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下月起,机票不用打印报销了! ·  4 天前  
瞭望智库  ·  歼-35A如何与歼-20“配合双打”?一文了解→ ·  4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市长“四不两直”,到学校食堂用餐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济南,几难?一个“大省份小省会”的突围之战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6-09 13:55

正文


济南

融山、泉、河、湖、城于一体的济南,千百年来就是大路通南北、大河贯东西的名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诗赋称颂。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国内诸多城市日益被交通拥堵、雾霾、违章建筑等“城市病”所困扰。有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自然风貌的济南,也陷入了“满城雾霾半城堵”的窘境。


       更让人警醒的是,在近年来各省都市竞相发展、日新月异的大变局中,济南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文化大省省会,其城市首位度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已靠后……


       感慨着风光不再,优越感与失落感同在的济南人,追赶心与超越心共怀,瞄准“大、强、美、富、通”现代化省会城市的建设目标,奋起直追,突围求变。


如今济南,究竟几难?


破治“狭”之难:

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    



3月26日,济南北跨的重要工程之一,济齐黄河大桥完成合龙 徐速绘摄


        济南,南依泰山,北纳黄河,东西各有部分小山脉。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形,把济南造就成了以大明湖为中心、七十二名泉众星捧月的千古泉城,也使这座古城在向现代化城市演进的进程中四面局促。


        因而,济南的城区格局、产业布局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东拓西进的发展路径,并形成了如今东西长、南北窄的带状格局。


        问起济南中心城区有多大,很多市民会说“东西长三十公里,南北宽十三公里”;问起市区的主干道,几乎所有济南人都说经十路。


       经十路东起章丘区双山街道与普集镇交界处,西至长清区陈庄路口,全程长达90公里,仅门牌号就超过3万个,被戏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路”。


2017年4月11日,航拍的济南大明湖 郭绪雷摄


       济南东西长、南北窄,就像根油条;整个城市拥挤不堪,就像一口油锅。几百万人每天这样煎熬着,生产、生活、生态都难以维系。从长远来看,城市建设不可能再东西向无限延伸,而南部山区是城市的水源地和“绿肺”所在地,必须坚持保护优先战略。对此,济南决策层已形成共识——未来的发展空间必须面向黄河实施北跨。


        “这个北跨不是随便越过去,而是要通过‘携河发展’,让黄河成为城市的内河。”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解释说,“北跨”不仅是在城市管理层面破解交通拥堵的必然选择,更是在经济发展层面解决产业布局、产业转移的重要决策。未来,济南市将致力于打造1个主中心、1个副中心、5个次中心、12个地区中心和2个卫星城,划定城市边界,实现“精明增长”和组团发展,实现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


        “济南济南,越挤越难。只有跨过黄河去,才能‘解放’全济南。”济南人充满豪迈更充满期待:走出“大明湖时代”,转身拥抱一个跨越发展的“黄河时代”。


        这一转身,济南惊艳了时光,古城经越了千年。


破治“业”之难:

从旧动能转向新动能         



2015年6月17日,在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公司,机器人在进行焊接作业 郭绪雷摄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产业体系门类齐全、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但同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比重偏重问题十分突出。作为山东省会,济南的工业结构同样偏重,钢铁、冶金、化工、水泥、地炼等重工业云集,耗能多、污染大、产能过剩。


       济南工业有过辉煌,轻骑、小鸭等老国有企业“五朵金花”曾家喻户晓,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却相继凋零。此外,民营经济活力不强、县域经济实力偏弱,成为制约济南经济发展的又一短板。


       “去产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产业难题成为济南城市治理的一道必解之题。”济南市长王忠林说。


位于济南高新区的齐鲁软件园,已成为济南高新产业重要聚集地 冯杰摄


      有舍才会有得。始建于1958年的济钢,是共和国缔造的第一批地方骨干钢铁企业,高峰时年钢产量位列全国行业前十名。半个多世纪以来,济钢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从去年末开始,这家老钢企陆续关停生产线,向日照精品钢铁基地搬迁转型。目前,全市累计搬迁改造和关停腾退工业企业40家,“瘦身”接近一半,既去产能又去污染,同时还释放了城市发展空间。


       变道才好换向。济南集中突破发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十大产业,部分已形成明显的集群效应。作为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浪潮集团服务器增量贡献了全球服务器总增量的35.6%,为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目前,济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已逾2500家。


       转型才能升级。被誉为“国产重型汽车摇篮”的中国重汽,2000年改革重组前濒临破产,此后依靠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如今跻身世界重卡三强,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就有33个国家和地区。当传统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老树也绽放出了新枝。


        尽管新旧动能转换仍在路上,但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正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勃勃生机。去年,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居山东省第一位,进出口总额增幅创近年来最高。


破治“堵”之难:

从单一地面交通走向综合立体交通



4月12日,航拍的济南市轨道交通R1线前大彦站 郭绪雷摄


     近年来,济南的交通拥堵程度之高已“名声在外”。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等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济南以2.173的高峰拥堵延时指数成为全国“首堵”。


       数字虽然冰冷,感观却很真实。不少开车的市民常说:“不堵车时,开车一小时,我们在经十路上;堵车时,开车两小时甚至三小时,我们仍在经十路上。”


       究其原因,济南既受先天的地理条件制约,更有后天的路网规划建设缺陷。


       济南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宗岩分析,主城区快速路4条,主干道76条,次干道和支路共341条,其中东西贯穿道路仅有2条,道路承载力有限,无法满足东西向长距离通行需求。同时,次干道和支路“毛细血管”密度低、不通畅,又进一步加剧了主干道拥堵。


       此外,随着城市的扩张,过去寄居于城市郊区的工业企业,如今也纳入城区之中。企业原材料运输和产成品进出,加之机动车保有量近5年70余万的高速增长,城市交通运行压力与日俱增。


4月27日,航拍的济南顺河高架南延一期工程 徐速绘摄


       通则不痛。一方面,济南大力畅通“毛细血管”。仅今年之内,就将打通25条断头路、瓶颈路,实现良性“微循环”。同时,首批1.1万辆共享单车投入使用,在交通矛盾突出、出行需求量大的老城区、景区和商业网点周边等区域共布点600余处,方便绿色出行。


       另一方面,济南弥补路网建设“欠账”。目前,济南城区快速路已竣工20公里,顺河高架南延、二环西路南延等在建快速路总长达30公里。随着今年底二环路快速路网全线通车后,城市拥堵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治堵,不仅要解燃眉之急,更要满足长远之需。济南一改过去单一的平面交通发展思维,加快构建集地面、高架、地下、高速和高铁等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


       济南城市轨道交通R1线、R3线一期工程建设目前已全面提速,R2线开始动工。根据规划,到2023年济南将拥有8条地铁线路。济南人期盼了20多年的“地铁时代”正在到来。同时,济南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着力打造公交专用道路网络,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作为国家高铁“八横八纵”重要枢纽城市之一,京沪高铁、胶济城际铁路等重要线路已从济南穿城而过,石济高铁、郑济高铁正在建设之中,“米字型”高铁枢纽雏形已现。


       尽管已成“首堵”,但市政府没有为了短期内快速见效,而对本地车限号、限购和对外地车限牌。“这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与大气。”很多济南市民和外来户对城市交通改善颇有信心。


破治“霾”之难:

从“大水漫灌”改向精准施策



2013年5月30日,在济南市千佛山俯览泉城城区 郭绪雷摄


       “治霾与治堵、脱贫是当前济南最大的民生工程,关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很多北方城市来说,雾霾成为近年来挥之不去的烦忧,济南更是痛彻心扉。


       2015年以来,在环保部公布的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济南一度成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常客”。


       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侯鲁健分析,济南市地形总体南高北低,呈“浅碟”型。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易造成污染物在山前“浅碟”区域汇聚,污染物不断累积,导致市区空气质量变差。


      更为重要的是,济南工业布局不合理,工业结构偏重,主城区有钢铁、石化、水泥等产业,且以煤炭能源为主,污染物排放高。此外,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等都是恶化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据对全市最新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来源的解析,燃煤、工业生产、机动车、扬尘为主要来源,分别占29%、25%、22%、18%。基于这种精细分析,济南市围绕科学精准治霾,实施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十大行动”。


2016年3月26日,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泉城济南趵突泉吸引了大量游客 冯杰摄


       找准靶心,抓住“牛鼻”。在济南东部老工业区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一度聚集了90多家钢铁、冶金、化工等传统重工业企业,且大中型居多。如今,已有40家企业搬迁改造和关停腾退,今年内还将完成16家重点工业企业的停产搬迁。


       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济南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处长钱毅新说,2016年济南在山东省率先完成131台35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任务;完成市区居民生活燃煤清洁化替代27.3万户,替代率达90%以上。


       全民参与,共治共享。今年春节前夕,济南市文明办等发出“带头不放烟花爆竹”倡议,得到各界积极响应。春节假期,环卫工人清理烟花爆竹垃圾同比减少近六成;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三成多,空气质量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佳。


        通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治霾初见成效。去年11月至今,济南市已连续多月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榜单。济南市环保局局长侯翠荣介绍,这是自2013年1月环保部发布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以来,济南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最好成绩,但治霾仍需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破治“乱”之难:

从“脏乱差”奔向“美富强”      



5月18日,航拍的济南泉城广场 徐速绘摄


        “占道经营、超门头经营之猖獗令人震惊,违章建筑之多令人震惊,环境卫生之脏乱差令人震惊……为什么一个省会城市、一个副省级城市、一个历史文化古城会管理成这个样子?”


      一名外地普通公务员致信济南市领导,痛陈省城济南的三大市容乱象。去年12月1日,在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这封信被分发给每一位参会干部。济南也由此拉开了史上最大规模、最大力度的拆违拆临攻坚大幕。


       打铁先需自身硬,先公后私,拆出公平正义。济南市坚持“先政府后个人,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对违建分批阳光公示,对未在规定时间内拆除完毕的涉“公”违法建设,采取约谈、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等措施。


        在近日召开的一次济南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历下区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天桥区交警大队、天桥区园林绿化局等8家单位和个人,因在拆违拆临中瞒报自家违建被公开点名,随后9名干部被问责通报。


近年来,济南旧城改造硕果累累。2017年2月10日,位于济南市中心泉城路附近的宽厚里改造一新 冯杰摄


       违法成本低是导致违建层出不穷、屡拆屡建的主要原因。位于济南市旅游路的国华东方美郡高档别墅区,2008年交房至今,不少业主私建“楼外楼”,甚至将公共区域改成私家花园。据统计,311户业主中有261户房屋存在违建问题,成为拆违攻坚中的一块“硬骨头”。


        部门联动惩戒,敢于动真碰硬。今年1月,济南市金融、工商、建委、规划等6部门建立联动惩戒机制,明确规定拒不拆除违法建筑的企业和个人将被纳入诚信系统“黑名单”,在贷款、企业注册、商品房买卖等方面处处受限。


       这一系列惩戒组合拳,带来巨大震慑力。市中区区委书记宋永祥说,目前国华东方美郡所有违建业主正在进行自拆、承诺自拆或整改,困扰多年的拆违难题迎刃而解。这一联合惩戒的拆违新模式已在全市推广。


       拆违拆临不仅让城市更美,更拆出了良好风气。济南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吕灿华说,党风带动政风,政风带动民风,今年全市已拆除1522万平方米违建、1万多处违法户外广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近期,山东省委、省政府新任主要领导在济南调研时强调,要全力支持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济南的干部群众正以背水一战、奋起急追的务实之举,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甩掉“脏乱差”,实现城市环境大改善、城市形象大提升。


破治“庸”之难:

从“小成即满”投向奋进赶超      



2013年2月5日,趵突泉冬雪中“趵突腾空”美景  郭绪雷摄


      济南是文化大省的政治文化中心,深受孔孟文化熏陶。但随着外界思想的不断解放,相当一部分济南干部开始显得中庸守成有余,开拓创新不足。比之于诸多显性的城市治理难题,治“庸”才是横亘在济南奋进赶超路途上的一道更大的隐性难题。


       其实,济南在百年前就有敢为人先的开放之举。1904年,济南作为内陆城市第一个自请开埠,主动吸纳域外经济文明。这在山东乃至中国历史上都不啻为一种别开生面的创举。


       斗转星移百年后,济南陷入了“大省份小省会”的尴尬境地:去年山东省经济总量位列全国三甲;在中国城市GDP百强名单中,山东有15个城市入围,数量雄踞全国榜首,可谓名副其实的“大省份”。


       相比之下,济南GDP占全省比例不足10%。从全国来看,2016年济南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GDP排名第11位;在27个省会城市中,济南省会首位度(省会城市GDP/非省会城市中经济规模最大城市GDP)排名倒数第一,可谓不折不扣的“小省会”。


2017年3月14日,济南名胜解放阁(近景)和济南地标绿地中心(远景)在夜色中遥相辉映 冯杰摄


      部分干部眼界不宽、境界不高,沉浸在“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的光环中,沾沾自喜、自娱自乐,染上了“自以为是”的顽疾,自我封闭,自我陶醉,以自我为中心……济南市的决策层反思发现,城市病的“病灶”还在于人。


       有些干部把平庸当成中庸,把小成即满当成小富即安;一些“摆拍式”干部满足于开过会、讲过话、发过文、批过示;还有的“哼着小曲喝着酒、等待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急不干……对此,济南市的领导层不断发出批评、警示。


       2015年以来,济南市掀起轰轰烈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旗帜鲜明地反对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反对撸起袖子不干活,大力倡导真干、实干、快干。


       今年5月,济南市“史上最大规模”党政考察团专门赴杭州、合肥和郑州等地考察学习,对标先进、寻找差距。“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在比较中看到了济南不够大、不够强、不够美。”考察活动让济南的干部眼见为实、感慨不已。


       找准方位坐标,做好布局谋篇。济南定下新目标:依托连接长三角、京津冀、中原经济区等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与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


      打破故步自封,重在开放创新。济南定下新举措: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创建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以获批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为契机,确定公共服务、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125项改革措施,加快简政放权,再造开放型经济“济南模式”。


       汇聚智慧勇气,激励干事创业。济南定下新规矩:在全国率先“破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目前已出台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防错和诬告陷害信访举报行为查核处理4个实施办法,为敢于担当者“兜住底”,让敢于负责者“无牵挂”;探索制定出台正向激励机制,重点从政治、生活、精神和经济四个方面完善激励政策,让实干者得实惠。


       不经沧桑,何来巨变?


      作为经济文化大省的山东,在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格局中有着重要的角色担当;作为经济文化大省的省会,济南正汇聚全省之力,着眼全国大局,迈出“千年一跨”。


评论

城市发展:风物长宜放眼量


      济南,这座取名济水之南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泉城之外,近年来增加了拥堵之城等称号。这是发展缓慢、排名靠后的表征,反映出当地人内心的焦虑,以及整座城市对发展的渴望。


     为推动城市发展,济南市开始转变发展观念,提振务实精神。济南市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旗帜鲜明地反对自以为是,向自我感觉良好、安于现状亮剑;在市、区县领导班子换届后,组成党政考察团前往一些发展较好的省会城市考察,在对比中寻找差距、增强动力。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既要脚踏实地,紧密贴近济南丰富的历史积淀,盘活经济文化大省省会的特有资源;又要仰望星空,吸纳先进城市发展经验,有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历史纵深和时代需求中找准城市特有的发展坐标。


      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做好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表明,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善于集聚促进城市发展的正能量,高举科学、法治的大旗,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


       做好城市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理顺了发展思路的济南,不管是拆违拆临、建绿透绿,还是从“大明湖时代”迈入“黄河时代”,最终都将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中。衣食住行的保障和便捷,外来人口的归属感、青年群体的就业创业环境……种种方面,济南各级各部门正在戮力前行。


       风物长宜放眼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具体工作中,济南正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济南发展新局面。



来源:《半月谈》第11期

记者:余孝忠 罗博 王志 闫祥岭


主编:孙爱东

编辑:郑雪婧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