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能源观察
中国领先的能源战略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能源观察  ·  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正当其时 ·  昨天  
中国能源报  ·  关于举办绿电、绿证、CCER交易培训的通知 ·  2 天前  
中国能源报  ·  关于举办绿电、绿证、CCER交易培训的通知 ·  2 天前  
南方能源观察  ·  eo封面 | 争鸣“十五五”能源规划(下) ·  2 天前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  LPG:3-4月差高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能源观察

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正当其时

南方能源观察  · 公众号  · 能源  · 2025-02-09 10:53

正文

全文 2566 字,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未经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


图片


南方能源观察

微信号:energyobserver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图片


程晨璐 王建 凡鹏飞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 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 以下简称《通知》),对促进新能源发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回望来时路,站在新起点,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势在必行


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我国建立了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标杆电价制度,并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构成了“燃煤标杆电价+财政补贴”的固定上网电价机制及资金补贴制度,后来随着新能源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逐步退坡。“十四五”以来,风电、光伏造价较过去10年降低了50%,实现平价上网。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历史性的超过煤电装机规模(12亿千瓦),达到了14.1亿千瓦,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可再生能源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风电、光伏装机量分别较2013年增长了5倍和47倍。可以说,过去20年,价格、财政补贴、产业政策的合力支持,成就了我国新能源的跨越式发展,完成了新能源发电行业和装备制造业顺利度过“优育期”的历史任务,为我国能源转型、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增添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电力市场加快建设,新能源参与市场的比例不断提高,2024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平均超过50%。但仍有一半左右的新能源电量执行保量保价收购方式,未通过市场化机制形成价格,不利于电力市场形成真实价格信号,不利于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同时,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保量保价方式下,其他调节性资源为新能源消纳提供的支撑调节服务价值难以有效体现,不利于激发调节性电源积极性。恰逢“十四五”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在能源低碳转型关键期、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起步期“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改革完善新能源发电上网电价机制,是对新能源电价管理方式变革的必然要求。《通知》的出台,通过市场化方式确保新型电力系统投入产出的“高性价比”,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各环节协同发展,将助力决胜2030年前碳达峰战略目标。


二、稳预期、利长远,创新支持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机制十分必要


新能源的建设成本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稳定预期对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从新能源富集地区新能源参与市场情况来看,受出力特性影响,新能源参与市场后收益波动较大,且随新能源规模增长有所加剧。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提升,加之大规模存储尚不具备经济性,意味着发电量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加。“十五五”期间我国新能源预计仍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在放开新能源全部电量价格由市场形成背景下,传统保量保价收购支持新能源的方式已不再适用。针对新能源入市后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和投资不确定性,研究新的支持措施,对于稳定新能源预期,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此次《通知》创新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该机制类似于国际上的政府授权差价合约。对纳入机制电量,市场交易均价(类似政府授权差价合约的“基准价格”)低于或高于机制电价(类似“合约价格”)的部分,按规定开展结算。机制设计充分尊重新能源行业发展实际和现有利益格局,对存量和增量新能源发电项目精准分类施策,避免政策“一刀切”,确保支持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机制坚持激励约束并重,通过选取市场同类项目加权平均价格作为差价结算的基准,激励约束机制覆盖范围内的新能源项目可提升市场经营实效,避免出现“养懒汉”的情况。机制还具备较强灵活性,新能源发电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自主选择退出机制,通过优化市场经营策略等方式,提升市场收益水平,更好实现市场化发展。需特别指出,该机制仅在最终结算环节进行价格补偿回收,不会干预或影响前端电力市场交易,以最大程度促进市场价格有效形成。此次创新建立的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给相关经营主体吃下“定心丸”,必将坚定行业发展信心,续写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