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6
日一大早,统计局就公布了上半年的经济数据。
其中
GDP
达到了
4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6.8%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
6.8%
,二季度增长
6.7%
。
这组数据告诉我们:上半年经济增长还不错,但二季度有所放缓。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仍然红红火火的,虽然增速放缓但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创下了历史新高:销售面积
7.71
亿平方米,增长
3.3%
;销售额
6.69
万亿,增长
13.2%
。
从单月数据看,投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大关键数据,都创下了近期新低:
上图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月创下了一年来的新低。
中国是投资拉动型的经济,投资增速下滑,肯定会影响未来一段时间的增长。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投资下滑?其实分解一下数据就可以看出,主要是“政府
+
国企”的投资增长乏力。
上图是投资分类情况,可以看出民间投资同比增长了
8.4%
,还是不错的;但“国有控股”(政府
+
国企)只增长了
3%
,是拖后腿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政府
+
国企”投资增长乏力?因为中国在规范地方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缩了一些财政能力偏弱的城市的大基建项目
(包括
PPP
方式的)。比如前两天国务院下文,提高了修建地铁(轻轨)的门槛,很多城市暂时失去了申报新线路的资格。这当然会影响到“政府
+
国企”的投资。
从长远看,中央这样做是正确的。靠修建“利用率不高、财政负担沉重的基建项目”来拉动经济,负面影响是长期的。但问题是,压缩了不该建设的项目,还要增加有效益、有能力修建的项目。否则,经济增长必然乏力。
央行最近叫板财政部,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是“真正积极”,其实就是在说这个事情。
我此前就在专栏里建言过,通过强市扩张、增加财政赤字、减税等方式,增加有效投资。
比如中山、惠州,此次都不符合国家新的修建地铁标准,地铁规划难以落实。而深圳这种城市面积狭小,钱很多,基本建设很难展开。如果让深圳合并惠州,就可以解决修建地铁的资金问题,而深圳拥挤的人口也可以顺理成章住到惠州,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上图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也创出了新低,呈现增长乏力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压力开始显现的时候,房地产的支撑作用又出现了。这就是我标题上说的,经济(
A
)疲软的时候,房地产(
B
)就要反弹了!
上图是房企购置土地面积的增长情况,很显然在
5
月、
6
月出现了显著反弹。
上图是房地产销售额、销售面积的变动情况,其中销售额增长(蓝线)非常强劲。而央行的数据也显示,
6
月“住户贷款”新增了
7073
亿元(主要是买房),
5
月是
6143
亿元,
4
月是
5284
亿元。
由此可见,向“住户部门”(家庭)加杠杆仍然在持续进行中。
或许有读者会说:你说住户贷款增长了不少,我怎么申请贷款这样困难?其实,这一切都是在管控之中,加哪里不加哪里,都是讲究的。
上图是开发商投资和卖房情况,其中第一个表格里可以看出,山海关外的开发商投资最为积极(增速最快)。这是因为东北楼市启动比较晚,波浪现在终于传到他们那边去了。第二个表格里可以看出,卖房子方面,东部同比增长最低,中部和西部增长最高,
增量的杠杆主要在中部和西部。
上图是房地产的景气指数,很显然
5
月和
6
月在反弹。
所以,你不能只看到“政府在严查”、“调控在收紧”,还要看到真实数据如何。
官方数据(统计局和央行的)都告诉你,房地产市场在持续升温,你非要认为楼市完蛋了,那谁也救不了你。
为什么楼市突然升温了?因为货币政策放松了,在强调“合理充裕”了,定向降准、降息了。为什么会放松?因为经济压力开始出现了。就是这个逻辑。
那么未来呢?
我只能反问一句:你说呢?
致读者:
由于工作过于繁忙,从即日起对于微信公众号里留言咨询楼市的问题,每天只选择有代表性的回答20个左右。更详细的咨询活动,都转入“刘晓博说楼市”的知识星球内进行。希望读者理解。
欢迎加入刘晓博的知识星球,参与互动!
如果你在买房中遇到难题,可以加入刘晓博在第三方APP“知识星球”上开设的栏目“刘晓博说楼市”,通过
支付年费
(每年1599元)
的方式,获得更详细的咨询服务。
“知识星球”原名“小密圈”,是一个知识交易的APP平台,是内容创作者连接铁杆粉丝的渠道。
“刘晓博说楼市”,是刘晓博在“知识星球”开设的一个跟愿意
付费
的粉丝交流的空间(去年注册,2018年6月21日正式开始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