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福州三中滨海校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成立仪式举行。作为三中教育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中滨海校区致力于打造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综合平台,深化合作,共促学生全面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周延锋、福州新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王长旺、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叶凌、福州市教育局思政处处长廖少猛、福州市教育局团委书记林玉婷、福州三中党委书记连仁昌、福州三中校长张年雄等相关领导及家委、家长、学生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张年雄在致辞中表示,“教联体”的启动是三中滨海校区在教育探索道路上的重要部分,它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资源,形成强大的教育活力,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的要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期待“教联体”发挥其积极作用和影响。同时,希望家长能与学校紧密沟通,共助孩子成长;老师们能创新教学,因材施教,引领学生全面进步;同学们能珍惜机会,积极参与,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为孩子们拓展实践天地与资源空间。
福建师范大学团委
书记
周延锋和福州三中党委
书记
连仁昌签署共建协议
本次启动仪式,福州三中滨海校区与福建师范大学“青马工程”签署共建协议,福州三中滨海校区成为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校外实践共育基地。
“青马班”是福州三中一大特色。2019年,福州三中首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马班”)开班。“一校一班”(“一校”:“福州三中团校”;一“班”:“福州三中青马班”)成为福州三中党建与思政工作创新的重点工程。
本次“青马工程”校外实践共育基地的授牌标志着两校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面的合作将更加紧密深入,共同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贡献力量。
现场,福州三中滨海校区“心海桥”家长学校也揭牌成立,并为“心海桥”家长学校logo设计者颁奖。
记者了解到,福州三中滨海校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倡导打破家庭教育“定势思维”,致力于传递家庭教育“新”理念,成立家长学校,并取名为“心海桥”,代表着在滨海新城的福州三中,筑起家长和学校之间心与心交流的桥梁。“心”这一字象征着家长学校策划的用心,也寓意家校沟通的齐心。
据悉,近年来,福州三中滨海校区在集团化办学统一管理下,基于寄宿制高中家校共育工作开展情况,学校从完善共育机制、创设互动平台和开展研训特色活动等角度探索出寄宿制高中对于家校共育工作开展的具体“一四五”策略。
“一四五”策略指的是实施一路径策略,从德育课题研究开始,针对每一项的家校问题进行策略研究;提供家校共育“沐育德”班主任论坛、“沐春共育”家长学校、膳食委员会等四平台;开展家长职业规划分享会、远足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联动以及心理教育培训等五特色活动。
当天,活动现场还为法治、综治、健康副校长及校外辅导员、生涯指导员颁发聘书。启动仪式后,“职海导航·探索生涯”职业生涯指导分享会、“红色引领·厚植情怀”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也同步开展。
2024年12月4日,福州屏东中学举行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塑造万千幸福好人‘幸福教联体’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启动仪式。
福州屏东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志愿服务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号召,
携手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树兜社区和近邻“合伙人”单位,共同打造了一个集学校、家庭、社区为一体的“幸福教联体”。
(海峡教育报记者 郑琳琳/文 福州晚报记者 叶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