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
1月20日,特朗普在国会大厦圆形大厅宣誓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
上任伊始,他便推出一系列令业界震惊的能源政策,将矛头直指美国新能源产业。不仅在就职演讲中批评风电,现场签署
让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的文件。
还表示将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旨在
提高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降低美国消费者的成本。
特朗普预计将签署多项行政命令,支持美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电力行业,并阻止前总统拜登的绿色新政。其中包括
加大传统能源开采,结束拜登政府“绿色新政”,撤销电动车优惠政策以拯救美国传统汽车工业;建立对外税务局,对外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
此前,特朗普还表示将任命石油公司主管克里斯・赖特担任新能源大臣。这位克里斯・赖特,向来是传统能源的坚定拥护者,认为“所谓全球气候危机只是西方诓骗中国人的虚构故事。”
特朗普这一系列动作,无疑是给美国新能源产业泼了一盆冷水,让原本蒸蒸日上的行业瞬间寒意刺骨。
他为何要这么做?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
从经济层面来
看,
特朗普这位“老商人”,始终将目光聚焦在“钱袋子”上。他认为,
拜登时期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新能源产业,却未能使美国新能源产业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例如,中国在光伏产业拥有全产业链优势,从硅料生产到组件制造,成本低、效率高,美国企业难以与之竞争。而且,中国新能源技术创新速度快,新的电池技术、储能方案不断涌现,美国要想追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这对于追求短期利益的特朗普来说,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
此外,美国目前财政状况严峻,36万亿美元的债务犹如无底洞,拖累着美国经济。特朗普上台后,首要任务便是止血。在他看来,新能源产业的补贴是“烧钱机器”,必须削减。而美国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传统能源产业开发成本低,就像摆在眼前的“摇钱树”,削减新能源的预算,投入到传统能源产业,短期内似乎能让美国经济有所起色。
从政治层面来看,
美国传统能源利益集团势力庞大,在政治舞台上拥有深厚的人脉和巨大的影响力。特朗普此次的能源政策转向,很大程度上是在迎合这些利益集团。他希望通过此举,换取传统能源利益集团在政治上的支持,为自己的执政之路铺平道路。毕竟,政治这盘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背后都是利益的博弈。
特朗普的这一系列动作,在美国国内犹如引爆一颗重磅炸弹。能源部长格兰霍姆率先强烈发声,她警告称,
美国若延续此政策,到明年12月31日,极有可能错失一个价值高达23万亿美元的全球清洁能源市场。
她形象地以“割地论”阐述,直言若美国不加快脚步,中国必将在清洁能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势头锐不可当,从电动汽车的广泛普及,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不仅在国内构建起庞大且成熟的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也不断攻城略地。
面对这场生死危机,美国新能源产业也并未坐以待毙。诸多企业在特朗普上任前夕,争分夺秒推进项目建设,试图在政策彻底落地前,尽可能多地抢占市场份额。部分企业还积极奔走于议会,向共和党人陈情,期望能维持减税政策,为企业生存赢得一线生机。然而,这些努力在特朗普强势推行的政策面前,恰似狂风中的孤舟,前途未卜。
在国际上,特朗普的政策转向同样掀起轩然大波。
清洁能源如今已成为全球各国竞相角逐的战略高地,是未来经济发展与能源转型的关键赛道。美国此时突然“急刹车”,不仅自身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摇摇欲坠,更让其他国家看到了超越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