟着重新启蒙了一遍,成了半个专业陪练。自从孩子开始学琴后,自然更加关注各种练琴方法。为了赚积分,在这里写下来供大家分享~~~当然仅仅是我的个人看法和想法,欢迎大家讨论哦~~~


(一)准备篇
当你想要开始一种乐器的学习时,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了,钢琴老师那边给出的要求非常简单,可以参考以下的要求:
按照大部分孩子的发展情况 建议女宝四周到四周半,男宝四周半到五周开始学习
1. 能有耐心 集中精力20-30min - 保证钢琴课上大部分时间能集中注意力
2. 能简单地介绍自己,能和老师简单沟通交流 - 能听得懂老师的讲授内容
3. 对于简单的音调和节奏,能模仿,比如唱儿歌等 - 对音乐有一定兴趣

然而,这只是可以开始学习最起码的要求。真正重要的,却是心态。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钢琴,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钢琴。让孩子做自己更擅长的、更有天赋的事,才能有自信,觉得有乐趣。这个是需要家长在一旁观察的。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家长的陪练是必不可少的。跟陪做作业一样,陪练时心态一不小心崩掉也是常事,这也就是为啥这几年陪练这么火的原因了。


(二)启蒙老师的选择
大家找老师无非是通过机构或者朋友介绍,常常会在论坛上看到有家长寻上音钢琴表演系的老师,其实初学阶段,我是觉得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老师都行,看自己消费观,但关键还是在于老师,会弹还得要会教,尤其是对于幼儿的耐心和引导性。就像幼儿园一样,即使是示范性幼儿园,没碰上温柔耐心对眼缘的,娃还是不一定开心的。


现在市面上教钢琴的老师基本以三个专业为主,钢琴表演系,音乐教育系和作曲系。三个专业的学习侧重当然是不一样的,表演系更注重于performance, 好的音乐教育系的老师会研究各种教学方法,而作曲系的更讲究作品意境。当然啦,这只是大概的看法,并不能以偏概全哦。因为我自己启蒙的钢琴老师是作曲系的,所以我非常偏好作曲系的老师,可惜没有机会找到。


即使是钢琴表演系,国内的流派也是不一样的。打个比方,上音毕业的和西安音乐学院毕业的区别就不少,特别在启蒙期间训练手指时,南北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我家小孩的钢琴老师教学时基础训练和我小时候基本差不多,但看看其他省市的明显还是有所不同的。


最后要注意的是机构,一般机构的抽成应该不会低于5成,所以如果这个机构的老师如果只要100元一节课的话,我觉得这个老师的资质可能不会特别好(因为陪练都不止这个价了)。所以说机构不是没有好老师,只是好老师比较贵,而且好一些的老师只要有条件几年之后都会单干的~~~


(三)常用的钢琴教材
1. 启蒙篇
现在一般启蒙除了汤普森以外,还有巴斯蒂安和菲伯尔。我小的时候好像只有汤普森作为启蒙书,可惜我没有弹过,因为转钢琴的时候已经不需要从头学了,这也是我没敢自己教小孩的原因之一。


我家的孩子是巴斯蒂安启蒙的,很不错的启蒙教材,不过因为一开始就是上黑键的,所以需要手大一些的孩子~~~


年纪小一些的孩子现在流行用菲伯尔启蒙,因为传说里面的歌更甜美一些。小小孩们弹得很高兴。


2. 什么时候开始音阶和手指练习?
启蒙后可以看孩子的情况转到拜厄钢琴基础教程,我们家的是在用完巴斯蒂尔第二套后转用孩子们的拜厄下的,这个时候理论上就可以加上哈农手指练习了,不过因为手指练习常常会比较枯燥,所以可以看具体情况加,有的时候也可以先练什密特~~~如果弹曲子的时候要用到转指的话那就需要音阶练习啦,或者也可以跟着曲子的调性练习不同的音阶~~~

3. 除了练习曲老师们喜欢的教材 (附赠一张我觉得比较可靠的教材考级对应图)
弹拜厄的时候一般可以配1到2首小曲子,这些个小曲子可以随便挑,有从汤普森里挑的,也有从钢琴基础教程里挑的~~~


之后的练习曲进度就没啥变化啦车尔尼599-849-299-740-莫什科夫斯基-肖邦,顺便加上巴赫的复调和各种各样的。。。曲子。


也有老师会用一套四本的钢琴基础教程,要注意这本书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课与选修课试用教材,嘿嘿,这套教材是很多音乐教育系给没有钢琴基础的成人学生用的哦。里面有不少中国乐曲,很不错。但是如果你的老师不用其他教材只从这里选歌,那要留个心眼哦~~~(不过估计现在没有老师敢这样做了)




(四)关于手型
只要学钢琴,必定会纠结手型。你肯定会听到很多家长跟你说,手型很重要的哦,手型不好弹不下去的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手型不是摆出来的,而是发力正确+触键得当时自然发生的。而不是你在旁边吼两句:给我把手指站站好,它就能站好的。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应该让想办法让孩子学会聆听自己弹出来的声音。如果能听出音色是紧张的还是放松的,再愿意用心思考怎样能够改善,在不断的试错中,才会逐渐积累触键的感觉。绝不是因为有了教科书式的手型,才能把琴弹好。很多成人初学者弹出来的声音常常会让你觉得干巴巴的,为什么呢?其实即使是成人学琴,手指本身的力量也是不足的,都需要练。而他们常常又太过关注手型,手眼的协调性常常还比不上小孩子,导致弹琴的时候整个手臂都是僵硬的,力量没有办法完整地传输到指尖,所以你才会觉得不好听。


因为手型其实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地重要,重要的是发力点,需要用掌关节发力(这就是为什么老师常常会说手不能塌,手掌关节需要站起来),这样弹出来的声音才是放松的。过于强调手型,会让孩子手永远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下,难以放松。

打个比方说,小朋友练琴的时候你可以在旁边观察一下,如果小朋友的肩膀耸起来或者手腕比较高,常常应该是发力方式不对。因为他没有用手指弹琴,而是因为急于把声音弹响借用了手腕或肩膀的力量。刚开始的时候不需要弹太响,而且进度不要太快,慢慢找到手指自然发动的感觉,小孩子手型还是比较容易练出来的。


(五)关于“洗菜”
最近一位钢琴教授对钢琴课“洗菜”的段子,在钢琴老师的朋友圈和微信群里热传。他吐槽了学生课下练琴没有认真读谱,导致回课的时候,整节课都在纠正错音和节奏,就像学做菜,而整节课却是在洗菜,不能学做菜。



去老师家上课前,歌曲练熟是最起码的要求。如果到了老师家还要老师帮着识谱,那么这节课的效率就很差了。


正常的上课节奏应该是:回课一遍,老师指导后弹1-2遍。如果有难点(比如速度啊,表情啊)在课上没法当场解决,就回家再继续练一周。启蒙阶段的歌曲比较短小,而且小朋友们可能识谱会有问题,老师一般会带着小朋友们把新歌都过一遍,这样回家后老母亲会轻松很多。如果回课占用了太多的时间,那么老师就没有办法跟你提新课的知识要点,所有的东西都要回家自己摸索,一不小心又会走个弯路,陷入恶性循环。


其实无论学什么,都是一样的道理。在学校里老师上课的知识点当天回家都要想办法解决,否则第二天就有可能跟不上。音乐的学习更是如此,进度的快慢有时候也不是由老师掌握的,很多时候是掌握在学生的手里的。回课质量好,上课效率高,进度自然能快。


对于程度比较深的孩子,老师有时会同时布置不少曲子,等孩子自己觉得“洗菜”完成了就去弹给老师听,这样才够像我们小时候书上说的,“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