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十句,小城青年,北大男生,前媒体人,现归隐京城某处,关心时事,略通文史,热爱思考,欢迎朋友们批判性转载,鼓励性关注】
敬请关注,点击上方蓝色“真评十句”,长按文末二维码,及搜索公号“真评十句”或“TrueTen”
北京时间2日下午,拉斯维加斯发生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枪击案。64岁的白人男性史蒂芬·帕多克携带至少10把步枪进入酒店房间,向楼下参加露天音乐节的人群疯狂扫射,随后饮弹自杀。
现场视频中,枪声密集有如战场。据当地警方消息,死亡人数已达59人,受伤人数达527人。
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美国在阿富汗真刀真枪打了十几年仗,派遣兵力一度超过10万,年均伤亡人数也不过一千多人。
这是一场屠杀。是一场发生在和平年代,无差别针对平民的血腥屠杀。
事发后,ISIS宣称对此事件负责,表示枪手在数月前加入了该组织,但直到目前为止,他们拿不出任何令人信服的证据,颇有搭便车,蹭热点、放大美国社会恐慌情绪的意思。
而按照美国官员的说法,枪击案与境外恐怖主义无关。这是一场“独狼”枪手孤身一人发动的国内恐怖主义袭击。
枪手的背景和作案动机,目前仍在调查,估计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水落石出。
不管背后情由如何,不管枪手的内心受何等力量驱使,这种针对普通百姓的血腥屠杀,都没有任何值得原谅、值得宽恕的余地。
无论枪手持何种政见与理念,无论他信奉何种宗教、哪方神祇,他都绝无可能得到任何拯救与解脱。
他的自杀不足以抵消他的罪恶,他的灵魂必将万劫不复。
他所信奉的,他所尊崇的,他所维护的,将因为这一灭绝人性的恶行而蒙羞,永难洗脱。
即便我们不以“今夜我们都是美国人”作态,同为赤手空拳的老百姓,面对这个复杂而危险的世界、对身边如潮暗流一无所知的老百姓,我有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
愿逝者安息。
▼▼▼
不过,深入的调查与反思仍然很有必要,这有助于我们正视身边随时可以将善良人血肉撕碎的汹涌暗流。
每一起极端事件背后,都有个人的偶然因素,有些甚至是极为偶然的情形,如当事人的精神疾患等等。但我们依然要努力探寻背后的社会因素,是否存在听任邪恶之花生长的温床。
它不见得只存在于大洋彼岸的国度。
调查的过程,不断获取有关枪手信息的过程,就像是在给枪手画像。而从目前已经勾勒出的线条来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64岁,白人男性,有一位亚裔女性同居室友;
注册民主党员,有迹象表明是“Antifa”(反法西斯极端主义者);
他持枪扫射的,是一场乡村音乐节,这是美国保守派、偏右翼政见者的心头好。
……
其实,在获悉此事的第一时间,我首先想到的,确实不是ISIS、基地组织等国际恐怖势力,我脑中浮现的情景,是1995年4月19日的俄克拉荷马城汽车炸弹爆炸案。
这是九一一之前,美国本土所遭受最为严重的恐怖主义袭击。
168人丧生,680人受伤,方圆16个街区的324幢建筑物受损或被毁,比拉斯维加斯枪击案更加惨烈。
和拉斯维加斯枪击案相似,这是一场没有任何国际背景的美国国内恐怖主义事件。主犯是时年26岁的白人男性蒂莫西·詹姆斯·麦克维,海湾战争退伍军人,持右翼立场,对美国右翼民兵运动和宣扬世界末日论的大卫教派表示同情。
1993年4月19日,美国联邦调查局进攻大卫教派总部韦科镇,教徒点燃大火,86名教徒丧生。
麦克维选择在两年之后的同一天,在联邦政府官员集中办公的场所发动炸弹袭击,其直接意图就在于大卫教徒报仇。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的作案“孤狼”属于极右派别。一般来说,在美国历史上,从三K党的时代一直到现在,极右主义者的暴力活动和反社会攻击行为,常常会引起较多的关注。而极左主义者的暴力则往往会被忽视。
其实,无论是极右还是极左,只要所持政见的激烈与极端化倾向达到了一定程度,丧失了对异见者宽容与容忍的底线,就很容易成为暴力活动、反社会行为的温床。
“极端”之间的相似,会掩盖“左”和“右”的差别。此事,他们的政见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表达意见的方式,面对异见者的态度。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看上去像是极左主义人物的史蒂芬·帕多克,将他心目中的不同政见者、乡村音乐节的粉丝为死敌肆意扫射、制造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为血腥的枪击屠杀惨案。
这一点很耐人寻味。极右主义者发动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时,当政的是偏左翼的民主党总统克林顿。极左主义者发动拉斯维加斯枪击案时,当政的是偏右翼的共和党总统特朗普。
在一定程度上,袭击者可能存在受主流意识形态压制的心理状态。他们选择了最极端的做法,发动灭绝人性的恐怖行为,以无辜者之血为祭,表达自己的所谓观点与立场。
此类事件当然有偶然性。但血腥如此,且近期中小规模的类似国内恐怖主义与暴力行为呈现多发之势,不禁让人产生了对于美国立国之本的疑惑。
美国意识形态层面的立国之本,至少有一方面的内容,是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政见的自由表达,鼓励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但自由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是为不同观点与倾向,提供充分沟通、相互理解、达成妥协的空间与平台。
冷战以后,特别是九一一以来,在剧烈变动的国内国外形势下,自由表达与利益诉求的多元化格局愈加错综复杂,极端化派别不时涌现,但背后的对话、交流、妥协机制却出现了失衡的情况。社会的裂痕日甚一日。因特朗普逆转上台而出现的社会震荡与解构,于今未了。
总而言之,社会对极端思想、极端派别的整合与掌控能力下降;加上多年来顽疾不去的枪支(包括爆炸物)问题,在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的国内安全环境下;极端主义者蜕变为国内恐怖分子,各类事件愈演愈烈,甚至发生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也就可以理解了。
偶然之中,常有必然。
▼▼▼
中国的政治环境和国内安全形势,与美国存在根本差异。但对中国来说,仍然有可以借鉴的教训;非常直接的一点,
就是要特别关注那些可能走向极端的社会派别、社会阶层、社会成员。
与美国人因为政治主张提枪扔炸弹的习惯不同,中国人是讲求实际的民族。特别是在近代以后,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引发极端事件、甚至掀起社会运动的原因,常常是更加直接的经济因素,是待遇,是处境。
而想起这一点,我倒抽一口凉气。我想起了前不久的另一个新闻热点。
那就是蚂蚁财富连同十六家基金公司的惊世杰作,让人丧到极点的“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系列,一套十六张。
虽然也有朋友与人为善,努力寻找这组海报中的闪光点,强调它“激励人好好工作,认真挣钱,不给国家社会和家人增加负担”,好像也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力量。
虽然走“丧文化”的路数,通过广告文案刻意扎心,让人在丧到极点的心理状态下,接受广告理念和品牌信息的灌注,看上去是一种广告创作的自由。
但自由也是有底线的。这一次,真的踩线了。
有业内人士八出,这组文案的具体内容,很多有抄袭借鉴之嫌,这就先不说了。
关键在于它的三观扭曲之极。
穷与富都是相对概念,社会再发展,经济再发达,总有人摆脱不了“穷人”的标签。况且,在我们这个富裕并不光靠自己努力、自己牛逼的国度,贫穷很多时候也不是因为不努力,不是因为傻逼。
你要催人奋进?好意领了,这种“每天都在用六位数密码保护两位数存款”之类的恶意嘲讽自己拿回去家吧。
关键是,你光想着用这种丧来勾引多少还有点钱在手的潜在客户,去买你的破理财。有没有想过,如果真有一个因为各种不幸陷入贫穷境地的人,而且看不到有什么改善希望的人,在极度沮丧中看到你的广告,然后你说
“对不起,穷逼,你不值得原谅”
,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你希望他去做什么?
再发达的社会,都会有各种境遇不佳的相对“失败者”,对他们的态度,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里程碑,也是社会安全与健康的保护伞。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以及必要的心理辅导救助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去做点有意义的事,反倒添乱,又是何苦?
何必去侵犯和践踏他们已为数不多的尊严。
嘲讽底层,是比跪舔权贵更加傻逼的行为,不可理喻,也不可饶恕。
当然,你可以潇洒的说,没法对每个人负责,他心理脆弱,是他自己的事情。
你真的可以这么坦然吗?身为实力雄厚的资本力量,通过金钱造势足以将自己的满脑子水装扮成主流价值观,这就是你的责任感吗?
你能够对千千万万人心理同时蒙受重压、成百上千人往极端心态方向多迈出一步的结果负责任吗?
虽然中国人民总体来说善良温和,中国弄点枪支火药不容易,但极度沮丧扭曲的失败者心态之下,对更加弱小的无辜者施暴,这样的反社会事件,难道我们就没有经历过?
暴徒固然十恶不赦,你又何苦作帮凶?生怕他们的心态不够扭曲不够压抑吗?
这已经不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问题,这是无耻。
幸好,在一片口诛笔伐之下,特别是基金业协会及时表态,强调,行业宣传与基金销售是直接面向老百姓的专业性活动,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保持道德要求,不能任性;蚂蚁财富收回了文案,公开致歉。
而这件已经逐渐淡去的新闻,和拉斯维加斯屠杀放在一起看,我才回过神来,内心深处,是依稀毛骨悚然的感觉。
这样的路数,在大家心头一刀,在心理本来就更加脆弱的弱势群体心头,更是乱刀齐下。
说的重了,这是在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每一个,准备枪手、刀客和爆破手。
——你笑我傻逼,我要你狗命。
不知这句台词,会在何时何地,从谁的口里说出来。
于是,无耻广告撤下时,我才发现。
其实,我也是屠杀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