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洋参考
陪你共筑全球美好生活,境外安居乐业解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光伏們  ·  山西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突破千万千瓦 ·  2 天前  
光伏們  ·  山西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突破千万千瓦 ·  2 天前  
歸藏的AI工具箱  ·  火山返利活动搞好可以实现 Deepseek ... ·  3 天前  
歸藏的AI工具箱  ·  火山返利活动搞好可以实现 Deepseek ... ·  3 天前  
申妈的妹子圈  ·  阿里第三季度营收2801亿,超市场预期 ·  4 天前  
申妈的妹子圈  ·  阿里第三季度营收2801亿,超市场预期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西洋参考

日本医疗蝉联全球第一,凭什么

西洋参考  · 公众号  ·  · 2018-08-07 21:21

正文


西洋参考

陪你共筑全球美好生活

境外安居乐业解决方案


关注


西洋君说:

近日,一则消息刷屏:世界卫生组织在最新的报告中, 日本医疗体系因为“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和“医疗负担的平等程度”,“国民平均寿命高”等原因,再次蝉联第一位。中国位居60多位。


西洋君查证发现,目前尚无确切消息证实这是2018年的最新情况,但日本医疗体系近几年确实有蝉联世界第一的纪录。


据《新京报》报道,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对194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系统从人类预期寿命、死亡率、接受医疗服务的难度等9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排名,日本凭借国民预期寿命高、相对合理的就医费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再次蝉联第一。



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公布的世界各国预期寿命排行前10,中国排第53


2017年5月,国际权威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中的一篇论文给出了权威的各国医疗质量排名:日本的医疗质量排名为195个国家中的第11位,为世界一流水平, 超过了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澳洲。而排在日本前面的国家,是人口数量从几万到几十万、几百万不等,最高也不超过2500万人的国家。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认为, 如果综合人口方面的因素,日本保健医疗质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去年《柳叶刀》的论文还介绍,中国在195个调查国家之中医疗质量得分是74分,综合排名82位。医疗质量得分还未达到日本1990年时的水平。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长寿国。 日本人现在的平均寿命是男性约81岁,女性约87岁。而且,日本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三大成人病患者的生存率世界第一。


再看一个数据,日本1.26亿人口,人均所拥有的病床数量却高居世界第一,每千人拥有的平均病床数为13.7床,远高于世界均值的3.7床。

看到这里,也许你终于能明白, 不怎么吃水果不怎么吃蔬菜睡眠时间短工作压力大,又爱吃油炸食品的岛国人民,是如何做到全球最长寿的。


关于作者

高璐璐 西安外国语大学⽇语专业本科,中⼭大学日本文学专业硕⼠,⽇本福冈大学交换留学,曾任中山大学南⽅学院⽇语教师,日本兵库县厅国际交流课中日交流员,出版过译作《挽歌》及《明⽇绽放的花蕾》。



1

日本基本上不存在医患矛盾


16年我在日本兵库县县厅做国际交流员时,有一天发现办公室里的上田小姐正在看中国新闻,讲的是当时广州的医生被病人报复遇害事件,于是聊起了这个话题。

上田桑曾在北京留学五年,对 中国医院大排长龙,甚至有人卖挂号票的情况都不陌生 ,自然也能明白其中缘由。毕竟国内医疗资源仍旧稀缺,加之医保不健全以及使用限制过多都是造成我们看病难的各种因素。于是,我就问了她一些关于日本医院的事情,也对日本的医疗有了更多了解。


挂号难,几乎是北京大医院的通病


首先,日本人的医保相对普及。有正式工作的员工,如公司职员或公务员,和国内一样在各自单位每月交医保,自己负担一半,单位负担一半,金额随着工资水平变动。月薪28万日元的公务员大概每月医保在1万2左右,月收入在50万日元以上的医保会高出许多。这部分医保称为“被用者保险”。


具体而言,因为 日本施行的是全民医保,公司正式员工去看病时实际只需负担整个医疗费的十分之一就够了,其余的十分之九是由政府和公司给买单的。

没有单位的人,如个体户、农民以及失业者,还有低收入人群,会加入“国民健康保险”。因为没有单位负担额外费用,所以几乎是自己承担,大概每月2、3万日元。



但这部分被保险者包含着低收入人群,所以也会存在不缴纳的情况,自然也不能享受医保。如果是极其贫困的家庭,当地政府会全额负担保险费用。但随着日本老龄化的加剧,医保支出越来越多,也造成了日本很多地方政府近年出现了财政赤字。



2

日本公立私立医院医疗水平差别不大


总体来讲,日本医保的适用率及报销比例相对较高。国内的医保通常只能在公立医院使用,私立医院以及私人诊所的牙科或保健往往不适用。 但在日本,公立和私立医院一视同仁,甚至街头常见的牙科和整骨院也可使用。


至于报销比例,有这样一个区分:


图片来自日本厚生劳动省网页


根据年龄和是否在职,个人承担1成到3成。可以看到,即便同样70岁以上,如果拿到的退休金堪比在职收入,个人依然承担3成,而低收入者就只需2成甚至1成,这也算是相对公平的政策之一。


而且,日本的医疗水平差距较小。 为什么国内大医院总是排队甚至要买挂号票,因为好医生及所谓的专家号会集中在大城市的个别医院;此外,医院环境和设备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出现天壤之别。


但在日本,医生在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的收入水平差别不大,而且日本政府也会保证国民都有相对健全及整洁的就医环境,所以 普通日本人会就近选择医院看病,并不会千里迢迢去某名牌医院指定看某名牌医生。 当然,如果是当地医院处理不了的疾病,也会给患者开介绍信到大医院就医。


日本医院单间



3

日本人长寿跟医疗水平有很大关系


很多在日本医院看过病的中国朋友都说:不用操心要不要给医生红包;不用担心会被用到假药;不用担心被支付高额医疗费;也不用担心看医生护士脸色。


在日本看病次数不多,以前去过福冈大学附属医院,环境之好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不仅干净整洁,大厅的安静也让人内心一阵惊叹,当然护士和医生的服务态度之贴心也十分难忘。还有一次去京都旅游,坐岚山的小火车到达一个叫龟冈的小地方,居民少到街上几乎没人,但医院的气派与街道的凄凉形成巨大反差。


基于以上各因素,其实在日本几乎不存在所谓的医患关系,彼此之间的信任度也比较高。但不意味着日本医院就是天堂,日本电视剧有一大类主题是关于医生的,《白色巨塔》就是医院内部权利及利益斗争的代表作。


日剧《白色巨塔》剧照


此外,医疗事故在这里也偶尔曝出。最近一次是神户某医院,给9个肝癌患者做手术造成其中5人死亡的报道。后来调查是医院在没有达到手术要求的情况下就实施手术才造成了悲剧,在日本一时间也造成了很大影响。


上田桑说,这是医院为了节省成本采取的做法,不止这一家医院这么做,严重与否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但无论怎么说,日本人长寿的很大一个因素与医疗资源丰富有密切关系,男人平均寿命80.5岁,女性86.83岁并非完全归功于日本饮食。据统计,日本人长寿的背后,其实有将近平均10年的时间是与病患做斗争,可见其医疗资源之发达。此外,日本人很在意自己的健康,有一点小毛病都会立即就医,这是否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连续2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推荐一部我很喜欢的日本纪录片《纪实72小时》,其中有一集《大医院里的小便利店》,讲述了日本一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医院里发生的故事,也可以窥看到日本的医生和病人背后隐藏的种种。


当然,希望我们都尽量不去医院才是正经事儿~


日本的医院餐



4

日本很多障碍患者也能正常生活


抛开医疗水平不说,日本社会对很多障碍患者的宽容和支持也让我很有感触。


在日本街头或其他公共场合,遇到这些障碍患者,包括唐氏综合症患者的频率也高到让我有些惊讶,有时是他们一个人外出,有时是有家人陪伴,但总收拾得很干净,女孩子们会穿漂亮的裙子,背着搭配合适的包,还梳理着可爱的发型;男生们也穿着休闲,背着双肩包,和普通年轻人出门没什么区别。

我一度有些好奇为什么在日本遇到他们的频率如此之高,因为患病率高?难道日本不做唐筛检查?好奇地查了些资料,了解到, 日本女性在怀孕期间被查出胎儿患唐氏综合症时,在得到医生的确认后,可以选择放弃。有宗教信仰之人或许会做出艰难的抉择,但大多数父母还是会做出正常的决定。 所以,并不是出生缺陷率高才导致的这一现象。



原来如此,或许,并非国内这一群体的数量少,而是他们的社会参与度不高,才让我几乎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 而小小的岛国,因为处处在台阶旁边设置斜坡,以方便轮椅使用者上上下下;人行横道的盲道几乎不会有人占用,使得他们能够用盲杖或导盲犬自己出行; 以及社会整体的良好治安,让智商只有儿童水平的唐氏患者也能独自外出,于是才让我有了刚开始的错觉。


后来我又查了日本专为有障碍患者开设的学校,截止2010年,包括盲校、聋哑学校、残疾人学校在内共计有1000多所,为这个国家的残障人士开辟了一片可以共同享有的天地。使他们不仅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也能在政府和社会的多方帮助下得到一些特殊的工作机会。


日本也在积极研制医疗陪护机器人


而在电影院,在商场,甚至在运动场,你也能随处看到他们的身影,像我们一样享受着这个世界的悲欢离合的情绪,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挥洒汗水的得意。


于是感慨,在日本,无论是住院的病人,还是一些罕见病人,都能在各种支持下正常生活,体会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尊严和快乐。


PS:

西洋参考现已开启征稿活动,分享出国故事,千元稿费等你拿

(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End-


你可能还想看

(点击图片查看全文)


点击关键词,看更多海外资讯

美国 精神移民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