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CA
热爱生活 喜欢文化 关注艺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10后”与艺术的不期而遇|“遇见大师·走近 ... ·  昨天  
福布斯  ·  倪志琪:用艺术探索边界的生活家 ·  3 天前  
福布斯  ·  倪志琪:用艺术探索边界的生活家 ·  3 天前  
康石石  ·  双非学生保研越来越容易? ·  6 天前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11月13日看点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LCA

性教育所要做的,绝不是告诉你怎样才能“更持久”!

LCA  · 公众号  · 艺术  · 2017-07-02 22:10

正文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 cinematik )


性高潮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请好好接受它。


这里是 21 世纪的新纪元。这里信息爆炸,言论自由,但,我们仍然不好意思在公共场所谈性说爱。


其实也确实没什么好说的。我们不仅一直在压抑对性的兴趣,而且多数人根本对性一无所知。


1758 年,在法国医生 S·A·D·Tissot 撰写的《论自慰产生的疾病》中就赫然写着:自慰可致病,自慰是罪恶的,所有疾病都归于自慰。


《论自慰产生的疾病》的意大利版,Tissot 在书中援引瑞士年轻男性病人的案例,提出精液乃是“人体的精华”,所以精存量不足时,人的“体力、记忆力、甚至理解力”都会明显下降


而到了 19 世纪 80 年代,波兰一名性学家在调查大学生时发现,43% 的男生仍对遗精感到苦恼,仅有 20% 的男生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即使到了现在,还有人以为打开岛国爱情动作片,就算是完成性教育了。


可是到底什么是性教育?正确的性启蒙应该如何发生?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问题,那你或许可以看看这部电影——《波兰爱经》。


当然,我还不至于认为一部电影就能填补全国人民性教育的空白,但它的确可以提供某种指引。


如果一个社会不具备性教育的平台,那我们想要自己搭建一个的尝试,就称得上是进步了,不是吗?



波兰爱经

The art of loving


导演:玛丽亚·萨德弗斯卡

主演:卡洛琳娜·格鲁斯卡、彼得·亚雷亚当奇克


豆瓣:评价人数不足(是的,这个片子在豆瓣标记看过的没有几个人,留待你去评价)

IMDb 评分:7.3 / 10

奇遇电影字幕组|QY-203


《波兰爱经》的主角米夏琳娜·维斯洛卡( 1921 年 7 月 1 日- 2005 年 2 月 5 日) 是波兰著名的性学家、妇科医生。


现实生活的中米夏琳娜与爱犬博鲁塔


1958 年,米夏琳娜受印度密宗启发,在性知识并不普及的东欧社会体制下,毫无顾忌地开始撰写“性生活指南”——《性爱的艺术》。


这主要是因为她看了太多妇科疾病,想借此书为女性的“性健康”扳回一分。


1974 年,她试图将《性爱的艺术》出版,却遭到了文化部的百般阻挠。


激愤之下,她质问官员,“你知道你是从哪儿来的吗?”。对方犹疑着报出了家乡的地名,米夏琳娜却反驳道,“你是从阴道来的!你们都是从阴道来的!”


“我来自华沙” “你来自阴道”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性爱的艺术》终于出版,并一跃成为畅销书,总发行量达到了 700 万册。


可以说,米夏琳娜的“性教育”影响了整个波兰的性认识。所以,这个传奇女人的故事被搬上大荧幕也不足为奇。


而同样由一位女性(玛丽亚·萨德弗斯卡)执导的这部《波兰爱经》不仅讲述了米夏琳娜的故事,也探讨了东欧铁幕时期的波兰人对性的态度。


说到《爱经》,人们通常会想到古印度那本关于性爱的经典书籍。相传,该书由一位独身学者所作,成书时间大概在 1 世纪至 6 世纪之间。 


《爱经》(又名《欲经》)共有 35 章,1250 个小节,主要介绍了爱、性爱和 64 种性行为,书的最后两章还给出了吸引异性的办法…


印度《爱经》不仅包含对仪式的讲究,还显示出了印度教教徒对性爱的独特认识——“爱”是与生俱来,无师自通的。但“性”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掌握。 


此外,波兰爱经的英文译名——the art of loving,还与德裔美籍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的名作《爱的艺术》重合了。


弗洛姆在书中以“激进的、人道主义的、批判性的”精神分析立场出发,把“爱"解读为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他说“爱”是可以通过潜心学习修得的艺术


弗洛姆在书中写道,爱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需要获取有关爱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米夏琳娜的确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虽说我们一开始就知道,她这本关于性爱的“小黄书”一定会出版,但故事中穿插的情感纠葛,和其中有关人性与性关系的展示,都赋予了这部电影另一层维度。


伤心三角恋


在几何图形中,三角形最为稳固。但是在感情中,“三角”却可能是最不稳定的关系。


在湖边,米夏琳娜和好友旺达遇见了她们(重点)未来的丈夫


1941 年,刚满 20 岁的米夏琳娜与好友旺达在华沙(波兰首都)郊区的湖边遇见了正在裸泳的德国生物学家斯塔克。米夏琳娜当即与他一见钟情。


婚后的米夏琳娜仍然离不开旺达,她视其为姐妹,还邀她来华沙与自己一同生活。于是,本来简简单单的友谊和爱情,在三人的同居生活中发展成了某种怪异的三人婚姻。


米夏琳娜、旺达与斯塔克组建了家庭


人总是有占有欲的,三角的感情注定难以维系。不具备名分的旺达在崩溃后说道:“我也有被爱的权利,拥有一个只爱我的人。”


于是,他们试图以一种莫名其妙的方式去解决这件荒谬的事……


可是原本就以错误的方式开始的事情,又怎能有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这个三人家庭最终瓦解,她们的孩子也被迫分离。


现实生活中的米夏琳娜与唯一的女儿


现实生活中的米夏琳娜与斯塔克


米夏琳娜(中)与旺达(右),电影的还原还是挺到位的


爱情过后,沉迷学术


三人婚姻的破灭对米夏琳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离婚后她变本加厉地沉浸在图书馆和研究室里,痴迷于女性身体(的医学知识)。


1958 年,已经成为了妇科医生的米夏琳娜来到鲁布尼厄维斯( lubniewice )的疗养院工作了一阵子。


鲁布尼厄维斯个非常美丽的小地方


她把性知识带给这儿的女性。教她们拥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进而追求自己的愉悦( pleasure )。很快,来找她“看病”的女孩越来越多。


就在这个时候,她遇上了一个坚定且温柔的男人朱雷克。


他用窗帘为她做短裙,也是他,为米夏琳娜打开了印度密宗之门。他们在船上、在林中、在田野上,尽情享受性爱带来的快乐。


米夏琳娜与朱雷克的幸福时光 


但是没过多久,米夏琳娜还是离开鲁布尼厄维斯,回到了华沙。


米夏琳娜告别朱雷克,继续自己的性爱研究,她的离开可能是个正确的选择…


与朱雷克在一起时,米夏琳娜收获的当然不只有性爱,还有未来奋斗的目标。她执着于回到华沙,撰写爱经,也是因为朱雷克的鼓舞。


 “我对性没什么看法,我不了解女性的身体,我也不关心女性的有没有获得过真正的性高潮。”


我想,这可能是很多男性未说出口的心里话吧。


许多女性在性爱中形同泄欲工具,一些年轻女孩还因为性知识的缺乏而坐上了危险的流产手术台。


作为妇科医生的米夏琳娜在抢救了无数次因人流而大出血的女孩后陷入了沉思,她立志一定要打破波兰人陈腐的性观念。


米夏琳娜不忍再看见更多的女孩遭受流产的痛苦


前面提到,她为了让《性爱的艺术》出版,与波兰文化部扯皮了两年。


这两年里,她去各个城市做了性教育演讲,毫不顾忌地展示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式。


米夏琳娜科普安全套的性能,套中液体为一整瓶芬达汽水


《性爱的艺术》大卖之后,米夏琳娜几乎成了居里夫人一般的存在。


还记得,少女时的她,曾站在湖边的草丛里幻想自己和斯塔克有朝一日能成为居里夫妇一般的完美眷侣。


但是现在,斯塔克早已和旺达远走高飞,朱雷克带给她的也是无尽的遗憾和伤感。


她越来越喜欢用窗帘给自己做衣服,但这位带给无数人性福的知名学者却是孤独的。


故事的最后,米夏琳娜依旧是一个人,身边只有爱犬博鲁塔作伴


性的礼物


《孟子·告子上》中有:“食色,性也。”《礼记》中也写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显然, “生活”与“性”,是人类的两大问题。


“性”发源与人类本能,却远不是一种单调的活塞运动。它是能够爱人的主体进行自我表达的一种相当纯粹的方式。


因此,性教育所要做的,绝不是告诉你怎样才能“更持久”、“更坚挺”……那是X艾可广告的惯用伎俩。


错误的性教育方式


性教育是要帮你看清对方作为一个人类的需求,指导你如何在性关系中认识一个个体。说的到底,性教育也是在教你怎么生活。


米夏琳娜的“波兰爱经”( 1996 年国内曾出版过中文译本,就叫《性爱的艺术》,这本书时至今日仍然畅销)


人的一生中几乎一定会遇到性。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而在现代中国,禁锢性的大门虽然已经打开,但真正走进去的人还太少。


所以,请别再将爱情动作电影当作性教育的参考资料,也不要再在有关性的问题上继续压抑自己。


性高潮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请好好接受它。

你还可以看:

为什么艺术教育无法被替代?

他最大的成就不是获得诺贝尔奖,而是用14年建了只纪念两个人爱情的博物馆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 cinematik )

新浪微博:LCA的家

邮箱:[email protected]





▼▼ 点击【阅读原文】,去 LCA 的手工店看看。