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影院,在一堆好莱坞进口大片铺天盖地的海报中,需要稍加留心才能发现这张《内心引力》的海报——没有任何明星加持,片名还像足了一部科幻片。可就是这部没有夸张宣传的纪录片,未公映豆瓣评分便冲上7.3分,公映后分数更是一路看涨;入围北京电影节“华语力量”单元展映,全国路演更是收获了爆棚的口碑。
这是一个关于7个创业人的真实故事,不是《中国合伙人》,没有刻意营造出的戏剧冲突,除了光鲜,更多的是选择背后的挣扎。
这7个人是: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
方所创始人毛继鸿;
班夫电影节中国区创始人Tina;
雕刻时光咖啡馆创始人庄崧冽;
SoLIFE家居创始人吴永红;
把文翰食材网店创始人把文翰;
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
不明所以的观众冲着海报上那句“当你知道你的生命无法永生的时候,你就再也不能去过那种庸庸碌碌的日子”走进了影厅,而看完的观众,不管是不是创业人,内心的哪里,似乎都被撩拨到了。
拍摄并记录下这个故事的人是一对年轻的夫妻——施秋荣和胡弦,以及他们创立的酿film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5年,光做这部片子就用了4年。期间跟随10位创业人走过6个国家、20多座城市,最终挑选出7人,拍摄素材超过80000G。
这些人不是我们熟知的商业巨子,不是“成功学”的典型案例,他们的故事中充满了创业的焦灼和执着。
这不是一部只拍给创业人看的影片,只是展示了7段故事的主人公,内心一点点执拗的坚持。
看完之后或许能给你一点微不足道的启示:别再做纠结的事,别再过拧巴的人生。
两段不一样的人生
用纪录片“酿”在一起
与丈夫施秋荣毕业即进入企事业单位不同,胡弦子自出学校开始就不曾进入任何一家单位工作过。两个人两种截然相反的就业方式却因为对纪录片的共同喜爱走到了一起,2012年跟丈夫一起创立酿了film工作室。
胡弦子说,拍纪录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你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过着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没有剧本、没有台词,镜头下的他们便是最真实的状态。
与“速食”的商业大片不同,纪录片的产生过程非慢慢“酿”出来不可,花时间和受访者建立起足够的信任,你才能拍到你想要的东西。这也是酿film名字的由来。
即便是《内心引力》能够在全国的院线上映,她仍然不觉得酿film已经达到“成功”这个标准。
工作室创立5年来,光《内心引力》就花费了4年时间来打磨。期间,靠拍一点商业小短片和MV来维持整个工作室的运转。
原本想要制作成短片,因缘际会得以在院线上映,剪辑、内容、时长都要重新更改,又是一通折腾。
▲在北京、南京等地路演被逗哭、逗笑了的观众
▲杭州场热情的观众干脆直接坐到了台阶上
这四年间,秋荣和胡弦子走过结婚、生子这两个人生的重要阶段,而《内心引力》也终于被搬上了大荧幕。
全国路演座无虚席,怀里抱着10个月的女儿小胡桃,戏称《内心引力》是他们的大女儿。
不少观众在观影结束之后感触良多,迫不及待跟更多朋友分享。秋容说,电影除了娱乐功能,还应该有一些启发。个人能力有限,能用自己的手艺为他人做点事,感觉挺开心的。
当年那些拿着投资意向书的年轻人
现在过的还好吗
这两年越刮越猛的创业浪潮让不少年轻人都跃跃欲试,毕业生拿着投资意向书好像比拿简历更加流行。
胡弦子却说,《内心引力》才不是一部催促你快点辞职去创业的电影,相反,因为接触过太多创业人,所以才更加觉得要谨慎。
↑ 钱小华,先锋书店创始人。从一家 17 平米的店面开始至今,先锋书店已成了中国最知名的文化空间。
“我希望自己的每一家书店都是不一样的,多给这个世界带去一张新的面孔。”
↑ Tina,加拿大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区创始人。
“大部分的人还是过着这个社会主流认可的生活……我就是想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把我爱的、喜欢的东西做成一个事业。”
“人的一生就算很长寿,你能够真的去做你喜欢的事情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如果你不喜欢,就不值得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上面。所以,你一定要选择你喜欢的地方,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包括爱好,爱人,也包括事业。”
↑ 庄崧冽,国内知名连锁品牌雕刻时光咖啡馆创始人。
“我不认为自己怎么样,我现在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要自由自在生活的这件事。”
“有时候生活麻木,或者是工作太繁忙,人都会遮蔽掉自己。”
↑ 吴永红,Solife 家居创始人。
“想把我喜欢的 50 年代的好设计带到山区,让那里的学生有机会用上又美又好的设计。”
“创造力不一定是制造出新的东西,也可以是发现一些本来就有的美好。”
↑ 把文翰,两皇冠食材网店店主,开店三年,店里产品只有二十多种。
“我想把旅途中的喜悦与美味和大家一起分享,想过上以兴趣为工作的生活。”
“我想把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
↑ 毛继鸿,服装品牌“例外”和公共空间“方所”的创始人。
“我希望,当人们走出公寓、写字楼甚至网络世界时,在城市的某一个地方,有一个公共的空间,让他们可以真实地进行交流、邂逅。”
↑ 张强,自由执业医生集团创始人。
“我待了三个公立医院以后,再跳是没有意思的……所以,我后来就下定决心,再最后一跳的话,就要为自己跳了。”
“刚刚离开体制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有人说,我会成为先烈。”但是,“我不希望我的故事很苍白。”
这7个人并非你我所熟知的“商业巨子”,若说他们是商人,倒不如说更像是“理想青年”。因为如果只是为了生存,他们完全不必如此纠结。
他们不知道努力的前方是不是成功,但如果不努力去尝试,便永远都要困在一份乏味、无限耗费生命的工作里。
作为一部完全真实的纪录片,秋容说最大的困难既不是资金、也不是拍摄条件,反而是如何取得这些镜头下主人公的信任。
整个酿film也是一支年轻的创业团队,质疑简直是理所应当的。拍摄初期,采访对象会选择性地让摄制组拍点东西。比如7个人中顾虑最多的张强医生,在拍摄了一小时之后说,好了你们可以出去了,我真的要开始工作了。
如果不真实,那纪录片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信任的建立,除了一点点磨合培养,好像也没有更高效的办法了。
承包全片80%笑点的小人物
一生做好一件事
▲西双版纳种咖啡豆的大叔一家和雕刻时光庄仔
除了7位创业人的故事,引起全场几次哄笑的桥段都来自这位在西双版纳跟咖啡豆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咖啡教父”。镜头不算多,但从张老大身上,分明藏着珍稀的匠人精神。
▲张老大在片中反复说“咖啡就是他的梦”,观众一开始都笑,说的多了才感觉到这个“梦”的重量
张老大原本是知青,临走前父亲塞了一本《教父》给他,不知是不是受书的影响,他来到云南便不走了,要在西双版纳开辟自己的“咖啡王国”。别人种东西赚钱,他种咖啡豆费钱又费劲。
为了保护咖啡豆而盖上芭蕉叶,旁边田的主人因为卖香蕉大赚了一笔,而张老大那辆开了二十多年的皮卡还是没钱换。张老大的经历,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内心引力”。
先锋书店尽量选址在那些有历史、有故事的建筑作为书店载体,希望“慢慢探索出一条突破传统书店的发展之路”。而想要在乡村开辟一片文化空间的钱小华,遇见的首个难题便是村民的抵触。
在安徽碧山,他改造一所老祠堂,修建碧山书局,希望能拾起这里曾经辉煌的书院文化,形成乡村新的文化公共空间。
▲钱小华邀请乡亲们开业当天都来喝咖啡,村民们说咖啡不好喝,但听到免费,开业那天还是都来捧场了
要村民接受新事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就像先锋书店的slogan:大地上的异乡者。作为一个异乡人,还是在不断努力缩短与村民的距离。
都是普通人,一坚持就是十几二十年。还是因为兴趣吧,再难的事都可以坚持久一点、再久一点。
内心引力是
对生活一种不问成败的热爱
18个月的拍摄,秋荣和弦子也在采访对象身上学到了不少。
比如跟着把文翰3点起床进山掏笋、8点后开始采蜜,他让摄制组关闭所有照亮工具,感受自然的声音和光线;
比如张强医生建立以医生命名的医疗小团队,整体进步的同时也要强调个人的重要性;
比如每天都拼命向前冲,也要适时放缓脚步,停下来思考为什么每天都很忙,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忙……
有一个作者在看完《内心引力》之后写下
“作为一个半途而废、甚至可以说失败的创业者,我在《内心引力》里,看到了我不忍卒视的过往创业经历:我是如何被梦想驱动、被愿景点燃、被创业思维改造、被投资者的贪婪与合伙人的野心吓退,甚至,我几乎就要变成我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双脚离地、舍本逐末、成天谈情怀、满嘴跑火车、到处嚷嚷自己不容易。”
或许我不是一个创业人,但能在《内心引力》中找到重启生活的动力,这便是这部片子存在的价值所在。
当电影院里排满追求刺激视觉效果的爆米花大片,你是否愿意花90分钟,走进影院,来看一个既不惊心,也不动魄,但足够真实动人的故事?
有别于常规商业电影,《内心引力》排片有限,想要去电影院支持的小伙伴们可要抓紧时间啦~希望看完电影的你也可以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引力。
Feekr粉丝小福利时间
如果你也喜欢这部电影,
戳右下角的“写留言”,聊聊
“现在的你,最想实现的梦想是什么?”
随机选取5个朋友收到一件
《内心引力》官方周边T恤!
截止时间:2017年6月18日22:00(周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