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顶尖管理哲学  ·  为什么你不主动,就没人会联系你? ·  18 小时前  
顶尖管理哲学  ·  为什么你不主动,就没人会联系你? ·  18 小时前  
壹心理  ·  我发现一个不怕任何事的顶级思维 ·  21 小时前  
陈忻儿童心理  ·  《从心理解孩子》课程简单介绍(2025春季班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心理大学堂

“你感觉…” 不如 “你认为…”重要 | 自尊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8-06-30 22:12

正文

京师心理

大学堂

来源: SelfMindnSocialBrain


自尊对人幸福感的影响毋庸置疑,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时,主观幸福感也会过低。自尊的高低是不易改变的吗?有没有可能的方法教人提高自尊呢?

什么是自尊?

简单来讲,自尊是指一个人感知到的自我价值感。我们描述一个人的自尊高低时,倾向于将他划分为高自尊/低自尊。一般来说,我们普遍认为自尊是连续性的,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自尊高低应该是一致的。但有研究证明,自尊会受到言语的影响,从而使得一个人在报告自尊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目前最常用的自尊量表是Rosenberg自尊量表(1965),该量表由10条自我描述的语句组成,填写量表时需对这10句话评分,之后通过计分和反向计分,评分越高者表明自尊水平越高。



言语对自我评价的影响

研究表明,语言可以影响我们如何看待一切事物,当然,也包括如何看待自己(Boroditsky, Fuhrman, & McCormick, 2010)。例如,具有明显情感倾向的个体更容易被带有“feel”的信息说服,而具有认知倾向的个体更容易被带有“think”的信息说服(Mayer & Tormala, 2010)。另一项研究表明,对这两种动词信息做出反应的过程中,被试的心情和记忆都受到不同的影响。

因此,研究者猜测自尊测量的过程中,如果被试面对的自我描述性语句带有不同的动词,那么他们的自尊也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言语对自尊的影响?

在对Rosenberg量表进行改编后,形成了两个版本的自尊量表,一个量表中所有语句中的动词更改为“think”;另一个版本则全为“feel”,被试被随机分配到这两个版本的量表测试中。结果表明:填写“feel”版本量表的被试报告的自尊显著低于“think”版本,且在将性别作为一个变量后,出现了显著的交互作用,即女性被试受到动词提示差异的影响较大。

如何解释呢?

词汇不对称解释,该解释认为英语中的情感性词汇偏消极,因此,当被试接受的动词提示是“feel”时,被试更容易检索出消极的词汇来进行自我报告。但是,这个解释并不能解释这种效应的性别差异。

另一种解释是“feel”提示会引起更深的自我加工,因此造成了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间更大的差异,导致自我描述更加消极。研究者在实验四中记录了被试的反应时间,发现“feel”提示组的反应时间显著高于“think”提示组,由此验证了这种解释。而实验中出现的性别差异,通过引入“情绪化程度”的变量,也得到了解释——在自尊报告的过程中,情绪化程度是影响这一过程的实质变量,因此,情绪化程度较高的女性受到的影响也会较大。

变得幸福很简单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对自我进行评价时,更多地采用“我认为自己…”而不是“我感觉自己…”的句式,就会对自己产生更高的评价,也因此产生更高的自我价值感,从而增强你的主观幸福感。

你学会了吗?

作者说

尼采说,世界上最难的阶段不是别人不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在心理学中,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评价被称之为自尊,它包含认知和情绪两种成分,一个人想要保持澄明且积极的自尊,最好和那个情绪性的自我保持恰当的距离——即便偶尔自我感觉糟糕,也不至于破坏一贯积极的自我意象。

心理学部各实验室、课题组运营有一批不同方向的优质心理学科普公众号,在大学堂后台自定义菜单点击 “分类精选”-“友情公号” 可以查看。今后的每个周六,大学堂都会转载其中一篇与大家分享,祝大家晚安。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SelfMindnSocialBrain” (自我、心灵与社会脑),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王轶楠博士研究组,主要关注社会认知与神经科学视野下的自我心理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Holtgraves, T. (2015). I think i am doing great but i feel pretty bad about it: affective versus cognitive verbs and self-reports. Pers Soc Psychol Bull, 41 (5), 677.

[2]Boroditsky, L., Fuhrman, O., & McCormick, K. (2010). Do English and Mandarin speakers think differently about time? Cognition , 118, 123-129. 10.1016/j.cognition

[3]Mayer, N. D., & Tormala, Z. L. (2010). “Think” versus “feel” framing effects in persuas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6 , 443-445. doi:10.1177/0146167210362981




作者 | wini

来源 | SelfMindnSocialBrain

编辑 | J16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 SelfMindnSocialBrain 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直男 | 声控 | 小黄片 | 口红 | 心机婊 | 男女友情

物质主义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