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读一切有染身心及颓废萎靡、吟花诵月、多愁善感等等有妨道业、无益身心之读物(纸书、电子书、音频、视频)。
禁读,就是不可以读的。
凡是有染身心的,比如色情、暴力,就是佛教讲的绮语、妄语、杀盗淫,都是禁读的。
读书就像吃东西,吃素吃习惯了,荤腥食品根本就不能进口了;不要讲不能进口,鼻子都不能闻到;不要讲鼻子不能闻到,眼睛都不能看到。
禁读那些纯粹都是毫无意义的,与佛法不相应,怎么能读得下去?读不下去,这说明你跟清净的法义、跟真善美的语言相应了。
还有一些读物,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比如颓废萎靡、吟花诵月、多愁善感的文字,这些要说有多大的过失吧,也不是色情、暴力那样明显的恶业;但是它不能让我们振奋、阳刚。
文以载道,语言文字对我们的身心,尤其对我们品行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有些文字不能给我们正面的引导作用,相反,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语言,读了不管懂还是不懂,都有正面的加持作用。
佛经就更不用说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管你是否悟到,读起来你就觉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尽管我们做不到,但是读着感觉好。
很多文人喜欢抄写佛经,喜欢读诵佛经,你问他懂吗,他说不懂,但就是喜欢写。
我有一个同学,喜欢写小楷,经常写《心经》,反复写,它有加持力。
因为这些语言从真理中来的,我们虽然没有了悟真理,但是我们有佛性,我们的佛性和真理同气相求,自然是相应的。
所以,真理的语言有加持作用,读起来让人感到振奋。
有些东西,是和负面情绪相应的,就像上面所讲颓废萎靡的文字,让我们不能阳刚、振奋,不能长养至大至刚之气,这些都没有意义,不要去读它。
它往往是一种文辞的修饰,被很多人所欣赏,但是没有内容。就像吃垃圾食品,色香味俱全,却没有营养,那就没有意义了,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有的人写的东西,看起来就是多愁善感、无病呻吟、没有内涵,为了写而写,修饰一番。如果你不辨识它,就会在里面陶醉,不仅有碍道业,对身心也没有利益。
所以,这一类的,不管是纸书、电子书、音频、视频都要远离、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