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思教育
微思​教育是由欧美名校面试官和海归、国内重点大学研究生组成的专业团队,帮助上千名申请人拿到了名校offer,包括哈佛、斯坦福、牛津、加州理工、多伦多等顶级牛校。公众号提供欧美留学相关的情报、经验、案例和周边,帮你认清自己的留学之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绝对现场  ·  名医到院区 | ... ·  20 小时前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昨天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昨天  
闽南日报  ·  延时门诊!漳州市医院最新通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思教育

微讲座记录 | 左持IC和UCL,右握NTU!北邮学长复盘英国顶级G5和新加坡硕士申请(下篇)

微思教育  · 公众号  ·  · 2024-08-22 20:31

正文



嘉宾背景

吴学长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及管理专业大四在读,GPA90+, 雅思7(6), 一段中科院CV相关的科研经历,一段牛津AI相关的为期2周的暑研经历,一段python后端开发实习经历。24F申请季中收获IC CSP; UCL Telecom; NTU Siganl Processing等院校和项目经历,目前打算前往IC.



文章内容较长,特意分为上下篇,此为下篇。


上篇点这里阅读: 微讲座记录 | 左持IC和UCL,右握NTU!北邮学长复盘英国顶级G5和新加坡硕士申请(上篇)



1
申请材料的准备



在选定学校之后,接下来的关键步骤就是系统地整理和准备申请材料。这意味着你需要 回顾并总结你本科三年或三年半的学习与成长经历,然后将它们整合成一个可以全面展现你的个人能力、性格以及与申请项目的匹配度等方面的综合性材料。 基于这些来撰写你的个人简历(CV)和个人陈述(PS)。

在我看来,这两部分的撰写是申请过程中最为煎熬和辛苦,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大家基本上都会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会投入到对PS的不断修改和打磨中,力求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我自己撰写PS的时候,首先系统地梳理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历,特意去寻找了自己大学中与信号处理(signal processing)和电信(telecommunication)这两个领域相关的经历,随后用时间线将这些经历有序地串联了起来。在众多经历中,我挑选了几个我认为既具有代表性,又相对比较有知名度,同时还可能展现出一定创新性的工作项目,作为我撰写PS的核心素材。

当时,我挑选了三到四件重要事情,在其中穿插了一些课设经历以保持连贯。大概的撰写思路是,我在大一通过一门学校的课程,让我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这段知识让我对这个领域非常感兴趣。之后,我又通过什么样的经历获得了一些前沿知识,深化了我对这个领域的想法和感悟,于是我决定要在这个方向继续深入。想要继续深入,那必然需要一些行动来证明。我就选择了我的其中一段科研经历,用了相对比较大的篇幅去表达我在这个项目中是如何深入学习和探索的。

此外,我还提到了Python后端实习,虽然它与前面内容关联性不大,但我当时用的连接方式是我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代码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后来选择去做了Python编程的工作,依然将这些经历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我的PS. 最后,我强调了目标学校的课程对我未来职业规划和学习的重要性,表达了我申请该校的意愿。

以上大概就是我 写PS的整体思路。 另外,不同项目的课程设置可能有的会偏电子方向,有的会偏通信方向。在撰写文书的过程中,我会根据项目方向的不同调整引入或衔接的一些段落的表达。

有些同学会选择DIY撰写文书,但个人认为这其实是一个需要他人协助的任务。因此,我建议大家至少要保证“半DIY”的态度,也就是说,在撰写文书的过程中,应当对自己的写作流程和内容有全面的掌控,这样可以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情况。


2
总结我的申请季



其实我觉得我的申请季并没有特别痛苦和折磨,虽然从时间线上来看,我可能在标化成绩准备上有一些赶,但整体申请流程还是比较顺利的。

我认为之所以较为顺利,首要原因在于选校和定位。 选校定位的工作其实是非常细碎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便是参考往年的同专业学长学姐们的申请情况来帮自己做定位。比如,我的一位学长,GPA90多分,实习经历没有特别突出,也没有论文发表,但他最终成功申请到了帝国理工和UCL这样层次的学校。因此,如果你的情况与其相似,完全可以自信地将这些学校纳入你的申请列表。反之,若有同学以86分的成绩加上两篇论文发表,也成功申请到帝国理工,那么这一案例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你。

另一个情况 是,在选校定位的时候,其实大家会有比较多的选择。如果是想申请欧陆或者加拿大的同学,需要准备的材料可能会多一些,欧陆申请跟新加坡和英国不太一样,大家要提早准备。加拿大背后可能还有暗调之类的其他流程,大家要了解清楚。

在申请流程中, 与中介机构的沟通很重要 。我自己在咨询多家机构后,发现有些机构对我的学校或专业时不是特别了解。因此,这里有一个实用的建议:如果某家中介机构不是市面上最厉害或者最顶尖的,但他们做的你学校的案例足够多,或者做你的这个专业的案例足够多,那么他们对你个人背景的把握以及整个申请流程的掌控可能会更好。这样的中介往往比那些虽然名声在外,但对你情况了解不深,却能提供很多花哨结果的机构更可靠。

最后,如果你想在不同时间段提升自己不同竞争力, 我优先建议最好能够把自己的GPA刷高一点。

尤其是对于英港新的申请来说,高GPA其实是可以保底的。如果你有一个非常非常高的GPA,高到夸张,哪怕你的其他方面包括PS之类的稍微弱一点,你也可以在大三或者是大三下的时候再去紧急加入一段科研或者其他的一些大创项目来补足自己的经历。最最下最下策的办法,就是用一些课设经历去包装自己的简历。但总体来说GPA如果定型了,是最没有办法更改的,一个高的GPA确实可以在你申请的时候帮助到很多。而且相对而言,其实GPA准备起来其实会稍微简单一点,所以希望大家多多注重自己课内的学习。


3
Q&A环节



应同学们的提问, 再详细讲一下今年NUS-311项目和我今年申请的情况。

我在NUS(新加坡国立大学)申请的专业分别为CE和EE,这两个专业同属EEE学院。今年的情况是,我正常是11月提交申请,但实际上NUS在9月份就已经通过一个叫311的合作项目在国内招走了一批学生。每年计划招收的160至200名学生,这意味着当申请正式开放时,剩余名额已经不多了。

那我怎么知道的呢?是因为假期回去和高中同学一起吃饭,发现高中一个班里50个人,有3个人已经被NUS的CE和EE项目录取了。我当时感觉非常夸张,一个专业每年总共就录取这么多人,我认识的人里面竟然就一口气录了这么多。所以我回去后就去了解了这个311项目。

据查,NUS在国内与一些院校有合作关系,包括我的学校,但是只跟我们的计算机学院合作。具体就是,学生在国内合作院校读书,最后一年在NUS位于国内的某个研究院所进行毕业设计,只要你的毕设能过,就可以在新国立读研。因此,它一口气大约招收了90至100名学生,比例非常离谱。

但这个还不是最要命的,有不知真假的传言说,新国立最近正在控制中国留学生或者中国人的比例,不能让中国人一口气涌进了太多。它可能会卡比如50%的名额,那你这个专业一口气把这个50%名额招满,后面就不招了。

我当时在11月份递交之后,后面发现开奖的状态全部都是集中在985和有两年工作以上经验的申请者。 这点大家也可以去小红书上搜。像我们学院今年的情况是有很多,有一些被牛津和剑桥录取的大佬,在NUS上也没有录取,所以今年我们相当于在NUS的CE和EE项目上全军覆没。这个状态和上一届的状态不一样,因为上一届没有这个311项目。当时我们专业大概是84分或者是86分的同学,只要想申请都可以申请,基本上是处于一个点击即送的状态。我申请的时候,也很自然而然地觉得NU可能会比较稳,但实际上结果并不是很好。

所以 大家一定要关注每年申请季的变化 ,可以在一个学校上吃亏,可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申请季全都栽在这种变化上。

注:(本文图片由微思学员本人提供,谢绝其他机构和个人任何形式的转载和使用。)
以上是微思学员的讲座分享
未经学生本人许可,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获取更多学长学姐的录取信息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

(小助手二维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