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消金界
消费金融知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突然,直线拉升!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突发公告!百亿A股一发起人逝世 ·  昨天  
长江云新闻  ·  缴税5千万!江西福彩开出2.5亿大奖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突发!开曼群岛附近海域发生8.0级地震 ·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招行公告!事关黄金账户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消金界

这家助贷宣布定价24%起,多家消金公司接入

消金界  · 公众号  ·  · 2024-11-11 18:25

正文


来源 | 镭射财经(leishecaijing)


为了提升平台抗风险能力,实现资产收益正值,中小助贷平台年初以来纷纷转型高定价模式,现在这一趋势甚至逐渐覆盖部分头部助贷平台。


当高定价资产再度席卷行业,平台也不再忌讳,对客直接展示24%+的定价标准。平台高定价资产背后的资金方,态度也变得缓和,毕竟需要保持一定的投放规模,以及相对稳定的固收成本。


业内人士称,高定价再度盛行源于机构与平台的相互促进,大家近几年都默默不谈具体模式。“‘相互不提、保持低调’,是当下大家的共识。”


01

平台摊牌:利率24%起


以前助贷平台在营销时通常展示贷款利率低至个位数,很少有10%以上的,如今已有平台摊牌高定价模式。


镭射财经注意到,微店旗下消费分期产品放心花在营销页面,对客展示“最高额度5万元,日利率低至0.067%,1000元借1天利息低至0.67元”。


微店放心花产品页面


按照年利率(日利率*365)换算,微店放心花的年化定价标准为24.455%起。如此“自曝”高定价,微店足够坦诚,那这些高定价资产背后的资金方又是谁呢?


当然了,消费金融公司与放心花平台用户的贷款合同约定的利率一定是在24%以内。按照行业产品息费设置,一般平台定价24%+的部分更多是通过担保费、服务费等形式实现。


作为电商系助贷平台,微店助贷业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


天眼查平台显示,微店品牌主体为北京口袋时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口袋时尚成立于2011年,法定代表人为王珂,股东中包含小米雷军(持股0.5%)。作为社交电商的早期玩家,微店曾一度踩准微商风口,依靠微信生态发力电商业务,积累大量用户和商户。


在最火热的2014年前后,仅推出9个月左右的微店,就已经覆盖172个国家,吸引了超过1200万家店铺入驻,月独立访客8300万,成交额达到150亿。


后来社交电商领域竞争加剧,玩家越来越多,微店的行业地位也有所下滑,但此前积累的平台流量,也能为其开辟出多条变现的道路。2019年前后,微店布局消费金融业务,开始金融流量变现。


从消费分期到现金贷,从贷超导流到助贷,微店的消金业务框架成型。目前,微店助贷业务有商城分期、现金分期、经营贷,拳头产品包括放心花、安心借。


尽管助贷业务规模不是很大,但消费场景、真实流量这些甲方资金机构看重的要素,微店都具备,因此微店与不少消金公司保持了长期合作。


微店的助贷合作模式,也揭露了当前消金公司正在向部分中小助贷平台投放24%-36%的助贷资产。这些做高定价资产的助贷平台,具备一定消费场景和流量沉淀,但客群相对下沉,因此只能采取高定价覆盖高不良的业务模式。


02

高定价资产回归


无论是消金公司还是中小助贷平台,高定价资产回归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


于消金公司而言,仍受监管定价指导影响,除了自营业务,平台助贷业务又开始向24%-36%的定价区间投放,甚至加大了投放力度。


其实做36%的高定价资产也是消金公司无奈之举。消金公司依赖助贷平台展业,助贷平台的优质客户受银行业务下沉影响被层层掐尖,导致36%的下沉资产又回归到机构和平台视野。


于中小助贷平台而言,转型高定价资产,既有行业资产风险因素决定,也有自身发展阶段促成。转型原因同样复杂且无奈,转型前景也存在相应的合规压力。


首先,24%低定价资产的盈利空间有限,安全垫很薄。针对24%以内资产,2023年开始一轮风险上升,不少中小助贷平台发现最后的风险表现VINTAGE与高定价资产相差无几,中小助贷机构的盈利空间非常低(<1%左右)。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的各个放款批次,出现了几个月的放款亏损。


其次,助贷高定价资产背后,既有中小助贷平台的主动追求,也有地方银行和消金公司的资金供给。在利润下滑压力下,中小平台首先想到的是活下去,纷纷转向高定价。与此同时,因为资产荒,地方银行和消金公司也对此类资产进行了资金支持,毕竟存在规模和盈利压力。


最后,行业默认的高定价模式,不一定是合规的模式,合规压力依然存在。前两年,助贷行业中IRR36%高定价资产,已经普遍有所收缩和压降,如今高定价资产卷土重来,而市场中限制此类资产的监管压力一直存在。


尤其是对于互联网贷款和助贷业务的规范引导,压降借款人融资成本是一条贯穿全流程的主线,未来助贷高定价业务模式仍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文中观点系作者自身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消金界平台观点。


评论互动

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思考和观点~


往期回顾

政策解读:

壹 小贷监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出炉,互联网贷款的监管细则在路上?

首个应对反催收规范性文件落地

实行“总行级准入审批”?助贷模式恐生变

企业动态:

助贷业的底层经营逻辑-案例篇

发力To Bank金融数科,奇富、乐信、新希望金科都已入局

盘点持牌消金三季度:谁在扩张,谁在收缩?

行业快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