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系游
在网络时代慢慢爬格子的落伍青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2 月 20 日,宜种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系游

深度工作的五个建议

系游  · 简书  ·  · 2018-01-12 12:09

正文

卡尔·纽波特《深度工作》一书中提到了比尔·盖茨写出自己第一个软件、拿到第一个订单时的工作状态: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盖茨如此努力工的工作,以至于常常在写代码的时候睡倒在键盘上。之后,他会接着睡一两个小时,醒来后继续写下去。”

这种超乎寻常的专注工作状态,就被纽波特称为深度工作(Deep Work)。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纽波特的定义,深度工作是指

“在无干扰的状况下专注进行职业工作,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其实也就是在高度专注下进行智力活动,产出高质量的成果的过程。

纽波特认为,在当今知识经济越来越发达的时代,深度工作的价值也越来越重大。但是,由于知识工作者经常会被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干扰,而且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时间和精力的“碎片化”也越发严重,所以这种重要的能力反而越来越稀少。但正因如此, 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

而另一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深度工作又契合了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mind flow)理论。根据这一理论:

“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

也就是说, 人类在深度沉浸于某项挑战时才是最好的自己

所以,无论是从获得成功还是收获幸福的角度来说,深度工作都有着独特的价值。那么,在日渐繁杂的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获得深度?以下是一些建议。

1.减少自己的目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我们经常会觉得非常繁忙?一部分当然是由于外部的干扰,另一部分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想要的、想做的太多。有多少人一边想着在职场上顺风顺水、步步高升,一边又眼馋知识付费的风口,私下里不断地报班、学习、尝试写作,同时还保持着广泛的兴趣爱好,游戏,音乐,手账,手工制作…… “斜杠青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兴起的。

可是,我们经常听说一句话: “样样通,样样都不精” 。其实,这正说明了 我们的大脑并不擅长多线程的任务处理 。不是说我们不能处理好这些事情之间的关系,的确有不少人通过合理的时间管理将自己众多的事务安排的井井有条。但是这种多任务间的不断切换会增加我们注意力的消耗,结果就是降低对了我们在每一项任务中投入的精力,最后的结果自然不如那些目标更加集中、更加专注的人。

另一方面, 根据著名的“二八法则”,在许多事情中,80%的效果只来自20%的“关键少数” 。比如一个公司80%的业绩都来自于20%的员工,80%的经济效益都来自20%的客户。对于个人也是如此,你关注的事情可能很多,但是真正提升你的业绩、你的幸福感的东西其实很少,而这些东西才是你需要关注的“关键少数”。

所以, 要想通过深度工作获得成功,你首先得给自己来一次“断舍离”。想明白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抛弃或减少那些和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无关的事务和兴趣,把节省出来的精力统统集中到真正对你有帮助的事情上,这才叫做专注。

2.将时间集中起来使用

在《深度工作》中纽波特给我们提供了四种不同的“深度哲学”:禁欲主义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和新闻记者哲学。其中,新闻记者哲学强调抓住一切空闲时间随时转入深度工作模式,这对于人的装助理要求非常高,因此作者也强调并不适合所有人。而前三种哲学,都在强调一件事:把你的时间集中起来使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碎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最初,我们只是想要利用一下碎片的时间。但是当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碎片化产品时,我们反而主动把自己的时间打碎了。看上去在单位时间内我们做的事情更多了,但是结果呢?

刚刚讲到, 多任务间的不断切换会增加我们注意力的消耗,降低我们的效率,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不像电脑一样可以迅速关闭一项进程,开始新的任务。 前一项任务虽然结束了,但总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徘徊一段时间,形成残留,从而在后一项工作刚开始的时候降低工作的效率,这就是所谓的 “切换成本”。

所以,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最好不要让自己的时间太碎片,或者至少给自己留出一些整段的时间进行深度工作。你可以 通过时间管理,将一些事务性的、碎片化的工作安排在一块儿,然后空出一些完整的时间(至少以小时为单位,最好是天或者周)。在这段时间内,你要确保自己不受到任何人或通讯工具的打扰,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这样才能达到效率最大化。

3.减少不必要的网络社交和娱乐,在需要休息的时候真正的休息

休息是完成工作的必要前提。

保持精神上的高度专注是一件需要很强的自控力的事情,这对我们的意志和自控能力是一种很大的消耗。所以《自控力》的作者麦格尼尔就强调,自控是必须的,放松和休息也是必须的。在《深度工作》中纽波特也赞成这一点。而且两个人都提到: 不要用你的休息时间去浏览网络或社交媒体。

这恰恰是我们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漫无目的的浏览网页或APP当做一种休息。但其实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当你在网上闲逛时,每时每刻都有着大量的信息和刺激需要它去处理,所以这种做法不但不能放松大脑,反而会造成额外的负担。

所以,真正有质量的休息,就是离开你的电脑和手机。你可以选择闭上眼睛做做冥想,或者小憩5—15分钟(效果最好),也可以选择到室外走动走动或做做运动。这些都是能够帮助你真正放松精神和大脑,为继续工作储备精力的活动。

另一方面,在每天晚上的休息时间,如果不断有和白天的工作有关的念头跳出来也会极大地干扰我们的休息质量,通俗的来说就是让我们“心神不宁”。所以,我们还需要通过一些工作习惯,让每天的工作结束后能够和休息时间有一个明确的划分,保证我们一旦开始休息,就不要再考虑工作相关的事情。

4.给自己制定一套工作仪式并养成习惯

我们的大脑非常需要“仪式感”的刺激和暗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仪式,有许多我们还很熟悉,比如在学校读书时上课前的上课仪式。这些仪式能给我们带来一种心理暗示,帮助我们尽快的进入一种适合学习或工作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很多学习高手都强调纸笔记录,手账也在这个电子信息的时代重新流行的原因——书写本身就是一件富有仪式感的事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