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却给出了神回复,说:
”那我想跟病毒一起玩”。
朵妈也听过一次小朋友的隔空喊话:
“我想出去玩”,“妈妈说不能出去,会死人的,等病毒怪兽被打败了吧!”
再往下翻的时候,就太难受了:
有的宝宝不懂自己为什么不能出门,还有宝宝在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家。
有个萌娃特别想念当护士的妈妈就半夜跑去医院看她,说:
“妈妈,你都好几天没回家了!”
在对抗疫情这几万人的医务人员队伍里,有不少医护妈妈。每位妈妈身后,都有她不能回的家。
图:黑龙江省首批医疗队
图:河南首批援鄂医疗队出征仪式
图:河南省第二批医疗队队员在出征仪式上宣誓
在物资短缺、超负荷工作、高感染风险的条件下救治被病毒击倒的患者,她们在保护你我这十几亿人。
朵妈相信
没人想跟宝宝分开,有些妈妈却不得不教孩子学会离别。
张田慧就是这样一位医生妈妈,得到医院发出的驰援武汉的通知后,不到1分钟,她自愿申请去前线。
临走时,2岁多的女儿在她怀里撒娇,这位妈妈说:
“小宝宝要乖乖的哦,在家听姥姥、爸爸和哥哥的话,尽量不要出去,如果出去呢要洗手,要戴口罩!”
小女儿还以为妈妈跟平常一样去上班,说:“好,好”,还把小手拍红了。
7岁的大宝已经懂事了,他躲到阳台上偷偷哭。这位妈妈温柔地说:
“你不舍得妈妈,但是妈妈必须去,因为
妈妈这次去,是为了让更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尽快康复,回家陪他们的宝宝呀!
”
还有一些妈妈,哪怕就呆在本地的医院,也只能远远跟孩子见一面。
在河南省周口市的医院隔离区,一位护士妈妈见到了女儿。
从大年初一开始,这位妈妈就没回过家,整整7天了。她特别想去抱抱女儿,但不能走出隔离区,忍不住就伸开双手,给了女儿一个远距离的拥抱。
“抱着”她,女儿大声哭了:
“妈妈,我真的好想你。”
这位妈妈忍着泪水安慰她:
“天天想着你呢乖,妈妈在打病毒怪兽,等战胜就回去了,等妈妈出去,一定好好陪你啊。”
你看,这些有家不能回的医护工作者都是英雄,跟病毒搏斗。
朵妈记得,基辛格在《论中国》里说过:“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
想孩子想得没办法,有些医生妈妈连开个视频,打个电话都不敢了。
有位医生急着回医院,把没断奶的儿子放在老家。白天她就拼了命地忙工作,一到夜里稍微能喘口气,就止不住要哭,盯着窗户猜宝贝跟家人在干嘛,有没有哭闹,有没有找她。
还有一位三甲医院的护士,从医院走回家只要10分钟,可是她不能回去看娃娃。
孩子一找她,奶奶就指着电视上穿防护服的医生护士,说妈妈正穿着这样的衣服救人呐。
后来,只要电视上有穿着白色衣服的人,才两岁的娃别管是在玩积木还是听故事,就赶紧爬到电视跟前,来回点着屏幕跟奶奶说:
“看!妈妈在这呢,这个是妈妈!这还是妈妈!”
很多面对病毒从不害怕的医生妈妈,
怕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哭闹,更怕因为分开太久宝宝把自己忘掉。
那天她穿着蓝色手术服,蹲在休息室,连着
视频学小猫喵喵叫逗着宝宝,对面的宝宝却不见了,她赶紧问:
“宝宝你去哪里了?是不是跟妈妈躲猫猫呢?”
再看见宝宝,她温柔地问:
“你在干嘛呢?有什么好玩的给妈妈看看好不好?我们是一颗牙两颗牙,还是三颗牙四颗牙?”
对面的宝宝却顾着自己玩,她一下子就哭了:
“我说不下去了。”
视频那头的亲人问她怎么了,她捂着口罩说“没事”,还哭着问:
“昨天晚上醒没醒,有没有找妈妈?”
亲人却说:
“找了奶奶。”
她努力宽慰着自己:
“不找妈妈就好。”
看见宝宝第一次抬头,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跑起来;
如今宝宝跟自己变陌生了,这位妈妈
只能恳求疫情早点过去,好早点回家团聚。
很多时候,
保护我们的医生顾不上孩子,然后突然发现:
宝宝过分懂事了。
她回忆起来说:
“那时候我才五岁,连续一个月都见不到她,我太想她了就不吃不喝,还故意冲冷水澡把自己冻发烧让爸爸打电话给她。后来,她回家了,又干又瘦不靠着门框就站不稳,手里还拿了个粉红的书包,站在门口怯怯地看我,我故意不理她,就听见妈妈哭了。”
爸爸告诉她:一听说女儿生了病,妈妈就急疯了,可是手头几十个病人在等死,妈妈只能跑去楼道哭几声就赶紧回去救人。
朋友说:
“我后悔死了。她够累了,我还不心疼她。”
也有些宝宝跟妈妈不知多少次分离,学会了
“医生的孩子早当家”。
邵紫韫是中部战区总医院的一名医生,在一线救治病人,女儿只能借住在距离医院300米的同事家。
每天她从食堂打来饭,把盒饭放在楼道口让女儿下来拿,自己就跑去马路对面。
女儿都会打电话求她:
“妈妈,别走。”
女儿想看看她,哪怕只有短短几十秒,哪怕还隔着一条马路。
一开始女儿会问:
“你是肾内科的,这个是呼吸传染病,为什么要你去?
”现在,她只会说:
“我会很乖的,你赶走了怪兽,就得接我回家”。
王晶波是黑龙江的一名医生,她瞒着父母去了一线,还让丈夫跟女儿去姥姥家住着。她对7岁的女儿说:
“治病救人是妈妈身为医生的职责,妈妈会把战胜疫情的捷报作为一份生日礼物送给你。”
谁知女儿不哭不闹,还在视频连线时悄悄嘱咐她:
“我想你的时候都哭了,但得背着姥姥、姥爷。怕他们看见了担心我,更怕他们知道你去最危险的地方工作了。”
还有一些医生妈妈
爱孩子的方式,是在分开后让孩子理解了她。
儿子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她要么在重症监护室救人,要么在科室呆着,好不容易倒班休息,经常是回到家刚吃一口饭就接到电话要回岗位。后来奶奶回老家,就剩七岁的娃。
他睡觉怕黑又哭又闹,她给他亮一夜的灯;他肚子一饿就吃方便面,她就教他做饭;儿子乖乖写作业,还学会洗衣拖地,收拾房间。
有一天她病了在家躺着,一转脸才八岁的儿子端来热腾腾的粥。连轴转加班没哭过,在手术台上一站五六个小时没哭过,那一次她却哭了。
很多这个年纪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儿子却听话乖巧。自己从死神手里夺回那么多人的性命,对孩子却亏欠太多。
他还一个劲哄她:
“妈妈养好身体,病人等着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