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探讨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们的价值观差异,特别是父母那一代人对公务员职位的高度认可和对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认知差异。文章提到父母那一代人深受农业时代影响,对体制内职位有高度认同感,并认为公务员享有特权和尊重。同时,他们也认为体制内的稳定性和特权能给家庭带来便利和福利。而现代大城市中的年轻人则拥有不同的价值观,更强调个人自由和职业发展。文章指出,不同地区的价值观差异难以跨越。
文章提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推动型经济,以及资源型经济和房地产时代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体制内的稳定性和特权更加突出。
文章将现代人分为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的人,并指出他们之间的价值观冲突和差异。
文/体制老司机
知乎上有人说,他在深圳腾讯做算法,一年年薪差不多百万,但在饭桌上长辈们听说在腾讯工作,都没什么反应,而另一个堂兄弟说在县财政局上班,长辈们纷纷说有出息。他感到很疑惑,难道在父母那一代人眼里,腾讯年薪百万真的不如县城公务员吗?
一
从这一代父母一辈绝大多数人,
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相对较为落后地区
的人生经历来看,体制内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六七十年代,他们有的还是小孩,有的刚刚出生,但他们都接受这样一种教育:
吃公家饭,吃商品粮的人,也就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员工,甚至于是在公家开车的、打扫卫生的,都比农民强。
不要说一个编制了,就连一个城市户口都能让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了。
现在依然还有很多人怀念七八十年代那个国家单位管吃喝拉撒,管生老病死的福利时代。但全国七八亿人中,也只有差不多不到一亿人能享受到这个福利,其他绝大多数人,都是苦哈哈种地的农民。
真正应该给这一代人这种官本位思想带来洗礼的,应该是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但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其实影响的范围是有限的,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和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真正敢于走进这个浪潮中去闯荡的,还是少数人。
那时候改革开放挣大钱的潮流和思想,对很多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影响就更小了。广大落后地区的人,所过的生活,生活的环境,除了能吃饱穿暖之外,其他方面和七八十年代并没有什么区别。
也就是说,
他们的思想,其实并没有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更何况那个时代的信息是如此之闭塞。
二
等到他们这一代真正走入社会,成家立业的时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经济腾飞的时代了。
这个时代的经济,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就是体制推动型。
2006年前后,资源型经济开始爆发,各种煤老板,沙场老板纷纷暴富。但想要获得开采的许可,或者说稳当地吃下这碗饭,没有政府的关系,是完全不可能的。就说煤老板,三天两头来你的矿上检查安全,让你停业整改,没几个月你就破产了。
再往后,大概是2010年之后,是房地产和基建时代。那时候搞房地产的人,没有政府的关系,连地都拿不到,银行也贷不到钱,连门槛都进不去。而有政府关系的人,用很少的资金拿到很好的地,再用土地去抵押贷款建个工地,然后再预售收房款来盖楼,空手套白狼。
说到城市建设,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那个时候主要都是政府投资,政府的钱多得花不完,到处撒钱。想要拿到政府的基建工程,没政府关系可能吗?
在他们那一代人的深刻印记里,周围的有钱人,都是依靠政府关系,认识当官的;而不管你多有钱,在当官的面前都是孙子,都得点头哈腰;当官的让你挣钱你就能挣钱,让你破产你也分分钟破产。
除了身边看到听到的,其实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情,也在告诉他们,做官比有钱强。
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
办任何事情,孩子上学、医院看病、去政府部门办个事、自己商铺想换个招牌,甚至于翻盖自己家的祖屋等等事情,都要找人,只有能找到政府里的人,打招呼,请吃饭,送礼,事情才能顺利办成。
而那些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有一官半职的,自己和家人不但不受到任何阻碍,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享受到绿色VIP的特权。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深刻的刺激。
三
所以,
你是腾讯做算法的,一年上百万的年薪。但是,你如果生活在他们的环境中,你孩子去上学依然要求人;去医院看病不找人医生护士对你呼来喝去,甚至给你乱治一通;你想做点生意政府单位里没有人依然寸步难行;你在小城里的饭局里,依然是个连上桌资格都没有的边缘人。
你觉得你在深圳,在腾讯大厂,做算法,年薪百万,有同学和周围人的赞誉和认可,享受着很好的物质生活,自由自在地生活,比那些一个月三四千的公务员强一万倍。那是因为你在深圳。
他们觉得一个县上单位的公务员,如果有个一官半职,各个部门都认识人,办任何事情都走绿色通道,走到哪里都被人尊敬,在农村的酒席上都是坐主位,还能为家庭,乃至于家族的人带来便利和福利,是处于这个社会绝对的顶层。这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