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邓巴定律,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
148人
。我们常常说要断舍离,要定期删掉不联系、无价值的微信好友,但是
对于从事微信营销的人而言,微信好友几千上万都是很正常的事儿。如果仅仅只能稳定维系148人的关系,那这生意还怎么做大嘛!
本文2200字。(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鸟哥立场)
如何打破邓巴定律,用最高效的方式去维系上万好友的关系是
社群营销
里的重中之重。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我是如何通过3个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的。
当你微信有好几个微信,一共有上万好友,你想跟每个人能够保持频繁沟通根本就不可能。朋友圈的大部分好友可能一年到头跟你都不说一句话,当你超过90%的人都是这样的弱关系,你又无法跟他们经常联系,但他们未来却会为你创造巨大的价值。
所以如何在三言两语之间跟他们建立信任锁定关系就非常关键。
建立这种信任锁定双方关系
最佳时期是在刚加为好友初次认识的时候
。加了别人都不主动打招呼,以后更别指望有什么深入互动。
在进行好友申请的时候,你只能写寥寥几个字,所以我验证短信通常会这么说(仅供参考):
-
“我叫小A专注社群营销”
-
“我叫小A某某朋友特别推荐”
-
“我叫
小A
某某群的群友,多多交流”
-
“我叫
小A
是您的粉丝”
总之要么注明身份,要么注明加他的目的,要么就注明认识的场景。当别人通过验证之后,我一般都会做一个精简的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强调几个部分:
-
一个是自己的身份;
-
二个是在哪里知道的他;
-
三个是为什么要加他;
-
四个是互利的点在哪里。
举个例子,比如我在鸟哥的品牌课上认识了*老师,我主动添加她好友,通过之后我就说了句:
“您好,我叫小A,品牌课的同学,自己专注的是社群营销。看了您的文章觉得写的太好了,瞬间变成了您的粉丝,所以就加您好友一下。希望以后可以多多向您学习请教,我也会经常分享您的优质作品,没事给您点点赞。以后如果在社群营销方面有需要了解的我也会竭尽全力”。
通过这样的话术,可以提高自己的辨识度,同时给对方留下好感,让两人的关系变得有价值。
学会利用自己的闲置时间,
闲置价值去做”存款行为”
朋友之间相处,彼此都有一个
情感账户
,你情感账户有多少存款,取决于你付出了多少。你付出的行为就叫“存款行为”,你向对方索取或者你伤害对方的行为叫“取款行为”。
在朋友圈的经营过程中,要识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存款行为”,哪些行为是“取款行为”。“取款行为”一般用利用朋友的关系做一些利己的事情,比如你做微信营销要卖货给别人,比如你请教别人问题,比如你让别人帮你转发连接帮你投票。恶劣一点的比如你说了一些带有攻击的话。
当你经常做“取款行为”的时候,你的人品就会消耗殆尽,以后你再让别人帮忙就没人愿意搭理你。
“存款行为”指的就是做一些利他的事情
,什么样的行为可以成为“存款行为”呢?比如你帮别人点赞、你看到别人分享的文章用心的做一个评论、转发别人的文章、给别人投票等等。反正别人需要帮忙的,力所能及之初你顺手帮一帮。
平时多去做这样的“存款行为”,到哪一天自己有什么事情需要别人了就可以一呼百应。而非要等到需要帮忙时才想到要做点什么的时候,你要付出的代价就要大很多,这个时候只有交易没有情谊,毕竟下雨天的伞最贵嘛!
当然做任何事情你得考虑到成本因素,所以在
做“存款行为”的时候你一定要学会如何学会利用闲置时间,闲置价值。
比如你平时刷朋友圈的时候,就顺手给那些有趣的分享点赞。当你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时,顺手在下面表示一下感谢。反正你也是要刷朋友圈,为什么就不可以顺手做一些这样容易建立好感的事情呢?
我们身上有很多闲置价值,在自己这里变不了现,但是在别人那里就可能价值连城。
比如别人需要了解母婴行业的信息,你正好有认识的人或者这个资料,顺手给人家嘛。放你身上又不会捂出金子,放别人那里就赚了个大人情。这种道理大家其实都懂,就是懒得去做而已。
如果你总是抽出专门的时间去做“存款行为”,那肯定会非常耗时耗力。所以核心的点在于
成本控制
,学会用闲置时间和闲置价值在平时慢慢去做”存款行为”的事情,以后会有爆发的一天。
当你有上万好友的时候,你必须有自己的一套标签体系,如果没有自己标签体系,那你的朋友圈将会一片混乱。
建立标签体系要记住,标签体系不是以对方为中心根据好友的属性建立的。
一定要以自己的目的为核心,围绕着以后想要做什么事情建立一套标签体系。
所以你贴每一个标签的时候都要知道这个标签后面会有什么行动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