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妈罗罗
六妈关于婴幼儿辅食喂养以及儿童教育、亲子游攻略的靠谱分享,以及少而精的独家团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妈妈  ·  孩子为什么会腿抽筋?需要担心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妈罗罗

封城之后,郑州戏精父母发明了遛娃新游戏

六妈罗罗  · 公众号  · 育儿  · 2020-02-04 08:34

正文

前几天在 《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智商税可别再交了!》 文末跟大家要说要送5000个儿童口罩给孩子们时,好多读者说孩子在家带的快受不了了,想带孩子出去透透气。心情可以理解,但真的要跟大家再强调一下,未来可以放风的日子长着呢,现在一定要少出门。

为什么呢? 借“刘小兔”的这组逻辑关系图,跟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现在要少出门,甚至尽量不要出门!

我们把现在的人群分为四种人A、B、C、D。


A是曾经有过武汉接触史的春节前又从那边出来的人,这些人目前分散在全国各地,相对容易找出来,现在已经找出来很多。

那么A在旅途中遇到过陌生的B,A根本不知道B的存在,也素未相识,同时B也不知道A的存在。

等A到达目的地后又接触了C,C都是A认识的人,无论A接触过多少个C,这些C基本都能够找出来,目前找到的C都已经被隔离。

现在最大的隐患就是隐藏在人群中的B,根本找不到,没有人知道谁是B,B自己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B。

D只要一出门,就有可能遇到也在出门的B,一不小心自己也就成了2B
(新的B) 了。

因此,现在呼吁每个人相互隔离的目的就是用时间来筛出潜在的B,两周之内,B纷纷发病,才能水落石出。直到所有的B都被找出来,并隔离治疗,疫情才能结束。现在采取的所有措施都是减少产生新B
(2B)
*以上插画来源于“刘小兔爱画画”

非常时期,爱国、爱家、爱自己,请近期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直到官方宣布疫情解除!
所以 再一次提醒: 少出门! 少出门! 少出门!

那如果不出门了,孩子天天关在家里,日子该怎么打发? 虽然咱公号以前分享过各种适合带娃看的片子,玩的游戏。


看好片

👉 春节七天不出门,这3部高分纪录片值得全家一起看!
👉 培养知识丰富的孩子,交给这些优秀的科普动画片吧
👉 关掉《熊出没》,我们还有这么多优秀的动画片可以看!
👉 培养有见识的孩子,这10部适合孩子的纪录片比旅行更有效
👉 看完这部比《小猪佩奇》还火的澳洲动画片,怎么陪孩子玩,我学到不止一两招
👉 看动画还能学知识,这8部低龄也适合的作品保证不会看坏娃

玩起来

👉 家家都有的这玩具不到3块钱,却是最好的数学启蒙
👉 磁力片只能用来“拼拼拼”?它可是现成的STEM教具,来做简单有趣的磁力实验吧
👉 年味越来越淡?帮孩子找寻“年”的记忆,这些小方法你可以试试
👉 练脑子还不花钱,让宝宝早点玩这些桌面游戏吧
👉 风靡全球的思维导图,零基础的妈妈也能在家带娃画
👉 10块钱承包孩子一下午,小小纸杯有这么多新鲜玩法
👉 那些花钱上早教课学的东西,其实我们在家就可以做到~
👉 锻炼孩子的手部力量,这几个有趣好玩的方法可以试一下


但对于孩子们来讲,这些选择是肯定不够的。 生命在于运动,这次的冠状病毒在没有特效药的时候,基本要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去扛。 双黄连并不能提高我们的免疫力,而运动可以。 运动不仅能给精力个个满格的孩子们放电,更能够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 然而,在家怎么运动能好玩还不扰民,也不是个容易的问题,我在网上看过一些分享,看起来不错但实施起来却没看上去那么简单。


结果,在“郑州妈妈邦”看到一篇适合郑州宝宝们的室内运动合集,操作简单,贴心的动图展示还很直观。 明明也很适合咱们遍布全国的罗汉果啊,于是我就要来授权给咱分享一下:



第一个,就先从今年心心念念却一直没实现的滑雪开始!

爸妈和孩子一起脚踩抹布/纸板/旧书/鞋盒盖子等等一切可以模拟雪橇的物体,在脚不离开的前提下滑动前进。


非常锻炼四肢协调哦,对于急性子的孩子来说,还能顺便锻炼一下耐心。




爸爸以俯卧撑准备姿势趴在地上,孩子从爸爸身下爬过来,再从身上翻回去。

一轮过去,爸爸发出了灵魂拷问: 这真的是练孩儿吗? 我咋觉得是在练爹 …… #哈哈,妈妈在对面笑而不语#


不仅大孩子喜欢,一两岁的小宝宝照样爬得嗨

不过小宝宝动作实在太慢,爸爸坚持不住就地躺了,这回确认了, 是在练孩儿没错。





爸爸坐在小板凳上扮演大山,孩子从一边攀爬到另外一边即可,如果爸爸体力好,把小板凳撤了换成马步蹲也行,这个时候,可是真正的父爱如山啦!





这个是练着练着小朋友自己开发的玩法,用瑜伽垫或被子把自己卷起来,再被爸妈一把抖开。


抖开的时候要注意头部,用力别太猛哈,给孩儿抖飞可就不好啦~





床上、地上、沙发上随便哪里都能开玩,孩子们几乎个个都喜欢的枕头大战也必须上榜。


无论枕头还是玩偶,拎起来的都是“武器”,这时候二胎家庭的优势全都出来了,一阵“互殴”之后,恐怕午饭都得多吃两碗。

这个游戏小宝宝照样能玩,不过,开不开心 全靠爸爸“被殴”的演技






在地上设置一个起点和终点,给孩子两张彩纸,用来交替行走,只要能踩着彩纸走过去,取到对岸的物品就算获胜,二胎家庭还能来个PK赛,好玩指数飙升。

这样孩子就要来回弯腰、蹲下、拾起、保持平衡等等,全身都能得到运动。





孩子站在一条线外,爸爸站在对面扮演僵尸向孩子慢慢走来,期间孩子用海洋球羽毛球等比较轻和软的物体砸爸爸,爸爸躲,砸中5个即可战胜僵尸。


孩子大一些的话,还可以难度升级,比如根据不同物体的命中难度赋予分值,命中多少分才算获胜,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的上肢力量和投掷、瞄准能力,还顺便练了一把口算,一举多得。




爸爸手脚着地在地上爬行,孩子躲在爸爸腹部下方迅速跟上,和爸爸一起移动,以防被妈妈投下的软性小物品击中。


如果家里的场地允许,建议这个游戏一定要体验一下,不仅运动量巨大,一趟下来,保证父子/女感情都飙升。




家长背靠沙发或墙壁,膝盖弯曲。在握住孩子双手的状态下,让孩子的脚慢慢爬上你的膝盖,并且学习保持平衡不掉下去。



与孩子面对面站着,握住双手帮助他慢慢爬上爸爸的膝盖,然后手拉手撑住,同样让孩子学习如何保持平衡。



tips:这两个游戏过程中,爸爸可要注意做好保护哦~




家里的积木、mini小车、甚至纸片等都可以成为游戏道具,把他们放在手背上,从一个桌子运送到另一个桌子上,中途如果掉落的话需要返回起点重新开始,最后看谁运得多。





这个游戏是早教中感统和平衡训练的一种,但其实适合年龄段超广,小到几个月,大到大学生宿舍,只要拉得动多大都能都玩!


上图里的邦二代芒果, 连续玩了三天还不腻 ,坐地上哭闹的时候只要说一句“荡秋千”,立马爬起来去找被子!




规则很简单,利用家里任意可以摞起来的东西建自己的“大楼”,谁的大楼先倒下,谁就输了。

可别小瞧了这个游戏的运动量,几轮下来又蹲又跑又捡又摞的,消耗可真不小!


对于小宝宝来说,太小的东西摞不上去,太重的东西拿不起来,家里的卷筒纸囤货这回可是立了大功,随随便便就能玩上半天。





这是一个可以全家参与的游戏,由一个人发号施令,其他两人或多人比赛, 说到哪个部位,哪个部位着地,看谁动作反应最快。

比如:屁股!


比如:膝盖! #插播一句,这位爸爸看起来动作很娴熟呀,一副家教很严的亚子哈~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