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态修复网
中国生态修复网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生态修复产业最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网络媒体,为中国的生态修复产业提供科研、技术、政策、市场、投融资、管理等全方位的资讯服务,以期推动中国生态修复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做中国生态修复产业化的创导者和践行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节课  ·  “我用AI搞钱,春节期间收入超10万” ·  昨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支付新手高频易发的故障,如何应对? ·  3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G端转AI产品,通过这个策略涨薪20%!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态修复网

【技术交流】EEH专栏 | 华中农业大学土壤矿物与环境团队王小明课题组:土壤氧化铁与细菌协同增强砷(As)吸附与氧化机制

生态修复网  · 公众号  ·  · 2025-01-20 06:00

正文

研究背景导读

砷(A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有毒类金属,其中三价砷(As(III))因其高毒性和迁移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相比之下,五价砷(As(V))毒性较低且更稳定,因此As(III)的氧化转化对砷污染治理至关重要。土壤中砷的形态和迁移行为受到微生物、矿物和有机质等多种活性组分的协同调控。微生物能够通过As(III)氧化酶将As(III)转化为As(V),而土壤矿物(如铁氧化物)则在砷的吸附与固定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机质(如腐殖酸)进一步通过络合作用调控砷的环境行为。然而,土壤中这些组分往往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互作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从而共同影响砷的形态转化和迁移归趋。


尽管单一组分(如矿物或细菌)在砷行为中的作用已有较多研究,但对微生物、矿物和有机质复合作用下砷吸附与氧化的协同机制理解尚不全面。本研究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深入探讨了针铁矿、As氧化菌和腐殖酸协同作用对砷(III)吸附与氧化的影响机制,为土壤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理解及污染修复策略研发提供了新视角。



文章内容概要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王小明课题组在《Eco-Environment & Health》期刊上发表了题为“Enhanced As(III) adsorption-oxidation via synergis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bacteria and goethite”的研究论文。研究通过制备针铁矿(Goe)、As氧化菌(SY8)与腐殖酸(HA)的二元及三元复合体,系统探讨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As(III)吸附与氧化的协同作用机制,揭示了土壤矿物-微生物界面对砷形态转化的复杂影响。以下为研究的主要发现:


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pH 7-8.5)下,细菌生长状况最佳,As(III)的氧化效率最高;而酸性(pH 4)和强碱性(pH 10)条件显著抑制细菌生长和As(III)氧化效率。研究表明,中性和弱碱性环境更有利于砷污染的生物修复。当As(III)浓度为20 mg/L时,细菌在24小时内可完全氧化As(III);但随着As(III)浓度进一步升高,氧化效率下降,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这表明高浓度砷对细菌生长产生毒害作用。腐殖酸对细菌的生长和As(III)氧化过程无显著影响,但在反应后期促进了As(V)的吸附。结果表明,腐殖酸主要通过调控复合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活性)影响砷的行为,而对细菌的生物氧化途径影响有限。


针铁矿颗粒与细菌结合后,紧密包裹在细菌表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细菌的养分摄取和生长,但显著增强了As(III)的吸附与氧化能力。在反应10-15小时内,复合体系的界面作用促进了As(III)的氧化,这一过程与·OH(羟基自由基)的生成密切相关。实验发现,针铁矿覆盖在细菌表面后,细菌通过胞外聚合物的磷酸基团与针铁矿表面羟基形成P-O-Fe内圈配位键,显著增强了菌-矿界面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与单独的细菌或针铁矿相比,复合体显著提升了As(III)的吸附与氧化效率。在复合体系中,检测到Fe(II)和·OH的生成,表明细菌代谢活动与矿物催化作用共同促进了As(III)的氧化。这一现象可能与类芬顿反应相关: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H₂O₂在针铁矿催化下生成·OH,加速了氧化过程。在菌-矿互作过程中,针铁矿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结晶度降低,非晶态物质逐渐积累。同时,针铁矿表面的缩醛和半缩醛氧比例显著增加,表明其与细菌界面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


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微生物、矿物和有机质在复合体系中的协同作用,揭示了多组分界面对As(III)吸附与氧化的关键机制。研究结果为砷污染土壤的绿色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策略。基于菌-矿复合作用的修复技术具有高效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尤其适用于砷污染较为严重的土壤环境。针铁矿等矿物的改性和菌-矿复合体的进一步优化,能够显著提升砷的处理能力,为环境材料开发提供思路。研究揭示的类芬顿反应与·OH生成机制,不仅对砷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为其他污染物(如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提供参考。本研究深化了对砷污染土壤中多组分界面过程的理解,强调了复合体系在环境修复中的潜力,为绿色、可持续的污染治理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1. 环境条件(pH、As浓度、HA浓度和矿物浓度)对细菌的生长-繁殖(a-d)和As(III)氧化的影响(e-g)


图2. 针铁矿(a)、SY8细菌(b)、Goe-SY8二元复合物(c)以及Goe-HA-SY8三元复合物(d)的SEM图,XRD图(e)和FTIR光谱图(f)


图3. 不同组分与As(III)反应过程中可溶性As(III)(a)、As(V)(b)和总As(c),及固相产物As-K边XANES光谱和LCF定量拟合分析(d-f)


图4. 菌矿复合体与As(III)反应前(a和c)和之后(b和d)产物XPS(Fe 2P)光谱,以酸溶性总铁(e)和·OH含量(f)


文章引用

Jie Deng, Shaowei Mi, Chenchen Qu, Qiaoyun Huang, Xionghan Feng, Xiaoming Wang*, Enhanced As(III) adsorption-oxidation via synergis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bacteria and goethiteEco-Environment & Health (Eco-Environ. Health), 2024


https://doi.org/10.1016/j.eehl.2024.12.001


通信作者简介



王小明,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土壤化学与环境,重点研究1)土壤磷形态转化与高效利用;2)土壤污染物界面过程与绿色修复;3)土壤矿物演化与元素有效性。在ES&T、GCA、EEH等权威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论文30篇,论文被引用2550余次,H指数28(google scholar)。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岗位科学家项目。在国内外主流学术会议做交流报告30余次,参编“土壤环境界面分析方法”和“Soil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专著。担任国际期刊Eco-Environ. Health青年编委、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 编委和Sustainability客座编辑,为20余个专业期刊审稿。荣获第十九届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8/9)、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Appl. Geochem.期刊优秀审稿人奖等。

邮箱:[email protected] 




END




EEH
往期回顾

第1卷 第1期

第1卷 第2期

第1卷 第3期

第1卷 第4期


第2卷 第1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