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璧君(实习记者):
我看了一些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有褒有贬,其实都能够理解,但我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我最大的一个感受是它的小共同体意识特别强,这些人物形成的社区共同体是以大都市为养料的。在疫情之后,电影中的上海变成了现在时态,而不是爱情神话里面回味的过去的时代。
《爱情神话》把上海当成了大都市的化身和中介,在某种意义上使得上海和费里尼导演的《爱情神话》里的罗马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对位,但是在《好东西》中,整个故事的语态、时态变了,上海的表象和实际的含义也变了,我看到了很多非常具体的生活空间:上海的街道、弄堂,铁梅她们在家里做饭、揉面,还有《明天会更好》的街头表演等。
好东西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徐鲁青:
我也有这种“共同体的感觉”,印象很深的是《好东西》里的很多细节都能和我的生活呼应上。比如小叶家里囤了很多东西,自己还在种菜,这个跟疫情记忆明显是有关系的;再比如电影海报中三个女主角化了妆,是打算去过万圣节的;还有在上海街头唱《明天会更好》,这也是刚解封时的事。电影里出现的地点也让人很熟悉,不论是他们唱歌的育音堂、日料店,还是小区楼下的垃圾分类站。
在陪朋友二刷的时候,我还发现了一些好玩的“隐藏梗”。例如王铁梅去接小孩的时候,旁边会出现两个爸爸一起接小孩,还有两个男生谈恋爱的场景,包括前夫和小马对话的时候,还提到了《Born This Way》这个梗。
陈璧君:
我印象还很深的另一方面是语言的变化。我看到一篇影评,它把邵艺辉回归普通话、而不是附着于上海话的尝试,纳入到了中国大陆电影的发展谱系里。虽然这个说法我觉得也是存疑,但我自己看了有一些醍醐灌顶。
这篇影评写到,第五代电影人在电影中使用非常正统的、厚重的白话文,第六代电影里就出现了很多乡音方言,从乡音方言变回普通话最经典的就是娄烨在《苏州河》里浪漫的普通话念白。我觉得《好东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非常动态的,其中有许多打动我的地方,比如女人的语言、小孩的语言,女主角作为调查记者探索自媒体的语言,还有器乐的声音,小叶给小孩放的妈妈劳动时的声音,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对干枯的普通话台词的填补。
潘文捷:
看了这部电影,我最大的感受是“割裂”。比如电影上写的宣传语是“整点新东西,说点新话题”,但其实对我们来说,女性主义已经完全不是新东西、新话题了。回看近年来的网络小说,你可以看到很多非常好看的女性主义作品,包括《她对此感到厌烦》《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为什么它永无止境》等,这些书有的是科幻题材,有些是古代言情题材,类型十分丰富。
不过,电影电视作品面向的是更为广阔的群体,可能它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女性主义,毕竟从事实上看,很多男士并没有接受。让我举几个很有意思的例子,首先是电影里面出现了有logo、文字的包包,电影上映后,这个帆布包的品牌方就发布了声明:本品牌是男性主理人,男性产品设计师,男性印刷,男性打包,男性搬运......如果介意的话慎拍。
其次是孙红雷在电影宣传期间作为嘉宾的发言,他说他是宋佳的粉丝,觉得宋佳“特别爷们儿”,让我感觉很割裂,他们不知道用什么话来赞美宋佳的主体性,于是他选择了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词——爷们儿。
《好东西》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最令我震惊的其实是许纪霖的发言,他的《好东西》影评的标题是《摆脱了异性的凝视,还有真实的女性吗?》,他写道:“女权的觉醒,如果走火入魔,就会变成用男霸总的模式塑造自身。”可我们都知道女性主义并不是这个样子的,王铁梅不是霸总的翻版,她也没有说我要去dominate(控制或主宰)他人,如果你想做家庭主夫那就去做,男性也可以得到某种解放。
这让我想到了今年的脱口秀节目,张慧说“强势女人不要命”,窦文涛就很害怕,因此找各种理由拒绝给她拍灯。这让我感到男人内心惧怕强势女人。总的来说,许纪霖的发言让我觉得他其实并不知道真正的女性主义是什么,就已经在那里批评了。
董子琪:
我也看了许纪霖的影评,他主体意思应该是王铁梅特别强,而女性dominate所有的模式并不是真正的女权,我觉得他对于强权是有一种恐惧的。
我看这个片子就是不太被触动到,我在想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部影片中提到了很多书和观点,比如阿瑟·米勒的戏剧集《都是我儿子》等等,可能也有导演的个人趣味在其中,但好像没有一个东西把这些串起来,讲到的内容都是浮光掠影过去了,没有一个深入的、核心的焦点。例如模拟母亲家务的各种声音很妙,这一段出来以后我就期待得更多,但后面又没有能够回到这段的高度的内容了,或许也可以说这是导演的一种风格吧。
很多人都说《好东西》是小妞电影,我想到我特别喜欢的《BJ单身日记》,女主角也是文化界的,不过形象肯定没有宋佳好,有点胖胖的,《BJ单身日记》里面会描写一些主角非常不堪的欲望,以及这些不堪的欲望如何改变了她,或者说如何让她陷入一种困境。
王铁梅这个人是没有让她陷入困境的欲望的,她整个形象就像是站在那个代步车上的样子,始终屹立在那里,看着这些男人为她疯狂、为她痴迷,她没有困境,没有脆弱,也没有不堪的欲望,虽然她的文章被网友骂了,但恶评的影响并不是深刻的。王铁梅这个人物是缺少更加深入的改变的,也没有一个变化的契机,她自始至终都是那么正确、那么完美,但正确不会让我感动。
好东西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小叶这个角色就有意思得多。我还挺喜欢她和保安对话的,感觉是很有意思的小品,小品段落是挺不错的,但是放在一起,我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要构成一个故事。“共同体”的感觉当然很好,可它有点动力不足,例如吃饭的契机让他们聚集在一起,然后因为一些事情吵架,但是他们的对话没有深入下去。
徐鲁青:
我理解你说的意思,角色说的每句话都是正确的,看的时候觉得像在听播客。
董子琪:
对,那他们是在为自己的角色说话吗?角色的逻辑和动机完整吗?还是为了观点。角色形象的塑造有点弱。
徐鲁青:
对我来说《好东西》是爽片,片方其实也把“爽”打在了购票平台的海报上面,很多二刷或者三刷的人是觉得看完之后很开心,把这部影片比作生活的“布洛芬”,表示如果长期上映就会在想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过去看一下,我也是这样,看完之后确实心情会好很多。
陈璧君:
刚刚子琪说小叶的形象会更让人觉得真实,王铁梅是一个非典型的角色。在电影一开始就想要树立很强的女强人形象,恰恰是生活中一部分比较激进和前卫的女性主义者所要传达的东西: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生活无懈可击,你就要和性缘关系保持非常高的距离,要始终对它怀有警惕,警惕因为性而突然间让讨厌的男性搞乱你生活,但实际上这种叙事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小叶让我觉得是个活生生的人,正是因为她站在许多异性恋女性的视角里,承认了男人就是非常好玩的,我们很难说自己不会跟男人保持一种情感或者性上的联系。
潘文捷:
在电影当中,可能你认为铁梅与现实是有距离的,小叶好像更加真实,在我的生活当中,我遇到过像铁梅一样强势的女生,她们不一定像铁梅那样有好的女性主义意识,只是她们的性格本身就很强势,同样我身边也有软弱的女性主义者。
所以我觉得,虽然有许纪霖这样男观众在那里指点江山,区分谁是真正的女性主义者,但邵艺辉塑造的这两个角色不是说谁好谁坏,而是像剧中说的“你打成什么样,女鼓手就是什么样”,女生长成什么样,女生就是什么样,没有一个说法是女生不可以这样或那样。
董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