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线下训练营的一位学员面临「如何早起」这个问题,所以我全程跟踪,和他一步一步建立了针对早起的「执行意图策略库」。最终的效果是他仅用四句话,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
第一步:找出本质目标,选择达成路线。
早起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跟他讨论后,发现他之所以想早起,是为了早点到达公司。这样不但能避免迟到,更能有属于自己而精力充沛的时间。所以,早到公司是早起背后的本质。如果只是早起了,却没有早到公司,就没有意义。这就需要控制在家时间。否则,优质时间都耗费在家里的杂事儿上了,起早五更赶晚集,这种滋味你尝过吗?超级挫败。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反推达成路线,可以使用简单的加法公式:
早到公司 = 早起 + 控制在家时间
同样,早起这一项,也可以用这种分解的方法,进一步反推。只不过,这次我们有两个选项:
A. 早起 = 早睡 + 自然醒
B. 早起 = 晚睡 + 闹钟暴力醒
你喜欢哪个呢?经过一番比较,我的学员选择了「A. 早睡 + 自然醒」。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白天可以精神充足,不但更舒服、利于健康,而且工作效率还高。否则,一直依赖闹钟,也会有失败的机率。还记得你早上实在困,按掉了闹钟再睡一会儿的时候吗?等再次醒过来时发现「哇,不好,要迟到了!」脸也顾不上洗了,随便穿了件衣服就匆忙去上班,到公司才发现穿反了。
经过选择,你最终确定的公式是:早到公司 = 早睡 + 自然醒 + 控制在家时间。
第二步,找出干预时机,确定应对动作。
既然自然醒,是不是就用不到闹钟了?并不是。我们仍然用,只不过,是用它来提醒你睡前准备。
如果你希望早上 6 点起,而你至少要睡 7 个小时才能自然醒,那么最晚 11 点就得入睡。考虑到入睡需要一段时间,睡前还要洗脸刷牙洗澡一类,最好能提前一个半小时开始准备。那么 9 点半就要开始了。9 点半的时候,你一般在做什么呢?无论是听网课、看剧,还是刷微信、打游戏,都很容易让你忽视了时间。所以,请设置一个睡前准备闹钟,然后定出第一条执行意图:
【策略-1】如果我听到睡前闹钟,那么我就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正在做的事情,去卫生间洗漱。
这一条策略是为了保证早睡,也就是公式右边第一项。还记得吗?公式是:早到公司 = 早睡 + 自然醒 + 控制在家时间。
那第二项呢,「自然醒」?它是个自然动作,不需要用执行意图来保证。
第三项,「控制在家时间」呢?我们发现,只要你确实是自然醒来,就会精力充沛,意志力几乎处在一天的最高点,这时候,只要跟自己约定一个合理的出门时间,那份紧迫感就能有效地缩短你在家里的时间。对大部分人来说,一小时的时间,麻利一点,足够完成洗脸、刷牙、洗澡、吹干头发、打理发型,以及工作场合的普通化妆了。当然,那种加特技的爆炸化妆可能不行。那么,我们定出第二条执行意图策略:
【策略-2】如果我自然醒来,那么我就看一眼时间,然后跟自己约定 1 小时之内出门。
对有些人来说,只靠这两条策略,就已经走上了早睡早起的轨道。但更多的人,则会碰到一些常见的障碍。所以,要测试,要改进。
第三步,测试效果,收集问题。
我的这位学员,使用这两条策略,三天就发现了问题:第一,早晨醒来后摸到手机看时间,看完以后很容易继续看手机,然后就会赖床,经常要超过 1 小时才能出门。第二,贸然早睡很容易睡不着,因为生物钟还没调过来。无聊又很难受,干脆看手机,于是看到了很晚。这两个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
第四步,找出新的干预时机,确定新的应对动作。
怎样避免早晨醒来后看手机?硬管住自己行不行?也行,但失败率高。最好是从源头解决:临睡前手机远离床头。这样当你醒来后,除非离开被窝,否则没法碰手机,没法在被窝里玩手机。
请记住:早晨的手机——有毒。那睡前不看手机无聊失眠怎么办?看纸质书。床头放个台灯,在床上用台灯看纸书,看困了按掉台灯倒头就睡,不用下来关灯。如果你看手机,电子设备的蓝光会欺骗大脑,让它以为还是白天,减少褪黑素的分泌,更加难以入睡。而纸质书,只要不是小说,促进睡眠的效果非常好,你试试就知道。由此,我们定出了第三条策略:
【策略-3】如果我完成了睡前洗漱,就让手机远离床头,然后换上台灯,在床头读纸质书。
除了看纸质书之外,通过运动制造身体的疲倦感,或者睡前洗热水澡,也都是帮助入睡的办法,都可以考虑。等你的身体习惯了新的生物钟,入睡难也就越来越不是问题。
第五步,继续测试效果,收集问题。
两周之内,发现了新的问题:有时候晚上 9 点半根本还没回家,也就没法洗漱了。工作日,加班一不小心到 9 点多;周末晚上,外出聚会,也没能早回家。这两个问题,是否都需要解决呢?经过思考,这位学员决定解决加班的问题。而周末聚会呢,反正第二天不用去公司,而且也不频繁,偶尔的变动不会太影响生物钟。
第六步,再次找出新的干预时机,确定新的应对动作
加班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位学员一开始觉得很难,几乎要放弃了。跟我一对一咨询之后,决定采取办法:守住底线,准时下班。
很多人习惯了加班,白天反而没有紧迫感。想到晚上都还要工作,也会觉得这么累,不如白天先拖一会儿。确定底线有什么好处呢?你会发现,因为有了紧迫感,下班之前工作居然也能做完!就算做不完,还记得吗?早睡早起,明天早上班继续做啊,精力还更好。早下班不会让你损失时间,只是让你的作息提前了。这就是第四条策略:
【策略-4】如果到了下班时间,我就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正在做的事,然后离开公司。没做完的事可以明天早来公司做。
两轮修订后,这位学员用四条执行意图建成了自己的策略库,分别是:
如果我听到睡前闹钟,那么我就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正在做的事情,去卫生间洗漱;
如果我完成了睡前洗漱,就把手机远离床头,然后用台灯在床头读纸质书;
如果我自然醒来,那么我就看一眼时间,跟自己约定 1 小时之内出门;
如果到了下班时间,我就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正在做的事,然后离开公司。
就靠这四句话,他在工作日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很早抵达公司,有时候甚至可以 5 点多就起床,7 点到公司。早起之后,他惊喜地发现,在精力最充沛的时间里不受干扰,效率就像开了挂一般。9 点半,别人才踩着点进了公司门,他一天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快一半。他说,那种感觉真的是心花怒放。
两轮修订后,你可能会想,这样就高枕无忧了吗,不会碰到新问题吗?是的,这次你学乖了,恐怕还得改来改去,你心想。有没有一些东西,会影响你及时下班呢?比如说,领导不让你准时下班?有的公司里,大家已经形成了加班的文化,如果按时下班,领导反而会有意见。我们就不评价这种公司文化了。你可以适当加班,但心里还是要有底线,比如加班最多不超过 1 小时等,一到 1 小时就下班。只是把底线放在心里,不说出来而已。
回顾一下,今天的 6 个步骤,都还记得吗?
第一步:找出本质目标,选择达成路线;
第二步:找出干预时机,确定应对动作;
第三步:测试效果,收集问题;
第四步:找出新的干预时机,确定新的应对动作;
第五步:继续测试效果,收集问题;
第六步:再次找出新的干预时机,确定新的应对动作。
你可以这样持续优化下去,也可以在你满意的程度上停下来。专属于你的执行意图策略库,就是这样诞生的。对你来说,早起可能不是 4 句话,而是 3 句话,或是 5 句话,最重要的是针对你的具体情况做出计划。
执行意图是个很神奇的方法,随着你用它越来越多,你会发现,它在很多领域都有用,堪称超级武器。那么,执行意图是万能的吗?有没有局限性?在线下训练营里,我经常回答大家的提问,挑选一些常见的为你解答:
有人问,既然执行意图那么厉害,能让目标达成率翻倍,那敢不敢直接让达成率变成 100% 呢?
回答是:在个别实验当中,像是乳腺检查实验,的确发现了达成率可以达到 100% ,而没有使用执行意图的对照组,达成率也有 53% ,所以达成率跟事情的难度也有很大关系。不过,实验测量的达成率,是针对人群的统计平均,再反推到每个人身上。
但人跟人是有差异的。具体到你自己,如果使用今天的流程深挖下去,策略库更完善,达成率完全可能超过平均概率,达到 100% 也不是没有可能。当然,如果你面临属于自己的特殊困难,也有可能低于平均。总之,这取决于具体的目标和障碍。
执行意图要发挥作用,有两个前提:第一是你设想的机会真的存在。就像早起案例中,你设置了睡前准备闹钟,按理说闹钟一响,你就去洗脸刷牙,可这个点如果你还在公司里加班,就根本没法洗脸刷牙。机会就这样被加班给覆盖掉了,而你需要用新的执行意图,也就是按时下班,重新把机会给开辟出来。这些,都需要你在亲身实践中检验。
第二是你准备的策略得真的有效。有的人为了避免被微信占用太多时间,定下一个策略:如果有新的消息,我就打开,只看一眼就关掉。但这个策略失败率相当高,因为它需要你每次都动用意志力,管住自己,稍不留神可能就顺便点开朋友圈看下去了。更好的办法,也许是你安排出专门的时间,集中处理微信,而工作期间把手机放到抽屉里,只要能听到电话就行,有急事找你的人,会给你打电话的。
有人问:有没有一些人就是「油盐不进」,执行意图很难产生效果?
回答是:还真有。对于那些自我调控能力比较弱的人——其实也就是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执行意图能够产生相当好的效果。但是也有另一部分人,他们本身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调控系统,甚至是过度的自我调控——比如说完美主义者,效果又怎样呢?
还记得吗,我们前边讲过完美主义。它分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指向自我的完美主义」,特点是有很高的自我要求,传统上认为它利弊参半,不过后来发现它似乎还是好处居多。另一种则是「社会期望的完美主义」,是别人对你有很高的要求,他人经常对你很苛刻,而你经常觉得百般努力也难以达到他们的期望。之前我们还给你测过,你的哪种完美主义得分更高。那执行意图作为一种外来的办法,跟完美主义者体内的「原住民」们又能否「和谐相处」呢?
已经有研究发现,对于社会期望型的完美主义者来说,执行意图并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这一类人使用执行意图之后,目标达成率甚至还会下降,因为来自别人的苛刻要求,已经植入了他们的内心,而使用执行意图来拟定计划的过程,恰恰激活了这些内心深处自我批评的声音。看起来,就像是两种感冒药不能一起吃一样。
不过,也不光是执行意图会遭遇这种困难。对于这些充满严重的自我评判的人,短期疗法,像是行为疗法或是认知行为疗法,凡是聚焦于具体行为计划和措施的方法,效果都不大。但长期疗法效果很好。所以,万一你就是这一类的完美主义者,请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如果能找到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做长期的咨询,当然是最好的了。
那另外一种呢,也就是「指向自我的完美主义者」?他们没有出现这种副作用,还是可以放心使用执行意图。不过,这类人往往是享受完美主义好处的人,他们的自我管理技巧比常人更好,在性格方面,大五人格中的「尽责性」也更高。尽责性高的人呢,研究很尴尬地发现,执行意图产生的效果也有限,主要是他们可提高的空间不多了。他们本来就是不太容易拖延的人,人家不用执行意图,就能达到你用了之后的效果,你看,就是这么不公平。
也就是说,即使是执行意图这样的计划神器,也是要分人的,完美主义者使用的意义不大。还有一种也是——自我效能感低的人。用俗话说,就是对事情特别没信心。假如你定出的计划是跑步 30 分钟,却又毫无理由地坚信,自己根本不可能跑这么久,那执行意图的效果也会有限。
除了人的原因,有没有哪些目标,是不适合使用执行意图的呢?
根据目前的研究,执行意图几乎是通杀所有领域的,无论是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但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第一种是你对这个目标没有什么责任感,这目标就是可有可无,你也没拿出什么诚意来。这种情况下,执行意图效果一般。很难说这是好是坏。毕竟,每个人都很忙,有大量事情要做,所以这可能恰恰避免了你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第二种,就是用执行意图来改掉坏习惯。现在,请注意听:请你不要去想粉红色的大象!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你想到了什么?是的,粉红色的大象。努力不去想某样东西,反而会比不努力时更容易去想,这就是「讽刺性反弹」的现象。「讽刺性反弹」不光在想法上,也会在行为上体现。
能不能用执行意图来改掉坏习惯呢?研究表明,如果坏习惯还不是那么根深蒂固时,还是有效果的。一旦坏习惯足够结实了,执行意图反而会起反作用。「如果我心情不好了,我就管住自己不去狂吃巧克力!」这条策略有用吗?要看你是不是习惯了吃巧克力改善心情。
如果是,很有可能反而吃更多。那怎么办呢?有一个办法就是替换。把「不吃巧克力」替换成「吃水果」,或者「看一部喜剧」,执行意图的效果就回来了。你看,不过是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区别,效果就相差这么大。
最后一个问题:总体来说,执行意图还是很厉害的,它能不能代替别的方法呢,我只用这一个办法就行了?省钱省时间。
回答是:不能。
执行意图是关于方法的方法。有效的自我管理,除了执行意图外,还需要很多具体知识和方法,嫁接在上面。就像是手机的系统,你可以安装各种应用,系统自带的应用可能不够用。执行意图省时间吗?既省又不省:对于你立刻就能想到的策略,它花不了太多时间。
但如果你需要持续改进,就像今天讲的早起的例子,就要经过反复的试验。省钱方面,也是既省又不省:执行意图本身当然不花钱,但你选择的策略可能会花钱。你决心矫正体形,使用执行意图抓住了机会,成功地预约了这座城市里最好的健身教练,恭喜你——花钱的道路开始啦,毕竟人家是最好的教练嘛。
本期作业:
好了,关于执行意图,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你现在都听成半个计划专家了。来做作业吧!你有哪些希望达成的目标,或者养成的习惯?请使用执行意图,按照今天介绍的顺序,制定出一套你的策略。
那么,怎么知道自己制定的执行意图策略是否有效呢?在清风老师的喜马拉雅课程里,他点评你的策略,让你尽可能地提高达成率。
那么,怎样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有效地使用执行意图,让它充分发挥效果呢?在清风老师的喜马拉雅课程里,他会手把手,教你应用执行意图,定出属于你的策略库,让你的计划具备极强的针对性。■
让 12 万人受益的战拖方法论:《战胜拖延症:跟高地清风学自我管理》现已登陆喜马拉雅FM,一朝学会,受益终身。音频内容结合心理与认知科学,融合国外前沿知识,为你打造系统全面的战拖方法论。
戳原文,马上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