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日报5月29日报道,我国或将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业或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
受此消息影响,5月29日A股市场固态电池概念尾盘拉升,金龙羽盘中涨停,截至收盘,领湃科技涨11.88%,翔丰华、比亚迪、东方锆业等涨超8%。
在新能源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支柱的当下,电池领域核心技术更新无疑将带来巨大的产业变革。
全固态电池有怎样的优势和特点?我国在该领域已有哪些布局和计划?
A股市场有哪些公司参与其中、或将受益?
全固态电池,其实就是使用固态电解质的电池,而当前的主流电池则是液态电池或半固态电池。由于用固态电解质取代了液态或固液混合的电解质,
固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电化学稳定性、高安全性的特性
,被视为电池领域下一代“革命性”产品。
图片来源:华金证券
高能量密度、高电化学稳定性、高安全性,对应到电池产品上,意味着
更高的机械强度、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强的电池续航
,不易短路、燃烧甚至爆炸,更不会有电解液泄露、干涸问题,在高温工作环境下不受影响甚至表现更好。
全方位的性能优越性,让全固态电池成为行业进步的大势所趋,也成为国家政府的重要推动方向。
前述的利好消息发酵后,就有多位知情人士向媒体确认,此项行业内史无前例的项目由政府相关部委牵头实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开展研发。更有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部委2月就已开展全固态电池基础专项,整体项目包资金支持几十亿。
但桎梏于成本高、内阻大等挑战,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及商业化落地仍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以当下如火如荼发展的新能源车行业,目前量产装车的固态电池实际上均为“半固态电池”。
那么
当前全固态电池的技术探索进度如何?行业龙头企业又怎样的研发生产计划?
A股哪些公司参与其中?
多条技术路线推进,行业龙头已曝光量产时间表!A股相关公司盘点
按照采用不同类型电解质,当前全固态电池有以下多条技术路线。
其中卤化物技术路线虽然有耐高压电、能量密度高、运行稳定的特点,但离子电导率低、成本高、且电池倍率性能差。因此
行业内目前主要关注另外三条技术路线:
聚合物电解质
,由基体和锂盐组成,基体为聚氧化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锂盐则是LiPF6等,具备安全性高、重量轻、容量大等优点。
硫化物电解质
,分为晶态与玻璃态两类,离子电导率较高,但化学稳定性相对较差。
氧化物电解质
,同样分为晶态和玻璃态两类,前者包括钙钛矿型、NASICON型等,后者包括LiPON型等。性能上氧化物的空气稳定性较好,但离子电导率不如硫化物电解质。
根据媒体报道,文章开头提到的政府牵头项目,经过严格筛选后具体分为七大项目,就聚焦于聚合物和硫化物等不同技术路线。
对此行业人士曾表示,中国在全固态电池量产的领域有非常大的机会,最大的优势还是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我们有最完整的产业链、有最大的市场、最多的研究人员。
根据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
国内已有多家车企、电池企业近期给出了全固态电池的量产甚至上车时间点
:
上汽集团
全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实现交付量产,并完成样车测试,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
广汽埃安
昊铂已发布能量密度超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并完成30Ah大容量全固态电芯,预计将于2026年运用到昊铂车型上。
国轩高科
已发布第一代全固态金石电池,能量密度350Wh/kg;
宁德时代
在今年4月首次公布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从全固态电池的技术成熟度和制造成熟度来看,有望在未来3年逐步进入成熟期,真正开启量产化进程。
固态电池产能规划,图片来源:华金证券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截止2023年底,国内半固态电池产能规划累计超过298GWh,落地产能接近15GWh;同期半固态电池出货突破GWh级别,有望在2024年实现5GWh级别出货。
国盛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为17.3GWh;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有望超200GWh,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65.8%。
笔者根据行业研究报告、上市公司资讯与公告等内容梳理后发现,
A股中有多家公司涉及固态电池业务
,近日已受到投资者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