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看过武林高手对打吧?在电视剧的特效里面,高手过招都会出现真空防御罩般的隔绝状态。在《白鹿原》里,秦海璐和张嘉译对戏就有点这样的意思。
比如,仙草和白嘉轩在祠堂外死别的一场戏。一开始说要在家里演,秦海璐建议到祠堂演,因为空荡。换了场景后,看了剧本上就寥寥几句词,两个人缕清前后顺序就开始演。演到一个地儿卡住了,就琢磨。后来张嘉译开始蹲在地上开始哭,秦海璐就配合着过去安慰,把剧本上的台词适时地讲了出来。
这一个重头戏演完了在场的人都很激动。其实人家两人沉浸在戏里过招,根本没感觉到其他人的存在。
除了演,秦海璐的忘我还有更“厉害”的表现。你见过让导演删减戏份的演员吗?她算一个,还不止一次。拍《到阜阳六百里》的时候,她认为应该突出上海阿姨的形象,主动要求减弱自己的戏份。
拍摄《桃姐》的时候,导演觉得她演得好,想要为她饰演的养老院主任加几场戏份,她直言没必要,人物不能脱离背景。结果蔡主任干净利落的出场和精炼的戏份在她的表演下反而显得突出明确。
对比现在的演员求加戏、争番位,粉丝一遍一遍下场撕番,突然觉得秦海璐是不是住在一个假的娱乐圈?
除了演影视剧,秦海璐还演话剧《青蛇》。她演青蛇,袁泉演白蛇,两个演技派在舞台上的碰撞火花四射。2014年,还被邀请到美国华盛顿最高艺术殿堂,肯尼迪艺术中心的艾森豪威尔剧院作为中国话剧的代表进行演出。
2017年,秦海璐的新身份是导演,她也带着自己的新电影作品《一意孤行》入围了上海电影节创投会单元,计划在今年秋天开机。
导演的身份需要足够的底气。秦海璐22岁凭借《榴莲飘飘》获得金马奖,担任出品人的影片《钢的琴》获得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还凭借《到阜阳六百里》的剧本获得过第48届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原创编剧奖。这些经历足以证明她有做导演的底气。
在《我在故宫修文物》爆火之后,“匠人精神”成为新一代敬业的称号。“术业有专攻”的姿态其实是超级酷的不是吗?你在一个领域里,能懂且通,就像秦海璐,可以为师已。
对比3个月就想立志拍成经典剧作的导演和演员,您们想想就好了...如果没有秦海璐22岁就拿下影后的天赋,那至少也看看人家琢磨演技的姿态吧。慢慢慢慢慢慢慢慢地努力,一步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