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贸易畅通”平行主题会议会场。)
5月14日,在“推进贸易畅通”平行主题会议(下称平行会议)上,商务部与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60多个国家有关部门及国际组织共同发出了《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下称倡议)。
据商务部部长钟山介绍,倡议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合作原则上,各方认为要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消除贸易投资壁垒,共同完善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
合作举措上,各方强调推进贸易便利化,发展新业态,加强服务贸易合作,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各方表示愿探索创新投资合作模式,增强投资对贸易的带动作用,共建经贸产业合作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倡议还包含中方一系列主动开放的务实举措: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还将与参与国加强贸易便利化基础设施合作,与感兴趣的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
作为贸易大国,中国正在不断推动面向“一带一路”进口的发展,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与沿线国家合作实施100个贸易投资促进项目,“抱团”的经贸合作园区将是推动这些项目的重要平台和承载体。
中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达成了12个自贸协定,未来将与20个沿线国家推进自贸区建设,将与海合会、以色列、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自贸谈判,辐射“一带一路”的自贸区网络将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
将从沿线进口2万亿美元
钟山在平行会议上表示,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8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7500亿美元,出境游客将超过5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商机。
他表示,中方将继续扩大市场开放,积极扩大进口,未来5年中国将从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2万亿美元的商品。
倡议提出,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既为各国产品进入中国提供便利,也为不同国家商品交易提供国际化平台。
这一举措得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表示,举办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重大举措,他愿参加明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钟山表示,“从目前情况看,预计明年会有90个以上国家参加进口博览会,这将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对外开放、推动全球贸易增长的战略主动权。”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举办进口博览会体现了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平衡发展需要,以及主动推动贸易畅通的意愿。
至于2万亿美元的进口,白明认为是相对保守的数字。今年一季度,我国自沿线国家进口7177亿元,同比增长42.9%,占同期我国进口总额的25.0%。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进口大概是进口总量的四分之一。
“未来5年中国的进口将超过8万亿美元,即便保持现有比重不变,中国也将为‘一带一路’提供2万亿美元的进口空间,但实际上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正在不断增加,中国从沿线进口的增速也非常快。”白明说。
中国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着较快的增长。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66万亿元,同比增长26.2%,高于同期我国整体外贸增速4.4个百分点,占我国外贸总值的26.7%。
同时,今年一季度我国对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哈萨克斯坦和印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37%、18.7%、19%、69.3%和27.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自身贸易能力不足,部分国家与中国存在着不小的贸易逆差,这容易也让前者产生贸易保护主义的抵触情绪,进而间接影响双方的贸易政策制定,使整个双边经贸关系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推动彼此贸易的平衡发展,有利于化解贸易开放的障碍。
共建合作区承载项目落地
在平行会议上,钟山表示,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与沿线国家合作实施100个贸易投资促进项目。
白明认为,这些项目仍以基础设施项目为主,在这类项目上很难界定贸易和投资的区别。尤其是大型成套设备,既有贸易又有承包,又要投资,在一些产能合作项目上也是这样的特征。
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推进的项目,很多此前已有合作的基础,按照商业运行规律也会落地,而今后在“一带一路”沿线推进合作,可能更多地从增量角度考虑推动一些项目的新设。
“‘一带一路’对沿线合作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一些既有项目推进速度更快,规模更大,合作的水平更高;另一方面,此前做不了的事情,在这一倡议推动下具有了落地的可能,这种新增项目是‘一带一路’带来的增量合作。”白明说。
2014年至2016年,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3049亿美元。同时,中国也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领域,营造高标准的国际营商环境,吸引沿线国家来华投资。商务部预测,未来5年,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
张宇燕表示,贸易投资等各类项目的落地将直接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沿线区域的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得到进一步提升。
经贸合作园区是这些项目落地的重要平台和承载体。钟山表示,中方愿与沿线国家共同创新合作模式,共建经贸产业合作区,发展符合当地产业升级需求的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规模效益较好、辐射作用明显、就业带动力强的合作区。
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方面,中国企业先后在20个沿线国家建设了5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超过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在白明看来,建设经贸合作区是投资项目顺利推进的有效方式,可以避免很多问题。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一些企业会把项目承包下来,在相应地块上做一些“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项目,其他企业只要来入驻即可。这些园区可以帮忙与当地政府对接,沟通政策、法律等问题,在园区中也可以形成相互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联系。
张宇燕表示,通过帮助部分“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建设基础设施、设立合资企业及经贸区等方式,可以使这些国家更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增强其自身的贸易“造血”能力,使其在未来发展中减少或消除贸易赤字,降低“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成本,更好地实现沿线国家间的贸易畅通。
与沿线国家商建自贸区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中国与格鲁吉亚正式签署了自贸协定,格对中国96.5%的产品立即实施零关税,覆盖格自中国进口总额的99.6%;中国对格93.9%的产品分期实施零关税,覆盖中国自格进口总额的93.8%。这是中国在欧亚地区达成的第一个自贸协定。
钟山在平行会议上表示,在“一带一路”,中方愿秉持开放透明原则,与有意愿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商讨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RCEP谈判;推动与相关国家自贸区升级谈判,增加环境保护、电子商务等新议题,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
中国正在致力于编织一张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完善沿线的自贸区布局是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
在5月10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根据商务部内部的计划,中国将与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自贸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