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微网
集微网,半导体、手机行业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帮助请发送help。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ETOP  ·  双11 ... ·  昨天  
ZOL中关村在线  ·  树立2024年AI手机新基准,荣耀Magic ... ·  3 天前  
EETOP  ·  今天截至!汽车芯片设计资料包下载 ·  5 天前  
ZOL中关村在线  ·  谁说堆配置就要牺牲手感?轻薄旗舰机推荐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集微网

为了1美元,张忠谋放弃福特汽车转入半导体,缠斗20年 曹兴诚称芯片代工是自己的创意;SK海力士晶圆代工正式剥离成立系统IC公司

集微网  · 公众号  · 硬件  · 2017-07-11 07:25

正文

1.SK海力士晶圆代工正式剥离成立系统IC公司;

2.为了1美元 张忠谋放弃福特汽车、转入半导体领域;

3.跟张忠谋缠斗了20年 曹兴诚称芯片代工是自己的创意;

4.台积电6月营收月增逾15% Q2营收符合预期;

5.联电6月营收攀高,Q2季增0.32%;

6.华立6月营收创今年新高 2Q营收季增1成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SK海力士晶圆代工正式剥离成立系统IC公司;


集微网消息,SK海力士周一宣布成立新子公司,旗下晶圆代工业务正式分拆成为独立的事业体,名为SK海力士系统IC公司。


海力士系统IC主要专注于晶圆代工业务,服务对象为没有晶圆厂的IC设计商。 据韩联社报道,海力士表示,分拆晶圆代工业务主要目的是想强化这方面的竞争力。 


8寸晶圆为IC制造主流,也是海力士现阶段营运重心,海力士计划藉此增加能见度、招引更多客户,以填满晶圆代工产能,扩大市占率。


海力士与三星并列南韩内存双雄,但在晶圆代工领域,海力士此前还是无名小卒。 按 IC Insights 排名,全球晶圆代工前五大厂依序为台积电、格罗方德、联电、中芯与力晶。


三星五月进行组织结构重整时,已先将晶圆代工分拆成独立单位,三星现任半导体研发主管Chung Eun-seung则升任首位晶圆代工部门CEO。                    



2.为了1美元 张忠谋放弃福特汽车、转入半导体领域;


「半导体教父」张忠谋创办的台积电稳坐全球第一大晶圆代工厂,市值突破新台币5兆元,当年从美国回台开公司,张忠谋透露自己有冒险犯难的精神,还曾为了1美元的差距,放弃熟悉的汽车工业,转入半导体领域,也间接促成台积电的成立。

台积电进入第4个十年,晶圆代工产业已走在全球最前端,总市值突破5兆元,2016年营收及获利双双再创新高,去年获利3,342亿元。 董事长张忠谋的资产也达到241亿元。


张忠谋2011年曾对年轻人提出建言,他认为年轻人要有点疯狂与冒险家精神,努力学习培养国际观。 他提到自己18岁就从上海到美国就读哈佛大学,后来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主修机械工程。


他从学校毕业后,本要去美国福特汽车任职,但福特开给他的薪水是479美元(约新台币1.4万),而另一家录取的半导体公司希凡尼亚(Sylvania)则开480美元,他希望福特上修薪资,但对方不肯,他就有点意气用事地去希凡尼亚上班。


张忠谋后来又转到半导体龙头德州仪器任职,最后甚至放弃美国的优渥环境,回到台湾创立台积电,与美国的半导体强敌竞争。 他表示主要是因曾历经抗战时期颠沛流离的日子,养成不怕艰苦、冒险犯难的精神。 经济日报



3.跟张忠谋缠斗了20年 曹兴诚称芯片代工是自己的创意;



半导体业内尊称张忠谋为“半导体代工之父”,但一个人却对这一说法嗤之以鼻。



【1】


台湾双雄,这个曾经声震全球半导体的名词,如今已经不复存在。


2016财年,台积电实现营收2072亿人民币,净利润730亿。今年3月,台积电市值突破万亿人民币大关,超越英特尔成为世界第一大半导体公司。此后的2个多月里,其股价持续攀升,截止本文发布,台积电的市值已达1873.73亿美元(约合12775亿人民币)。



“双雄”的另一端,台湾联华电子(下简称台联电)去年的营收约合人民币333亿元,净利润不足20亿人民币,其市值也仅为台积电的1/8,可谓全方位落后。


台积电日益强盛,董事长张忠谋于业界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如今已是全球企业级半导体中“坐三望一”的人物。而他的老对头、联电系灵魂人物曹兴诚,却在10年前因坚决投资大陆惹上“政治麻烦”,并因此退休,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上世纪90年代至今,IT产业都是台湾经济的支柱,半导体代工则是台湾IT的支柱。从PC品牌时代到IC设计,台湾知名的IT企业均背靠台积电和台联电两大基石,荫蔽其中。


半导体代工不仅是台湾经济的支柱,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全球IC产业的支柱。


台湾半导体代工兴起之前,全球知名半导体企业均是从设计到制造大包大揽。芯片设计的投入动辄十亿美金起步,芯片制造则只多不少。


一家制造工厂需要数十亿美金的投入,因此全球业内,能玩转半导体的就那么几家,要么像美国的德州仪器和英特尔那样起步早,不断加高门槛,要么像日本的NEC等在政府的强大资金和政策扶植下取得突破。


半导体设计是最难的技术活之一,半导体制造又是最烧钱的生意之一,于是,半导体成了技术与资金双密集型,行业门槛极高,后来者几乎没什么机会,只能跟着寡头们混日子,生死完全不由自己掌控。


这样的大背景下,台湾走出了一位张忠谋,其创立的台积电让半导体后来者们看到了曙光。



台积电被普遍认为开创了专业半导体代工的全球先河,他们替客户企业严守技术机密,专职制造,甚至还能领先客户企业,依照对行业趋势的预测,研发出领先的制程和技术供对方使用。


因为有了台积电,半导体行业的分工进一步细化,设计能力强大、但无自造能力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们迅速脱颖而出,背靠芯片代工产业做大做强。


个中典型当属在PC端向英特尔持续发起冲击的AMD。AMD的资本实力与英特尔差距甚大,之所以能保持活跃度,一是得感谢《反垄断法》,二是得感谢张忠谋这样的人。


除了AMD之外,高通、苹果等企业也受益于台积电的代工模式,使之得以聚焦于芯片设计和品牌化管理,台湾本土的PC/IC设计企业则更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曾有台湾媒体将张忠谋称为台湾经济的“救世主”,这一形容不乏道理。


著名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称张忠谋不是创办了一家企业,而是创造并成就了两大产业:专业的半导体制造代工产业、专业的半导体设计产业。


业内几乎所有人都尊张忠谋为“半导体代工之父”,但有一个人却对此嗤之以鼻,他就是台联电的前董事长曹兴诚。


在曹兴诚看来,芯片代工是自己的创意,张忠谋只是个“剽窃者”。他曾对外公开表示这一说法,但张忠谋从未就此作出回应。


【2】


曹兴诚和张忠谋并称台湾半导体产业的两大泰山北斗,但两人却是不折不扣的“冤家”。双方的“缠斗”绵延超过20年,几乎贯穿了台湾IT产业的整个发展史。



和张忠谋海归的身份不同,曹兴诚是个标准的本土人才。他出生于台中县的清水乡,家中排行老六,父亲是一名小学老师。


曹家早年很清贫,曹兴诚过过苦日子。中学时代,他只身一人前往台北念书,因为没钱租房,他和三轮车夫们一起住铁皮屋,每天一边念书,一边体会着社会底层的生活。


中学毕业后,曹兴诚以高分考取台湾大学电机系,随后于台北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攻读硕士。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台湾“经济部”的公务员,因为表现出色,没多久他就被点名,进入新成立的台湾工业研究院,并从小研究员一路高升至电子所副所长。


工研院时期,曹兴诚的脑子就出了名的好使,人送外号“点子王”。他也非常擅于同事关系,《龙门客栈》大火时,下属给他起了个外号“曹公公”,曹兴诚对此不以为意,欣然接受。


曹兴诚的公务员时期,正值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序章,他全程参与其中。


1976年,台湾从美国RCA(RadioCorporationofAmerica,美国无线电公司)处转移获得了芯片制造技术。RCA曾是广播时期的全球霸主,还研发出了全球第一只全电子彩色电视显像管,以及第一块太阳能电池。但技术变迁中,RCA的地位一落千丈,站在了被并购的边缘。


当时,美国半导体的技术封锁不像现在这般严格,台湾得以拿到了稍微落后的技术。以工研院电子所为核心的一批人负责转移该技术,曹兴诚便是其中一员。


立足该技术,在时任“经济部”部长孙运璇的大力支持下,电子所规划成立了一家集成电路公司。因为原始股东企业的名称中都带有一个“华”字,企业被命名联华电子,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台联电。


一群技术男办公司,谁来做管理?曹兴诚被推到了台前。电子所所长胡定华在一众博士中相中了硕士生曹兴诚,“做研究和经营事业不一样,他的话不多,但意见很多,有大格局。”胡定华如此评判。于是,1983年,年仅33岁的曹兴诚走马上任,成了联华电子的副总经理。


不过在当时,这并不是一份美差。因为半导体行业超高的门槛,外界普遍看衰联电,好友劝曹兴诚待在“体制内”,出去自负盈亏绝对吃大亏。曹兴诚也曾犹豫,但最终决定闯一把。他这一闯,不仅闯出了自己的大成就,也帮台湾经济闯出了一片新天。


【3】


胡定华认定曹兴诚有大格局,这一判断非常准确。联电的起点和其他半导体公司一样,兼做IC设计和生产制造,不仅非常辛苦,还只能陪跑。


据曹兴诚后来单方陈述:他上任沒多久,便意识到这样的模式难有出头之日,于是,他破天荒想出了半导体代工的方案。按照其说法,1984年,曹兴诚便托人带了一份晶圆代工模式的企划书给张忠谋。


当时的张忠谋刚走出德州仪器,任通用器材公司的总裁。他和台湾“经济部”走得很近,被聘为科技顾问。曹兴诚在企划书中详细阐述了半导体代工的好处,提出和张忠谋合作,但是未得到对方的回应。



一年后,张忠谋受邀回台,担任台湾工业研究院院长,并在当局的支持下创立了台积电,首创半导体代工模式。同时,张忠谋还兼任联电的董事长,成了曹兴诚的顶头上司。


曹兴诚说,他万万没想到,这位声名赫赫的半导体巨人,回台的第一件事就是照搬了自己的创意。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曹兴诚唯有按下愤慨。


时隔多年后,在联电有能力与台积电掰手腕时,曹兴诚才对外提及这段往事,张忠谋则从未回应。外界为此争论不休,是非曲直唯有天知地知。


好在,张忠谋给他留下了“报仇”的机会。创立台积电,又兼管台联电,张忠谋的重心自然更倾向自己一手哺育的台积电。1988年,台积电拿下英特尔的大额订单,代工之路走上正轨,另一边,台联电则依旧挣扎于IC设计与制造的陪跑之中。


“陪太子读书”的时间没有持续很久。1991年,已是联电总经理的曹兴诚,以张忠谋没有给联电与台积电同等的待遇为由,联合其他董事共同罢免了张忠谋联电董事长的职位,两人正式决裂。


这件事在台湾引发轩然大波,彼时张忠谋的地位还不像今天般牢不可破,由此受到了不少风言风语。但张曹的争斗,对于台湾产业却是一件好事,双雄的格局就此展开。


【4】


罢免了张忠谋,曹兴诚顺理成章接棒成为董事长,联电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前几年,联电采取半导体代工、IC设计业务、SRAM(静态随机存取记忆体)并行的策略,三大业务各占三成多的比例。


在IC设计上,联电四处开花,从VCD芯片到汽车芯片,他们什么都做,也都做得不错,但是曹兴诚并不满足,他在等一个夺回“属于自己东西”的机会。


1995年,曹兴诚的机会终于来了。是年,晶圆代工全面被业界所接受,台积电的订单源源不断,但是产能却满足不了需求。一片大好之际,台积电选择让客户交订金来预购产能,这一策略引发了某些客户的不满。


抓住这个机会,曹兴诚给联电来了一次大变革。他宣布联电从IDM彻底转型成为晶圆代工厂,原先的IC设计部门全部分割出去成为单独的公司,联电只负责控股,不负责具体经营。




这一转变看似突然,实则是曹兴诚多年预想的结果。


和张忠谋一样,虽然均是科班出身,但张曹两人都不是技术专才,而是管理技术专才的专才。


曹兴诚在管理上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妙笔。早年初任联电总经理时候,他便首创分红配股制度,提出让每个员工都是老板,这一策略引得台湾科技企业纷纷跟进,由此吸引了一大批海外优秀人才。


曹兴诚是“二八法则”的忠实拥趸,他坚信一家公司超过80%的成绩由20%的人创造,所以他特别重视这些人,将公司利润的80%分配给表现前20%的人。


除了让利,曹兴诚还非常了解精英们的心理。他一直在联电内部宣传:“出去开疆辟土,是我们最高的荣誉。”鼓励各部门负责人自己建立新公司,担任总经理,与联电互成犄角。


这一模式令联电各部门有了极强的独立性,也为联电彻底转型代工设立了先决条件。


转型后,曹兴诚鼓励开疆拓土的策略收获了井喷式的回报。联发科、联咏、联阳、智原科技等一批声名卓著的企业,均由联电的部门转变而来,这些部门的负责人转身成了企业的老板,组成了蔚然壮大的“联家帮”。



“联家帮”中最为出名的当属联发科,这家企业是如今亚洲地区芯片设计的龙头公司。其董事长蔡明介,去哪儿都是风云人物,唯独见到曹兴诚时,依旧会毕恭毕敬地叫一声“老板”。


【5】


宣告转型大计后,短短4个月时间内,曹兴诚联合12家美国IC设计公司,集结400亿新台币,一口气创立了联诚、联嘉、联瑞三家半导体代工厂,随后的一年内,合资代工厂的规模扩增至4家。


同时,曹兴诚还大举走出台湾,前往日本并购、在新加坡设厂,不仅笼络了一批海外客户,产能上也迅速与台积电并驾齐驱。


联电接连不断的大手笔令台积电颇为紧张。没多久,台积电也跟进走出去战略,前往美国设厂。



那之后的时间里,两家公司你争我赶,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便上演大戏码。


1997年6月,台积电宣布赴越南投资4000亿新台币,台联电随即做出了加码投资5000亿新台币的决策。


这段时期,正是台积电和台联电角逐“代工王”的核心时间点,但形势一片大好之际,雄心勃勃的曹兴诚却一头撞上了“人祸”。


1997年8月,联电旗下的联瑞开始试产,第二个月产能便冲到了3万片。10月时,联电管理层公开表示:两年内一定能干掉台积电。


但说完这话刚两天,一场由人为疏忽导致的火灾直接烧掉了联瑞的厂房,不仅工厂的百亿新台币投资化为乌有、已经收到的20亿订单泡汤,还导致客户的大量流失。


这场大火,被普遍认为是台湾企业界火灾受损最严重的一次,联电为此付出了超过100亿新台币的直接赔偿,其他损失更是难以概算。


眼看就要超越台积电的节骨眼上,曹兴诚第一次体会到了深深的无力感。


但就在外界认为联电即将因此一蹶不振时,曹兴诚却展现了他的不折不挠。1999年,他突然宣布合并旗下4家半导体代工厂,与联电“五合一”整体经营。此举引发联电股价大涨,客户也闻风而至。合并后的联电,产值仅次于英特尔和台积电,成为世界第三大半导体公司,市值则居全球产业第四。


而台积电这边也毫不示弱,“强行”并购了世大积体电路公司,以应对联电的气势汹汹。


火灾之难逐渐趋于平静,两家企业继续在规模和产能上你追我赶,技术也突飞猛进。联电展现出了非常强的研发实力,比如他们是第一家导入铜制程产出晶圆、生产12英寸晶圆、产出业界第一个65纳米制程芯片的公司。


彻底转型、浴火重生后的强势表现,令曹兴诚名利双收。2001年,他被评选为未来最有可能引领台湾科技的三人之一,联电则被认为是最值得长期投资的企业。



但联电又犯了一次致命的错误。


【6】


2000年前,台联电和台积电的差距越来越小,但2000年后,台积电不仅稳固了优势,还将差距越拉越大,其核心,便在于是年的0.13微米制程技术。


0.18微米制程时代,联电曾领先台积电,到了0.13微米时期,为了稳固优势,联电选择与IBM、英飞凌共同开发。但合作的结果相当不顺利,三方各有算盘,很难团结到一起,项目最终宣告失败。


结束合作后,联电决定自行研发,但科技行业里,时间是最宝贵的优势,更何况是与“摩尔定律”赛跑的半导体。在0.13微米制程上,联电被台积电彻底甩开身位,从此再没能扳回一城。


技术上失算的同时,台湾芯片代工也遭遇了集体“威胁”。2000年,因世大被收购,其创始人张汝京来到大陆,创办中芯国际,复制了台湾晶圆代工模式,大陆地区由此诞生了第一家专业的半导体代工企业。


海峡产业格局的突变令曹兴诚和张忠谋不安,两人的行动却大相径庭。彼时,台湾当局对于晶圆厂严防死打,严令禁止台资投资大陆。但曹兴诚早年便看好与大陆合作,面对中芯国际,他再也坐不住,抢先以“援助”的方式创立了苏州和舰科技。



据称曹兴诚非常崇拜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和舰科技的名称由此而来,在设计上,曹兴诚还专门提出要求,将厂区的建筑打造成了一艘即将要启航的战船。


这艘野心勃勃的战船,给曹兴诚带来了大麻烦。据知情人称,面对大陆的半导体代工厂,张忠谋也很心急,但是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等到台湾当局“法令”允许,才赴上海松江投资设厂。


另一边,曹兴诚在当局政策未开放的情况下强行“登陆”,由此遭到的严厉打击,引发“检调”大动作、超频率搜索联电,就连高层人员的私人住宅都遭到多次突击检查。


面对政治压力,曹兴诚没有丝毫服软的意愿,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讽刺当局,还屡次登报予以回击。他半讥讽地说:“如果早上搭飞机去上海,傍晚再坐飞机回台湾,这样就不算出走大陆了吧。”


强硬的态度最终给他带来了法院的起诉以及绵延不绝的“政治”麻烦。因为诉讼频频,曹兴诚于2005年6月辞去“国策顾问”的职位,伴随事件愈演愈烈,为了不连累联电,2006年,曹兴诚突然决定辞去联电董事长的职务,进入退休状态。


1年后,台湾新竹地方法院裁定曹兴诚无罪,但他带领台联电超越台积电的梦想已然破灭,联电也随着灵魂人物的离开而渐行渐远。


【7】


曹兴诚离开后,半导体产业持续风云变幻。英特尔进入ARM芯片代工市场,承接展讯的业务;三星成立独立的代工部门,并替代台联电,成为与台积电你追我赶的角色;紫光集团联合大基金,创立了长江存储,大陆晶圆代工由此进入鸿篇巨制时代……


这样的变化下,联电几乎没有可能再现过去的荣光。曹兴诚的后继者们,无论是胡国伟、洪嘉聪,亦或孙世伟,均未能重现曹兴诚时期联电的雄风。


对于突如其来的告别与戛然而止的王者梦,曹兴诚从未对外吐露心声,这也符合他一贯的作风。


在台湾业界,曹兴诚是个特立独行的人,按照周围人的说法,他本人低调,话不多。但在舆论眼里,曹兴诚却是个口无遮拦的人:他公开质疑张忠谋巨额的分红,直喷“台联党立委”是哗众取宠的小丑。他的言论时常在岛内引发争议,外界对曹兴诚的评价也因此毁誉参半。


曹兴诚不在乎褒贬,他说“社会形象是很空洞的东西,不用花力气去装假。”


在联电人眼里,曹兴诚也如其所言般是个有血有肉、非常真实的人。在台积电,张忠谋的形象非常崇高,下一级主管和他都相去甚远,而联电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没大没小,大家在相互吐槽和开玩笑间一起做大。


这一切与曹兴诚的性格息息相关。曾有联电管理层说,曹兴诚是典型的魅力型领导人,他聪明、擅长谋略,但从不高高在上。虽然话不多,但他发声时很坚定,其行事风格同样如此——想做的事,他会相当高调,并且义无反顾。从联电彻底转型到坚持投资大陆再到与台湾当局对峙,曹兴诚的举动无不印证了这一性格特征。


【8】


退休后,曹兴诚的身份变为了另外两重,一是收藏家,二是社会活动家。


曹兴诚是出了名的热衷艺术品收藏,他的家里从史前青铜器到唐三彩,包罗万象,台湾媒体称他家是“小故宫”。


2008年,苏富比拍卖公司全球副总裁斯图尔顿出版书刊《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收藏家》,历数了1945年以来最重要的100位收藏家,其中包括三位华人,曹兴诚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位均已离世。


曹兴诚称收藏纯粹是出于爱好,而不是升值。“艺术收藏的人,你的报酬就是收藏本身。你还想赚钱,就是有点非分之想。你娶个太太,一生在一起,你觉得很幸福。你还会想,以后可以卖掉赚钱?”他说。


不过,曹兴诚也曾出售藏品。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以6500万港币卖出了一幅藏品,其中半数捐给汶川灾区,余款捐给了其他慈善机构。


除了收藏外,退休后的曹兴诚最引人关注的是对于两岸的发声。2007年11月,他呼吁台湾地区领导人参选者携手制定“两岸和平共处法”,解决两岸关系的僵局和困境,并在此后的时间里多次为两岸和平奔走发声,他的言论也得到了企业界的一致认可。


告别波澜壮阔半导体事业的曹兴诚,依旧是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而且看上去,他似乎很享受退休后的生活,闭口不谈半导体。


只是不知在看到台积电财报和市值数字的时候,他的心里是否会泛起一丝遗憾。 华商韬略


4.台积电6月营收月增逾15% Q2营收符合预期;


晶圆龙头台积电(2330)今(10)日公布,6月合并营收约841.87亿元,较上月增加15.6%,较去年同期增加3.4%;累计第二季营收为2,138.55亿元,季减8.58%,年减3.59%。


台积电的第二季营收表现符合预期,落在先前财测预估的2130-2160亿的区间中;累计今年1至6月营收则为4,47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3%。


台积电将于周四举行法说会并公布财报,依据先前财测预估,第二季营业毛利率将落在50.5%-52.5%,营业净利率估为39%-41%。法人预期,因第三季客户库存调整结束,且苹果A11处理器将大量出货,加上非苹果阵营新手机将陆续上市,台积电第三季营收将较上季双位数成长。 精实新闻


5.联电6月营收攀高,Q2季增0.32%



集微网消息,据台媒报道,晶圆代工厂联电 6月合并营收130.99亿元,创近1年来新高,带动第二季合并营收375.37亿元,较第一季微增0.32%,表现相对稳定。


联电6月合并营收130.99亿元,月增4.69%,较去年同期减少3.16%;今年1~6月合并营收749.55亿元,年增率为4.98%。


联电预期第二季晶圆出货持平,平均销售单价也持稳,因此预期第二季营收与第一季持平,实际业绩表现略优于预期。不过,第二季受到整体产能利用率略降以及产品组合影响,单季毛利率预计由今年首季的19.9%降至约15%,因此预期第二季本业获利将低于第一季。


6.华立6月营收创今年新高 2Q营收季增1成


华立企业(3010)6月自结合并营收传出捷报;6月合并营收创下今年新高,达到37.02亿元,较去年同期成长5.94%,并较上月成长11.55%,今年上半年合并营收达到193.03亿元新台币,较去年同期成长1.39%;同时2017年第2季营收展现强劲成长动能,较第1季成长10.08%。

随着人工智能、云端运算及物联网的新科技发展,今年又适逢iPHONE手机发表十周年,万众瞩目的多款新机将于下半年陆续问世,造就半导体产业持续热络。

根据产业协会(SEMI)近期公布的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统计,第1季金额达131亿美元,不但季增14%、年增幅度更达58%,刷新单季历史记录;而中国半导体设备采购金额已爬升至全球第3位,在中国官方的大力扶植下,中国厂商今年将新建14座晶圆厂,带动庞大的半导体设备采购需求,预估明年将跃升为世界第2位。

华立除在台湾与新加坡半导体市场持续稳健经营外,在中国半导体市场也布局多年。 自去年起陆续有新的台系12吋晶圆厂进入量产阶段,华立都顺利攻入供应链。 此外,其他陆资及外资晶圆厂,如华力微电子、中芯国际等晶圆代工厂已有长期合作关系,其他新兴公司如:长江存储科技、福建晋华半导体、以色列德科码,华立也在原厂全力支持及产品组合完善的强势助攻下,积极抢进各大晶圆厂的供应权,盼一路打进基准品导入量产,为未来2~3年奠定持续成长的基石。

华立供应的材料以先进制程中的光阻液、大宗化学品及电子级特用气体为主力,至今年6月底在中国的半导体材料营收成长已达36.2%,下半年在半导体市况持续供不应求的态势下,将挹注更为可观的营收。 (萧文康/台北报导)苹果日报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天天IC”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