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重新翻看了以前读过的很多书,再读恰同学少年时曾心情激愤,或血脉贲张,或泪下如雨的章节,常有全新的体悟。特别是重读《荆棘鸟》。
大概是成长了,或者成熟了,或者就是沧桑了,烟花易冷,不尽人意事,多矣。
以前读到《荆棘鸟》中梅吉和拉尔夫的私生子戴恩溺水身亡的段落,非常愤恨作者的安排,为什么非要让这个年轻人死去呢?为什么在终于要夙愿得偿奉献身心于神前之即,就这么意外死去?为什么不给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悲剧余下一点点温暖?
书中描写戴恩濒死时的心态,是平静,平静地回到他所深深信仰的天父的怀抱。而拉尔夫,他真正的父亲,那个为了神父事业放弃爱情,在几十年的岁月中辗转痛苦的人,在戴恩身亡后才得知,这个钟爱多年的弟子正是自己的血脉,两人朝夕相处多年彼此却不知道这一秘密,在主持了儿子的丧仪后,拉尔夫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他曾说过“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梅吉,只要我活着,就不会忘记。我要是活得长久,这就是对我的惩罚”,终于,惩罚结束了。
如今重读,再不愤恨作者了,这正是无处不在的命运之手的安排:鸟儿胸前带着棘刺,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没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
但是,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为什么我们明知痛苦也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是谁,作了勉力我们挣扎前行的鞭者。
是谁,作了引领我们渡过暗黑之河的舟子。
是谁,驱使我们在路上不停的奔跑,精疲力竭却不停歇?
其实,恰恰是我们制造了自己的荆棘丛,而且从不停下来计算代价,或为名利,或为欲望,或为责任,或为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